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杰



【摘 要】本文闡明微視頻教學和學習的意義,從三個角度例析微視頻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價值,論述通過微視頻教學活動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動態生成的、高質量的課堂教學的方法,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化學教學 微視頻 應用探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6B-0128-03
在新課改背景下,改進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教與學永恒的追求。學科教學迫切需要一些短小的、形象化、情境化、交互化、案例化、便于應用的課程資源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視頻是所有資源類型中情境最真實、信息量最豐富的一種資源,它直觀、生動、形象,其視聽語言是抽象概括的文字和靜態圖片所無法比擬的,也是一般網絡課程所不具有的真實性、情境化、案例化的特征。主題鮮明、資源豐富、情境真實、大眾化、隨時隨地性,且“短、快、精”是微視頻的最大特點。本文例析微視頻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期待通過開發微視頻教學活動形成富有生命活力的、動態生成的、高質量的課堂教學,以推動高中化學教學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一、微視頻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要點
(一)精準設計微視頻
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學生的發展,微視頻的設計理念應該關注人、指向人并走向人的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因此,微視頻深度融合課堂教學要從人的本身出發,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水平出發,從學科核心素養和思維發展出發,高效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和思維盲點。同時,不失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開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精準選取視頻內容
現代社會信息量爆棚,智能機早已普及,平板電腦普遍進入課堂指日可待,這為微視頻教學的素材選取提供了海量的資源。合理選取視頻內容是提升微視頻在化學教學中的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分依賴微視頻,忽略應有的備課、授課、講解和指導,脫離教材與教學大綱,教學方式單一,那么勢必形成慣性的倦怠情緒,對教學絲毫無益。我們不能為了用微視頻而用微視頻,應該堅持基于學科課程標準和學生發展實際,考慮視頻內容與教材的契合度,看它能否給學生的認知、理解、思維以及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帶來幫助,從而卓有成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知識。
(三)精準控制視頻容量
一節好課的共性可以概括為“四有”:有知識、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但是知識不是講得越多就越好,要講得精準、精煉、精彩。少則得,多則惑。微視頻容量過大會擠占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會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消化和理解。聽覺和視覺不可能完全代替書本知識和教師的講解,微視頻容量過大也容易造成聽覺和視覺疲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規范化。怎樣把握好視頻容量,取決于教師對學情的了解,知道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困惑在哪。而且,視頻容量過大、時間過長也容易導致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失去了對盲點和難點的有效解讀,學習效率也會降低。
(四)精準把握視頻切入時機
雖然微視頻引入課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師備課的壓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不需要備課、上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找準時機點、切入點進行微視頻播放,讓微視頻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而不是教學的全部內容和全部過程。例如,一些無法在課堂中完成的重要實驗和理論講解要適時借助微視頻輔助傳統課堂教學,激勵每一位學生持續學習和發展。
(五)精準提升視頻教學價值
講課不是對課本知識搬家、簡單陳述,更不是講標準答案。這樣的課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無法體現教師的存在價值。課堂有知識、有方法固然是好課。如果有生活、有境界那就更不一般了。微視頻既然是提升師生教學質量、加強師生情感溝通交流的土壤,那么教師重要的任務就不僅是指導學生“會”看微視頻、懂知識、悟方法,而且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知識在生活中的理論應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以人育人,以境界提升境界,共同發展。因此,在微視頻教學中,教師可以主動放棄尊者地位,在播放微視頻前提出問題。在觀看結束后,要及時組織學生對微視頻的內容、觀點、見解、結論進行分組討論和點評,必要時可以和撰寫小論文、辯論、演講等活動結合起來,以檢驗觀看效果。
二、微視頻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一)創設多元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本o扣把握教學目標已然成為教師的統領性觀念的集中表現。達成教學目標的第一步就是創設教學情境,一定要準確、合理、科學。例如,在探討化學必修 1“氮的氧化物”時,可先編制有關“汽車尾氣、硝酸型酸雨和光化學酸霧”等對人體健康、生態環境危害的微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汽車尾氣、酸雨的由來及如何消除汽車尾氣、酸雨等污染,進而自然進入“氧化還原反應有關電子轉移、兩劑兩產物和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等教學環節。而且,通過“雷雨發莊稼”等“氮的氧化物”的資源化利用,實現有毒物質轉化或再利用,解決糧食產量和健康問題,保障人們的吃飯、健康安全。最后,小組辯論:氮的氧化物對人類是有“功”還是有“過”呢?引導學生走出“化學≠毒品”誤區,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指出用人:風清氣正;生態:山清水秀。每個人都要爭當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排頭兵,讓學生達成了有意義性的學習,使其在學科基本觀念、情感態度、價值判斷和科學研究方法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和培養。
(二)激活問題意識、糾錯意識,提升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古永鏘曾說:“由于我們的傳統媒體很難做到以用戶為中心,更難做到讓草根用戶以視頻的手段展示自己和自己的創作。”新課程提倡“合作、對話與交流”,認為問題是實現課堂互動溝通、思考的最佳橋梁。教師通過系列價值問題的設計,給學生一堂共鳴、對話、開放、感悟的課堂。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實現認知過程的“情感”化;引領學生實現全方位的對話,讓學生感受開放的內容;啟發學生感受別人的語言和情感,并從中受到教育,從而激發和培養學習興趣,鞏固和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醇”的有關知識時,發布下面問題供學生深度思考:
(1)含有羥基的化合物是否均屬于醇類?
