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
摘要:在新課改的教學背景下,教學領域要求教師培養學生全面發展。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策略努力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為了順利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師要結合教學板塊,實現主題教學;加強課外閱讀,豐富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進行小組學習。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有效教學;教學實踐
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言技能、學習習慣、文化素養、以及言談舉止等六個方面。語文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制定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加強學生的學習技能,培養學生的文化底蘊,實現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基于核心素養下進行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展開教學實踐,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以及外界專業的教學意見總結出以下幾點實現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結合教學板塊,實現主題教學
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之前,要對教材進行細致的研究,準確找到教材的中心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精準的教學指導。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為了加強學生對語文的深入學習,每一本教材都會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主題進行編寫,教師需要把握好其中的教學思想對學生進行專項教學,并在每一個教學部分對學生學習的知識進行拓展,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
例如,教師對學生進行識字教學,教材中有相應的教學內容,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找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并進行針對性教學,強化學生的識字能力,擴展學生的知識儲備。在“猜字謎”一課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漢字教學,對學生錯誤的漢字讀音進行糾錯,學生還需對課后生字進行默寫,并保證準確率。這一部分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要對讀寫兩方面進行練習,同時學生還要了解什么叫做猜字謎。教師在講完基礎知識后,還要對學生進行拓展教學,教師可以查找一些字謎讓學生進行猜測,根據教材中的教學方式進行補充,實現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加強學生語文學習能力。
二、加強課外閱讀,豐富教學內容
實現語文有效教學,一味地依賴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拓寬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范圍,提高學生的語文積累和知識內涵,豐富學生的語文課余學習生活。教師要保證學生靈活運用發散性思維,在語文的學習中得到精神世界的滿足,完善課堂有限的教學內容,基于核心素養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學生在學習寓言故事時,教師根據“亡羊補牢”和“揠苗助長”兩則寓言故事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指知道什么叫做寓言,故事內容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我們又能從中學到什么等等。學生掌握學習寓言故事的方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寓言故事的相關課外讀物或者在班級建立讀書角,組織學生開展閱讀談論會,讓學生在閱讀和分享的過程中,實現語文的有效學習。學生通過對教材的補充學習,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加深這部分學習內容的印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不僅是放松身心,同時也是對語文學習的拓展,豐富了精神世界。
三、開展教學活動,進行小組學習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教學形式僅限于說教,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得到體驗并能感受快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增設教學活動,學生在活動當中加強對語文的學習,同時也能學到新的知識,在教學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拉近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加強了人際交往,提高文化素養,實現小學語文有效教學。
例如,教師對學生進行語言教學時,針對“春游去哪兒玩”這一話題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漫無目的地進行討論,最后的教學效果一定是沒有成效的。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表明,學生組成討論小組進行討論,在最后的結果中,哪一組學生對去過的地方介紹的最詳細,最能打動同學的心,就采取這組同學的想法,班級組織一次春游活動。教師的教學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欲望,學生會積極主動參與討論和分享,不僅加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實現了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教師結合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可以自由發揮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基于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在學習和成長的初始階段對語文學科的認知和學習,通過學習語文,學生可以欣賞漢字的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璀璨絢麗、融人社會感受自然、加強與人交往的溝通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正確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順應時代的變化,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學生可以更快地融人課堂,也能更好地感知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黃秀容發展核心素養,打造語文優質課堂[J].學周刊,2019(23):81.
[2]王壽彩基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下的低年級“有趣有效”教學方法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8(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