林芳
摘 要:2014年3月,我國教育部首次提出了“核心素養”這個概念?!凹覈閼选睘楹诵乃仞B之一,是學生學習歷史和認識歷史在思想、觀念、情感、態度等方面的重要體現,是實現歷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標志。本文以《抗日戰爭的勝利》一課為例重點闡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素養意識。
關鍵詞:歷史教學;家國情懷;素養培養
家國情懷是指主體對共同體的一種認同,并促使其發展的思想和理念。它在增強民族凝聚力、建設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識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時代價值。作為人文學科的歷史,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意識。
(一)制定教學目標,加強學生對家國情懷的理解
在本課中,教師依托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將教學目標設計為1.通過本課學習,應掌握中共七大的背景、原因、內容和意義;日本無條件投降的經過;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意義。2.抗日戰爭的勝利對中國人而言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他是自近代以來中國抵御外國侵略一次完全勝利的戰爭,他增強了國人的自尊心與自信心。中國人民的損失也是巨大的,無法用數字來衡量,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對戰爭的反思,珍愛和平,樹立維護國家主權的責任感和愛國心。同時,這場戰爭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團結起來,真正實現了中國各民族、各政黨、各政治派別求同存異,共同抗戰。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一件件歷史事實,感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培養他們濃烈的家國情懷意識。
明確教學目標后,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史料解讀、圖文呈現、影音播放等方式讓學生理解在面對日本侵略時,中國的愛國官兵為挽救民族危亡,慷慨赴死,以身殉國的豪邁與偉大,中國人民即便是在武器落后,手持刀、矛、鋤頭的情況下也自發組織抵抗外來侵略斗爭。通過多媒體素材豐富課堂的教學手段,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不再是蒼白無力的說教,更顯豐滿、立體。
(二)創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生對家國情懷的感悟
在這節課的課堂導入設計中,教師讓全體學生觀看關于介紹1940-1945國內外反法西斯戰爭概況的4分鐘視頻,設問:“自進入中國抗戰相持階段以來,日本改變了哪些策略,導致了中國戰場上出現了哪些消極抗日的行為?!备鶕W生回答引導出:在全體中國人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一直堅持抗日,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曙光。中共七大就是在這樣大背景下召開的,提問思考:“中國要建立聯合政府意味著國民黨能否一黨專政?為何要聯合共產黨共同執政?共產黨在抗戰中有那些貢獻?”引導學生討論回答:不能抹殺共產黨在抗戰中的貢獻,歸納如下:1.九一八事變后,在國民黨軍隊不抵抗政策下,共產黨首先抗戰。2.西安事變后,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比蔣介石聯共抗日。3.中共中央提交國共合作宣言,正式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開辟敵后戰場,配合著正面戰場共同抗日。5.當國民黨內部出現汪精衛這樣投敵叛國的漢奸時,當國民黨制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時,共產黨依然堅持抗戰。最后教師從中共七大的意義引導學生體會共產黨人為了國家命運殫精竭慮,從而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意識。
通過創設情境,層層設問,使學生進入問題探索者的角色,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促使他們積極思考,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能力的目的,它打破了傳統高中歷史課堂枯燥無味、一眼一板的授課,加強了師生互動,在這過程中學生已置身歷史之中,體現了課堂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達到歷史課堂育人的目的從而加強了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
(三)發揮講解功能,完善學生對家國情懷的認識
在本課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從中體會到中華民族為保衛家國安定所體現出的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在面對日軍時國民黨正面抗戰與共產黨敵后游擊均起到重要作用。教師引用許多素材,比如補充課本105頁的文字材料以及圖片材料和摘自《南方周末》的文字資料,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社會各階層,各團體都參與到抗戰中來——這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中國人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英勇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從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和時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的兩封家書中,可以看到中國軍人“茍利國家生死以,其因禍福避趨之”的偉大家國情懷。
由學生之前歸納出的共產黨在抗戰中的貢獻史實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由剛剛同學們猜謎語的答案中可以推導出世界一切愛好和平與正義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中國抗戰勝利的重要原因。
拯救國家于危難之際,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積極、青年學生、無產階級……每一個中國人都曾為國家的前途命運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中華民族的這種不畏艱難、越挫越勇的探索精神,來源于中國人民對國家富強,民族獨立的追求與期盼。
綜上所述,家國情懷素養意識的培養不僅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具有的社會責任,也是培養關注現實問題的人文精神,它終以服務于國家強盛、民族自強和人類社會的進步為使命,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初中學科教學與考試指導意見*歷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02
[2]葉小兵.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Z].2016
[3]張偉平.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4)
基金項目:
此論文為福建省普教室課題《智慧教室條件下中學生家國情懷教育的實踐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是:MJYKT 2018-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