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艷 楊威
關鍵詞:組織力 ? 醫科院校學生黨支部 ? 提升路徑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黨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研究醫科院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時代內涵,探索組織力提升路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是黨建工作面臨的新課題、新任務。
一、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時代內涵
所謂組織力, 就是設計組織結構和配置組織資源的能力。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是指基層黨組織為完成其承擔的職責任務、實現黨組織的工作目標而組織凝聚動員影響基層社會各方面力量的能力。學生黨支部作為高校基層黨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建工作應以“為誰做、做什么、怎么做”為落腳點圍繞根本任務開展工作,其組織力應包含領導力、組織覆蓋力、凝聚力、號召力、發展力和自我革新力,從而更好地落實醫科院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醫科院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政治功能“淡化”。一些學生黨支部重學生的專業學習,輕思想政治建設,對意識形態的掌控能力不強。部分黨員滿足于“獨善其身”,面對錯誤言行不敢旗幟鮮明地站出來勇敢斗爭,.與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有差距,黨支部的政治功能不突出。
(二)黨支部作用發揮“弱化”。一些學生黨支部的作用局限于信息的上傳下達、參觀黨建教育基地和發展轉正黨員,對于黨建工作促進中心工作,思想認識不到位,不能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抓黨建與抓中心工作的關系。部分學生黨員入黨后對自己黨員身份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有所下降,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意識欠缺,影響了學生黨支部組織力作用的發揮。
(三)黨建制度 “虛化”。 個別學生黨支部黨存在著制度“缺位”,組織生活制度、黨員教育管理制度流于表面,關注點落在制度是否健全,而不在制度落實情況。一些學生黨支部特別是制度沒有貼合醫科院校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缺乏針對性,沒有形成有效的考核機制,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發揮不足,影響了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發揮。
三、提升醫科院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的措施
(一)強化政治建設,提升學生黨支部的政治領導力
學生黨支部不同于一般的組織,是政治組織,根本屬性是政治屬性,其重要使命是從政治上思想上引導黨員和大學生的成長。加強政治建設對大學生黨員的成長提供了重要的組織保障,有利于堅定黨員理想信念,政治信仰,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加強政治建設就必須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將政治信念教育貫穿于學習之中,做好各階段黨員再教育工作,做好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工作,做好普通大學生的入黨啟蒙工作。加強學生黨支部政治建設,要做到“四個堅持”,堅持堅定的正確政治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牢牢把握黨的領導權和話語權;堅持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從而提升學生黨支部的政治領導力和思想引領力。
(二)強化組織建設,提升學生黨支部的組織覆蓋力
實踐證明,根據專業和學科特點獨立組建基層黨組織,使大學生擁有一個共同發展的政治空間,能夠對醫科院校黨建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醫學院校大學生培養分為集中學習和臨床實踐兩個階段,建議醫學院校黨組織采用縱橫交叉的網絡化支部設置模式,即橫向支部建在班級、縱向支部建在臨床科研實踐科室。建立縱橫交叉網格式黨支部的優點:(1)學生黨員過雙重組織生活,實現黨建工作的全程化,解決了大學生集中學習與臨床科研實踐階段黨組織相分離、業務學習與支部活動相沖突的問題;(2)改善了以往“黨建與臨床、科研工作兩張皮”的現象,形成以黨建指導科研,以科研促進黨建的新局面;(3)增強學生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實現學生黨建工作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新局面;(4)有利于臨床專業教師積極參與配合支部工作,在政治思想、醫德醫風、學術道德上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人師表,發揮導師教書育人作用。網格式黨支部設置同時具備了“橫向黨支部”和“縱向黨支部”的優點,又避免了二者的不足,是學生黨建工作組織建設的最佳模式,有利于做到黨基層組織的全覆蓋。