(2)相對分子質量相近的醇和烷烴,前者沸點遠遠高于后者,同時甲醇、乙醇等均可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其原因是什么?
(3)從碘水中提取單質碘時,能否用甲醇或乙醇代替 CCl4 萃取碘水中的溴?為什么?
(4)配制乙醇和濃硫酸的混合液時,正確的操作方法是什么?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
(5)加熱時,發現未加熱到 170℃ 時,圖 1 裝置 II 中的液面分層,試分析上層液體的成分是什么?寫出生成該液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6)檢驗乙醇消去產物前先加入 NaOH 溶液,其目的是什么?若去除圖 1 裝置 II,是否可以確認乙烯的生成?請說明理由。檢驗乙醇消去產物時,除了用溴水外,還可以用什么試劑?此時,還有裝置 II 能否省略?請說明理由。
(7)醇的分子間脫水和分子內脫水都屬于消去反應?
(8)濃硫酸在乙醇的消去反應中有哪些作用?所有的醇都能發生消去反應嗎?
(9)溴乙烷和乙醇的消去反應有什么異同?
(10)所有的醇都能發生催化氧化反應嗎?
(三)“吃透”概念性和原理性等知識,實現“機械學習”向“意義學習”的轉變
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類型有兩種:一是在知識獲得的形式上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二是根據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內部特征分為“意義學習”和“機械學習”。教師如果要想讓學生從容理解、接受并內化知識,那么就一定要清楚學生的認知水平、興奮點、成長點和障礙點。只有這樣才會有針對性地充足地去準備教學活動,課堂上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并引導學生投入教學過程中。高中化學的概念性和原理性理論知識的邏輯性較強,一般的講授法不容易讓學生“吃透”教材。學生對化學概念、原理的學習主要是以機械記憶的方法來進行,難以從本質上理解此塊知識,無法實現知識的意義構建。這不僅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將原理性知識形象化,很多時候可以適當降低知識難度,將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原理知識變得更加形象、直觀、生動,從而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
1.理解化學基本概念
〖案例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概念
通過以下化學圖像對比加以理解,最終得出電解質必須滿足:①化合物;②本身電離陰陽離子。同時,引出溶液導電的原因和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如圖 2 所示:
〖案例 2〗離子鍵和共價鍵概念及形成過程
離子鍵和共價鍵概念及形成過程如圖 3 所示:
這種以“微視頻”為中心與實驗相結合的雙主探究課堂教學是在動態、可視、形象、熱烈中生成的,使課堂成為學生探究知識、增長智慧、增強才干、勇于創新的重要途徑,使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成為知識內化為核心素養的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體性。
2.理解化學基本原理
〖例 3〗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如圖 4 所示:
學生學科素養,不是簡單地依靠教師的講解或讓學生“讀、聽、記、看”就能形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用微視頻,設計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像科學家一樣親歷科學探究過程。讓學生自主地、充分地開展活動,讓原本空洞、乏味的述說變得更有靈動性,以有利于新舊知識的銜接、吸收、延伸、拓展。教師最終還要引導學生實現從知識拼盤走向能力綜合、學科素養提升。
總之,微視頻是科學信息的重要載體,是獲取科學知識的信息源之一。隨著新高考改革的到來,中學的教與學的方式必須植根于實踐、源于問題,親近學生,走進課堂。借用微視頻激發課堂活躍因子,展現教師口才和處理教材技巧,折射教師思想、情感、精神追求和人格魅力。激活問題意識,迸發思想火花,拓展教育境界,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提升課程品質和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王 覓,賀 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域[J].中國電化教育,2013(4)
[2]徐益宏.微視頻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1-2)
[3]許 東.試論微視頻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長才之路,2016(33)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