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
摘 要:小學生因為年齡小,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之上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老師一定要帶學生們培養自主獨立學習意識的能力。因為小學生的課余時間是非常多的,學生們只有對自主學習產生興趣,自主地去尋找學習資料,才能讓學生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當中,讓學生們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自主學習 培養策略
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提高能力的核心因素,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獨立思考的自學方法,才能自主地進行自學活動。因此,語文教師應當革新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自身的誘導職能,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巧設促學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
我們要改變傳統模式中老師講述、學生聽講的弊端。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做回主體位置,老師從旁輔助學生們學習。首先,老師要鼓勵學生們對學習有信心。其次,面對每節課上要講的內容,老師應提前讓學生們預習。學生們利用課余時間,提前預習下節課學習內容,這樣可以節約課堂成本,一些不必要的課堂講解就留給學生們自主學習解決,老師可以著重講解學生們不懂的點以及本堂內容的重點所在。當學生們已經習慣了自主預習下節課堂的內容過后,每堂課上面對老師講課的進度,能夠學進去的知識的效率必然大大提升,課堂上能夠留有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們面對一些重點進行討論交流。自主預習也可以讓學生們完美解答老師課前提出的一些小問題,這些都能讓學生們對課堂學習信心大增,而這種學習模式必然影響到每一個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在這種氛圍之下,每個學生都能激發自己最大的學習潛能。要想讓學生們最大程度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就一定要弱化老師在課程當中的存在感。老師把控好課堂的整體節奏,讓學生們把每一小段進行自主學習,從學生們的視角出發,對課文進行講解,能讓大多數學生更進一步吸收課堂的學習內容。同時,每堂課程的講解,學生必然不能涉及整體,那么就由學生們綜合選擇,考慮由誰來進行每一堂課程的講解,這樣也激發了學生們的競爭意識。為了能夠做到更好,學生們由競爭意識出發都能提高自主學習效率。老師主要就學生們在課堂上講解的不足之處提出建議。這種和平自主的學習模式,能帶給學生們更多的感悟。首先,學生們面對同一階級的學生,比面對老師所接受到的壓力更小,同齡人之間的交流互動,會比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互動更容易融合。其次,一定要多鼓勵學生們在課堂之上活躍參與。只有學生們在課堂上的活躍度有所提高,整堂課程的氛圍才算有所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才會得到進步,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也才得到提升鍛煉。
二、培養良好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學生一旦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將終身受用。因此,教師要從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細微之處入手,從根本上糾正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應讓學生堅持做到認真對待學習,并且能夠養成在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好習慣。另外,錯誤對于學生來講就是進步的空間,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態度去認識錯誤,并且準備一個錯題本,將自己在練習過程中的錯題記錄下來,進行二次練習,以避免自己再犯同樣的錯誤。例如,在小學語文課本《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中,很多教師只是要求學生能夠默寫,但是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卻是不了解的,就讓很多小學生養成了不正確的閱讀習慣,所以教師首先要矯正學生的發音,讓學生能夠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和多音字,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為了讓學生有更多的積累,教師可以讓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或者在課后時間鼓勵學生看教師推薦的一些優秀的課外書,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真正將生活中的閑余時間利用起來。
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是學生思考后的結果,但傳統課堂中,學生只是一味地聽課,不敢對教師提出質疑。新課改提倡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鼓勵學生對教師提出質疑,而不是教師一味地講授。教師要善于將課文中的重點問題引導學生問出來,再由學生自己思考回答問題,鼓勵他們回答錯了不要怕別人笑,要大膽提出自己獨特的看法。教師在面對他們的提問時,無論問題再簡單,也得認認真真地回答并且給出相應的意見和表揚,特別是面對學困生的提問,學困生一般不敢舉手問問題,累積下來不懂的知識點也越來越多,當遇到困生大膽質問時,教師更要鼓勵表揚他,在培養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具體策略方面,筆者提出了三個點,創設問題情景,激發自主學習興趣;教給學生科學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自主思考學習能力。
四、合理應用拓展實踐,強化自主學習能力
語文本就是一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學科,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課堂知識與課外拓展相結合,通過實踐來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農村,環境優美、生活化氣息濃郁,結合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合理應用拓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懂得如何應用語文知識豐富課余生活,如何通過自主學習來解決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在帶領學生拓展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語文知識與生活相聯系,比如看到小草旺盛的生命力時,聯想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比如在看到月亮掛在天空時,想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諸如此類,教師可以通過引導,讓學生將語文知識與生活相聯系。當學生偶爾有感悟時,也應鼓勵學生記錄情感,并通過自主學習,通過寫作練習等形式,提高自身文學素養。
五、結束語
教學生學會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自主性學習可以為學生搭建起構建知識與養成質疑精神、合作意識和創新勇氣的橋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和人文素養。當前的課堂教學可以圍繞這一目標,進一步拓展自主性學習的領域,探索多種自主性學習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