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風
摘 ?要:課堂是教育教學最主要的場所,良好的課堂氛圍與學生的學習效率息息相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情緒是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教學前提,其中,追問是提升課堂活躍度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追問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思考與探究欲望。對此,筆者結合當前小學數學追問現狀的反思,分別從把握追問時機、創新追問方法以及提升追問意識三方面圍繞小學數學課堂中追問技巧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追問技巧;課堂互動
數學是一門考查學生綜合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而小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起步時期,學生缺乏一定的學習基礎,理解能力還不高,但從另一方面講,這也是打好學生數學學習基礎的關鍵階段,因此,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養成自覺思考探究問題的習慣,教師需要運用追問的教學方式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逐步深入對數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探究思考問題、尋求數學答案的學習技巧,對此,筆者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當前小學數學課堂追問現狀反思
追問是數學教學必不可少的教學手段,但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中,追問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或者說沒有充分發揮追問的教學作用。隨著數學新課程標準的深入推進,實施教學方法的創新是保證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徑,但是多數小學數學課堂仍然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追問技巧當然也沒有得到一定的改進,教師追問語氣僵硬,缺乏連貫性,學生對教師的追問沒有了準確的把握,對追問缺乏主動意識,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追問教學作用的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得到激發,因此,小學數學有必要對追問教學策略著重反省,探索發現有效的實施策略。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追問技巧
(一)把握追問時機,促進思維發展
時機也是影響追問效果的重要因素,并非所有的時間都實施追問,因此,教師要注意追問時機,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同狀態,并做到準確掌握,進而抓住恰當的時機有效追問,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困難時、學生發生錯誤時或者需要促進學生思維提升時開展追問,結合學生的思維規律有效發揮追問的教學效用,對追問時機把握得當,教學效果也會大大提升。
針對“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教學,退位計算方法是學生學習需要經歷的難題,教師可以以一道算式為例,結合木棒實際演示,引導學生預設各種計算方法,如,一個一個地減、用加法進行逆向思考等,繼續追問學生其他的計算方法,過渡到正題,呈現計算過程讓學生觀察發現回答問題,提問10是從何而來,為什么要用10進行運算,用10運算之后的加法應該怎么解釋,為學生將退位減法逐層分解追問,幫助學生理解本課難點。
(二)創新追問方法,保證追問技巧
追問需要一定的創新技巧才能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保證追問效果,如果教師的追問語氣嚴肅僵硬,追問方式單調固化,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會產生較高的探究思考欲望,因此,教師要創新追問方法,使追問課堂充滿樂趣,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可以教學重難點處或者傳授新知時對問題進行一定的教學處理,使追問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取向,實現巧妙追問。
針對“認識人民幣”一課的教學,教師結合本課內容創設超市購物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思考探究,掌握利用人民幣進行購物的技能,教師以超市工作人員的口吻,引導學生進入購買者的角色,利用準備好的人民幣,在多媒體出示商品的金額,讓學生結合已有的錢幣思考付錢方式,追問學生多種方法的錢幣組合,進而加強學生用人民幣付幣的熟練程度。
(三)提升追問意識,增強學生自信
學生對于教師的追問沒有準確的意識,不能感知教師的追問目的,且面對第一個問題時往往會更容易緊張,這是學生缺乏追問意識的表現,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課堂追問,提升學生的追問意識,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自信心,進而更流暢地實施追問。教師在追問過程中可以多加鼓勵,無論答案正確與否,只要學生動腦思考、敢于回答問題就值得贊揚,抓住學生的積極向上的情緒,通過有效的暗示引導對之后的問題思考回答,幫助學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知識。
針對“找規律”一課的教學,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鼓勵學生小組討論,發現不同事物之間的排列組合規律,以小組為單位競賽回答,讓學生說一說他們看到了什么,它們擺放的規律是怎樣的,如果按照其中的規律排列,還應該怎樣繼續下去,引導學生大膽發言,豐富“好,很好”等普通的評價語言,可以用“沒錯,就是這樣,還有其他的想法嗎,這個思路怎么樣”等適時引導學生思維,進而更好地回答追問問題。
綜上所述,學習數學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利用追問有效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幫助學生思考探究,運用追問藝術營造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 黃冰.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追問技巧和反思研究[J].中外交流,2019,26(17):304.
[2] 郭媛媛.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追問及其策略——以"我是小小建筑師"教學為例[J].新一代,2017,(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