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光發
摘 要: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于知識性的內容進行學習、掌握,還需要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文化內涵,而德育教學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小學數學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德育教學與理論知識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將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也會更上一層樓。基于此,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方法展開探討,分別通過教學內容的探討、教學過程中教師行為與學生生活的探討、應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德育教學進行連續性引導等,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方法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滲透德育;方法探討
在小學階段的學習中,數學是基本的課程之一,對于將來的學習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都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同時,由于小學數學課程時相對較為充足,因此,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的同時便可以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德育,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激發學生對于數學課的學習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從小養成正確的學習觀、價值觀與人生觀。作為教師,則需要對教學中的不同要素進行特別關注,通過自身行為的引導以及生活化的教學,引導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進行深化思考,使得數學課本中的相關知識能夠與學生的德育進行充分融合。
一、應用數學教材中的內容,開展德育
1.應用數學的科學化內容,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得到迅速的增強,同時學生對于科學與理性思維的了解程度也會加深,因此在德育教學中,教師需引導學生對數學教材中的理性因素加強關注,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提升學生的道德意識。此外,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其所具有的社會認知能力以及自我情感的控制能力較弱,因此,在日常學習與為人處世中,難免會受到自我認知的限制,以及自我情感的影響,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行為舉止。對此,為了有效地改善這種情況,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便需要應用數學中的理性分析精神,對于學生的思維進行正確引導、培養。例如,在學生之間產生分歧時,這種理性思維便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對問題進行客觀分析,找出正確的解決方式,從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毫無意義的爭執,以及矛盾的進一步激化。而這種理性的思維方式,將會幫助學生在解決個人矛盾以及其他的人際交往問題中,呈現出更好心理素質以及心理狀態,并且在其穩定之后,能夠構成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
2.利用數學史的相關內容,激發學生積極的生活學習態度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有趣的名人軼事或數學發展史與課本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如此,不僅是對課本知識的有效拓展,而且可以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除此以外,數學史的學習還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科學嚴謹的生活態度。總之,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將數學發展史的教學作為德育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引人入勝、形象生動的講解,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的進度以及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對數學史的應用進行更加具體的探析。例如,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對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的相關愛國故事進行關注,引導學生學習華羅庚的愛國精神。此外,教師可以應用數學家在進行數學研究中的經典故事,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激勵,幫助其了解到積極學習的意義與內涵,使其能夠端正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展開學習,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熱情不足等現實狀況。
二、結合實際生活,開展德育
1.在教學中改變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
眾所周知,德育的內容十分廣泛,涉及了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愛國主義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各個方面,而這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對學生行為習慣的訓練。一方面,小學生的年齡還小,正是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最關鍵的時期,這直接關系著他們長大以后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在現代社會中,孩子的撫養成本越來越高,各個家庭中對于兒童的重視程度也隨之不斷提升。因此,學生經常會呈現出自我意識過強,與他人交流、合作意識缺失的情形,這不但不利于孩子能力的提升,更導致了孩子性格的缺失。面對這種情況,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數學課程的學科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密切的合作,培養其合作精神,從而有效地改變他們的日常行為習慣。例如,在數學的預習學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小組間的共同預習,讓每一名小組成員各自負責一種任務,通過每個人任務的完成,達到整體的預習效果。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德育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顯著地提升了學生的集體意識。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織數學競賽,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競賽,通過競賽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2.結合生活經歷開展數學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
數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對此,小學數學教師便可以充分地利用這個優勢,將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進行科學結合,引導學生不斷提高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進而在此應用過程中適時地開展德育。例如,“誠實守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國幾千年來一直所遵循的道德標準。因此,如何對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便是小學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的學習,展開實際案例的生活化德育,將誠信教育融入對數學知識的日常應用之中,如此,才能對學生產生更加深刻的教育意義。比如,學生在日常購物的過程中,會出現找錯錢的狀況,面對這種狀況,教師則需要及時地引導學生在思想認知上堅持誠實守信的觀點,主動將找錯的零錢進行退回。畢竟,小學階段的學生所具有的社會經歷較少,因此在教師的教學引導中,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相關的題目編制,在引導學生學習解答數學題目的過程中,強化正確的道德認知。
三、運用多樣化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德育
1.運用問題分析法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錯誤,究其原因,有的是粗心大意導致的;有的是上課時心思不集中,沒有認真聽講導致的;還有的是對數學公式、定理的掌握不夠熟練,對于相關知識點沒有完全吃透導致的。此時,教師便需要及時地引導學生對做題時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反思,從而準確地找出出錯原因,強化對數學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的學習。而這個對數學學習中所表現出的問題進行分析的過程,不但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而且將會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最終達到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增強。例如,在認識物體的形狀時時,將會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立體思維能力形成很好的訓練效果,并且對于學生思維的拓展亦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此外,在進行口算練習時,將會對學生的思維敏捷性與專注度形成很好的訓練效果,同時,對于學生信息接收、快速判斷、迅速反應等環節的“無縫銜接”更是意義非凡。
2.運用實踐性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行為習慣
數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而對其進行實踐性教學不僅會使教師的教學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有趣,還能夠取得更加顯著的教學效果。另外,大量的實踐性教學還可以充分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做事風格與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與學習效率,降低學生的出錯率。對此,我們可以以波音公司為例,目前,它是全球最大的客機生產商之一,在全球具有極佳的銷售成績,然而,由于在飛機設計以及制作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瑕疵,導致了若干起飛機墜毀事件,這不僅使播音公司的飛機生產以及飛機的訂單量遭遇了“滑鐵盧”,更讓許多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試想一下,如果飛機的設計者能夠更加嚴謹一點,生產者能夠更加認真一點,那么,這些事故都將得到避免。以此類推,盡管小學數學的學習難度還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教師不能做到防微杜漸,忽視了對學生從小的習慣培養,那么,在將來學習難度不斷增長的時候,以及在進行其他學習或工作時,都會因此受到顯著的影響,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四、強化數學教師對于德育工作的關注,提升德育意識
在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教師通常認為數學的學習是自然科學學習的基礎,因此,其中所具有的人文教育價值通常都被教師們所忽視了,并且,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對于德育工作的關注度不夠高,對于德育意識不足等眾多的問題,都會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在數學教學與德育工作的融合中產生問題。對此,特別需要關注的是,在德育中,首要的問題是對于數學教師德育意識的確立以及培養進行關注,鼓勵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根據工作的不同需求,積極主動進行德育工作的開展。幫助教師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對于學生的實際需求進行關注。事實上,在現代化的生活環境中,學生成長中消極影響因素的產生,許多都集中在學生的心理以及思想的問題上,學生的心理以及思想存在問題,導致其在學習中的精力有所不足。而通過德育的引導,能夠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以及精神的發展形成較為良好的影響。對此,教師需要不斷加強在數學課堂中對于德育的滲透,并對其重要性進行集中關注,努力做到在學生學習成績提升的同時,對于其綜合心理素質水平的提升也達到預期目標。
綜上所述,德育一直以來都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內容,它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小學教學教師,應該將把德育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并將其作為自己工作中的一項義務和責任,通過結合教材、生活實際以及創新性的課堂教學案例,將教學內容和德育內容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課本內容,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全方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魏田麗.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缺失與重構策略[J]. 智庫時代,2017(14):95,97.
[2]郭玉秀.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例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8(18):27-28.
[3]龐家華.立德樹人理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8):71.
[4]閻曉林.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J].華夏教師,2018(27):68.
[5]趙淑鶴.芻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 學周刊,2016(8):73.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