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更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吨袊逃母锖桶l展綱要》明確指出:要對中小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文章對農村寄宿學校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農村學校;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6-0147-02
一、現狀分析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青秀區伶俐鎮中心學校(以下簡稱我校)是一所農村寄宿制學校,共開設了從三年級到六年級八個教學班,學生近三百人,全部來自轄區內的農村家庭。學生從周一到周五全部寄宿在校。學生的整體素質較差,特別是行為習慣養成方面表現十分不佳。在校園內經??梢钥吹綄W生衣冠不整、奇裝異服、行為粗魯、打架斗毆、張口臟話、隨地吐痰、隨地扔垃圾等不文明現象。因此,學校進行了一次文明禮儀教育現狀的調查分析。調查發現:整體來講,家長的文化水平較低,且道德修養也不盡如人意;社會大環境中不文明行為,不文明現象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有相當一部分因父母外出務工所形成的留守兒童或單親家庭的孩子,抑或孤兒,這些學生平時沒有父母管教,容易在生活上形成不良行為習慣;心理上產生自卑,沒有自信,經不起挫折等。
二、實施過程
1.學校根據以上調查情況有針對性地(針對小學生文明禮儀方面)進行實踐研究
我校成立了課題小組,確定以“農村寄宿學校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為研究主題。成員有:周建威、陸桂蘭、韋振禧、楊月梅、何琪、涂柳晨、鄭民發、黃增其、何艷麗、鄭德秋。研究內容分五大塊:形象禮儀、就餐禮儀、課堂禮儀、集會禮儀、就寢禮儀,涵蓋了學校學習、生活的多個方面。
(1)形象禮儀。一方面,每天早上集會,由值日教師、值日班干部巡查每個同學的儀表,發現有穿拖鞋、留怪發、穿奇裝異服、不拉拉鏈等不雅現象的進行警告扣分,并納入文明班級評比。另一方面,每周一早上上課前,組織學生形象代言人共六名,身披禮帶,在校門迎接學生、家長、教師到校,并相互問好,形成了我校校門第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就餐禮儀。就餐禮儀分別對餐前、餐中、餐后作了具體的要求。每天由值日教師、值日班干部巡查,對插隊、摔碗勺、敲打碗勺、亂扔剩飯菜、大聲喧嘩等不良現象進行扣分,并納入文明班級評比,全校形成了有序、安靜、文明的就餐氛圍。(具體的實施內容、要求和過程見附件《二校區就餐禮儀實施方案》)
(3)課堂禮儀。課堂禮儀對課前準備、師生問好、課堂文明、課后文明做了具體要求。每天早上第一節課預備鈴響后,由值日班干部巡查各班課前準備禮儀情況,以后的每一節課由任課教師按具體標準評出本節課的課堂禮儀等級(優、良、一般、差)。(具體的實施內容、要求和過程見附件《二校區課堂禮儀實施方案》)
(4)集會禮儀。集會禮儀對行隊禮、集隊站姿、隊伍排列與行進、應答訓練作了具體的要求。經過一個多學期持之以恒地訓練,形成了二校區和諧、文明的校園風貌。(具體的實施內容、要求和過程見附件《二校區集會禮儀訓練實施方案》)
(5)就寢禮儀。就寢禮儀對宿舍的環境衛生,生活用品、床上用品的擺放,作息時間紀律等做了具體要求。每天由內宿管理員對每個宿舍進行檢查評分,并將評分作為文明宿舍評比的依據。每周評出文明宿舍,并進行排名獎勵。(具體的實施內容、要求和過程見附件《二校區就寢禮儀實施方案》)
2.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營造文明校園
一年多來,我校圍繞課題開展了一系列的主題活動,為打造文明二校區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1)利用每周一的第七節主題班會課加強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努力做一個文明守紀、積極向上的好學生。
(2)2017年10月23日,以“告別陋習,走向文明”為主題,暨南寧市青秀區伶俐鎮中心學校第二校區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活動啟動儀式拉開序幕。全體師生共同倡導踐行文明禮儀,爭做文明之星,并在“告別陋習,走向文明,爭做文明使者!”的橫幅上鄭重簽名。
(3)2017年12月26日,以學校開展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為主題內容,全校進行作文比賽。以年級為組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4名,極大地激勵學生參與到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活動當中。
(4)2018年元旦慶祝活動中,開展以“不忘初心,振興中華”為主題的經典誦讀比賽。六(2)班朗誦的《中華少年》榮獲一等獎。活動充分展現了學生的才華,體現了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
(5)2018年春,以“我是一朵小小向日葵花——寓意為面向太陽,積極向上”為主題,號召全體師生動手培育一棵向日葵,親身體會向日葵從播種、發芽、生長的全歷程,體驗小小向日葵頑強不屈,永遠面向太陽,積極向上的精神。
(6)2018年慶?!傲弧眱和澔顒又?,以“向日葵盛開的夏天”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匯演,充分展現了小學生文明守紀、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3.家校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構建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網絡
(1)每逢節假日,學校都會印發“致家長的一封信”或以倡導書的形式,要求家長做好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例如:孩子外出要告知家長,在家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學會熱情待客、端茶倒水等。
(2)深入學生家庭家訪或通過電話網絡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同時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共同做好學生各方面養成教育。
三、卓有成效
(1)經過一年多來積極探討實踐,講文明、懂禮儀成了二校區一張亮麗的名片。講文明、懂禮儀在我校蔚然成風,學校井然有序,解決了寄宿學校學生紀律管理難、衛生差、學習習慣養成難,學生之間關系不和諧等各種難題。
(2)2018年秋季學期,三年級新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已經融入了二校區講文明、懂禮儀的大家庭中,快樂學習、愉快生活、文明守紀、積極向上。
四、今后的設想
(1)在認真總結一年多來工作的基礎上,繼續開展“農村寄宿學校小學生文明禮儀養成教育”的實踐活動,把這項工作當作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來抓,使“講文明、懂禮儀”之風一直傳承下去。
(2)繼續堅持教育形式多樣化,積極開展豐富多彩而有成效的主題活動,積極爭取社會、家庭的支持。
(3)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鞏固二校區文明禮儀養成教育活動成果。
參考文獻:
[1]吳海萍.淺談少年兒童文明禮儀教育[J].學周刊,2019(3):169-170.
[2]王開鳳,夏學東.淺談農村小學生文明禮儀的養成策略[J].學周刊,2018(27):167-168.
作者簡介:韋振禧(1970—),男,壯族,廣西南寧人,小學高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