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彩蓮
摘 要:在近些年,基礎教育課程結構改革不斷深化,在這一背景下,各個學科都提出了自己的核心素養,同時,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必須要依照核心素養做出一些改變。體現在數學科目上的就是要求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用數學思維方式分析問題,在生活中用數學研究方法解決問題,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中做出一定改變,改變傳統的教師主導課堂的模式,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的內心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導的,學生會對某些具體事物產生興趣,但傳統的課堂教育中,很多老師都不能正確認識和發揮學生興趣的作用。教師大多習慣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讓課堂完全處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但事實上這種做法對學生發展是十分不利的,這種做法不僅會壓抑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還會讓課堂教育失去其本質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在小學數學教育中體現尤為突出。只有讓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通過自己的探究解決問題,才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收獲快樂和滿足感,進而培養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為什么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眾所周知,最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各科目培養目標的變化,在過去的幾十年內,我國的教育目標一直難以脫離教材,一些教師甚至會有“只要吃透教材,就是教育教學的勝利”這種極其片面性的觀念。在新修訂的培養方案中提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就要求教師依據書本來進行課堂教學,但并不是完全依賴于教材,要把教材當作例子,在這一變化中也體現出學生要發揮自己的作用,形成靈活高效的課堂模式并不是教師一個人的任務,而是師生全體共同努力的結果。那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在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發散思維,敢于提出問題,探索問題,最后老師再幫助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案,才能讓小學數學課堂真正的不局限于教材,完成從教師單純講授到學生自主探索、教師給予指導的變化,建立起高效的課堂教育教學模式。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可塑性十分明顯,具體表現為對外界的刺激十分敏感,只要培養起某種意識或建立起某種觀念,便有很大可能性伴隨學生的一生。這就更加要求教師抓住這個關鍵階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問題意識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問題意識與創造性思維并不等同,但二者之間有很大的關系,問題意識的培養有利于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索能力的提升,只有讓學生敢于思考樂于思考,學生才能更好地培養起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我們不難發現,具有創造性思維的學生大多思維發散且敏于思考、勤于探索,所以問題意識在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問題意識可以稱為創造性思維的基礎。在現代社會中,許多方面都提出了創新創業的新方向,由此可見在小學時期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如何培養問題意識——課堂教育教學是關鍵
對于問題意識的培養,我們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歸于一方。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受遺傳、環境、教育以及個體實踐活動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其中教育發揮著巨大作用,學校教育的意義更是突出。
在學校中,學生是以一個學習者和承擔教育者的身份出現的,一個優秀的教師對學生施加的影響應該是系統的、全面的。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很大影響,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首先要做一個具有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人。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當然這個問題的難度不應太大,以防抑制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對學生的能力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問題提出后,解決問題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如果失去這一環節,那問題意識的培養便是不完整的,并且這一問題很可能會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引起更大的疑惑,讓學生失去對問題探索的興趣。
問題意識對學生的一生有著長遠而深刻的影響,學生在心中產生疑問才能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科專業能力。小學數學還主要停留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只有讓學生在這一階段對具體的事物有一個全面系統的理解,才能在以后的邏輯思維學習過程中有更大的收獲。教師一定要抓住學生成長的關鍵期,既要抓住短期目標,又要立足長遠的發展,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之路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胡新猛.培養問題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小學教學參考(綜合版),2017(6):30.
[2]路靜.自主提問,帶領學生展開主動的數學探究: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增強[J].學周刊,2016(22):99-100.
[3]周紅芳.小學高年級的“問題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0(9):25.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