(三)強化隊伍和載體建設,提升學生黨支部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目前,在醫學院校學生黨建工作中,輔導員、黨支部書記、兩課教師、專業課教師以及學生黨員本身,不適合獨自承擔大學生黨建工作。因此,醫學院校學生黨建工作要想取得突破,必須著力加強這五支隊伍即輔導員、黨支部書記、兩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學生黨員的建設,優化工作載體,提升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1) 輔導員要以業余黨校平臺為載體,做好黨建工作核心小組的咨詢員。輔導員以業余黨校為載體,幫助青年大學生提高對黨的認識,加深對黨的了解,引導他們知黨、愛黨、跟黨走,自覺接受黨的領導,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促進了學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擴大了入黨積極分子的來源,為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打下基礎。(2)黨支部書記要以黨支部為載體,做好黨員學習、發展、教育管理的領航員。黨支部的組織生活是學習、教育、管理、服務監督黨員的根本途徑和重要載體。根據支部黨員的特點,正確、合理、有效、創新地開展黨支部組織生活,能夠有效提高黨員的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有利增強大學生黨員意識與黨性修養。(3)兩課教師要以社會實踐基地平臺為載體,做好大學生骨干隊伍的指導員。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激發大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服務奉獻精神,學校各院系鼓勵大學生到社會上去進行各種實踐,運用所學的醫藥知識服務社會,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和社會責任感。(4)專業課教師要以課堂、臨床科研實踐平臺為載體,做好黨支部的輔導員。專業學習貫穿于大學生培養教育的全過程,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具有強大的價值觀導向作用,有利于開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完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校始終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學習的融合,通過每年連續開展大學生學術文化月活動,邀請多名專家學者與大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進一步拓展了大學生學術視野、強化了科學精神,有效推動了學風建設。(5)學生黨員要調動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形成全員育人的局面。學生黨員不僅是教育的客體,還是教育的主體,要信任學生,善于依靠學生,引導其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從而保證育人的效率和效果。
(四)強化制度建設,提升學生黨支部發展力和自我革新力
醫科院校黨建工作應按照《中國共產黨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及《普通高等學校黨建工作基本標準》等規定要求,從醫學生黨員這一群體的思想獨特性實際出發,不斷實踐,勇于探索,在內容上明確其針對性,努力增加其落實性,從而使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制度和規范,既有醫科院校基層黨組織的普遍性,又有針對大學生黨員的特殊性,擁有同大學生學習、就業、發展所密切相關的具體內容,從而提升學生黨支部的發展力和自我革新力。
作為高校基層黨組織應堅持我黨已形成的一些優秀的黨建制度,包括“三會一課”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度等。但應該通過對這些已形成的優良制度在建設、形式與內容等各方面的充實,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1)建立黨建資料檔案制度,規范檔案清單,建立“三冊兩薄三臺賬”即:“三冊”即黨員名冊、入黨積極分子名冊、入黨申請人名冊;“兩薄”黨支部組織生活記錄薄、黨費收繳薄; “三臺賬”即聯系服務群眾臺賬、開展活動臺賬、黨務綜合資料臺賬,及時記錄,及時更新,推動黨建工作規范化、常態化。(2)建立黨員教育積分制度。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條例》,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確定大學生黨員的考核指標,包括學習培訓、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創新創業、遵規守紀、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等情況,每季度或每學期在黨員活動日進行通報,對于優秀黨員,予以表揚褒獎,落后黨員進行批評教育,并建立幫扶方案。(3)建立黨支部考核監督制度。內容包含黨的基本活動開展情況、黨員學習教育培訓情況、黨費收繳使用情況、發展黨員工作開展的情況、陣地建設的開展情況、黨建工作創新情況等,通過支部自評、黨員和群眾測評和學校黨委考評等方式,不斷提升學生黨支部的發展力和革新力。
參考文獻:
[1]黃武南.組織力提升視角下高校學生黨支部與團支部、班級協同機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135-138.
[2]吳巧慧.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建設有效路徑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05):150-152.
[3]艾英華,李艷文,王繼明.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常態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1):47-49.
(基金項目:2018年遼寧省黨建研究項目“醫科院校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提升研究”(項目編號:2018GXDJ-YB042);作者單位:大連醫科大學;作者簡介:趙海艷,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