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術蓉
摘 要:小學四年級是小學學習階段中低年級與高年級銜接的階段,是非常關鍵的年級。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提高教學有效性,明確教學目標與方法,與學過的知識進行聯系。還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滲透,運用綜合手段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運算;教學實踐
引言:
經過一至三年級的學習訓練,四年級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更多學習自覺性與自律性,但學生整體水平還需要進行提高。四年級是小學學習的分水嶺,學生學習差距逐漸拉大,尤其是在數學這門要求理性思考與嚴密邏輯的學科上,學生的差距會變得更加明顯。因此,在四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更適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對學生的數學水平進行整體提高。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以乘法分配律教學為例談談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一、正確理解教材,明確教學目標與方法
教材是任何教學工作的輔助工具,脫離教材的教學是不切實際的教學,不能夠達到對學生的教育目標,不利于人才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入理解,明白教材的教學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學目標為指導進行具體教學工作。在小學四年級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四年級數學教材進行仔細分析,保證自身對教材有正確理解,制定出課堂教學計劃。對本班學生數學學習情況進行摸底,把握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結合教學目標確定課堂教學的具體教學方法,切實做好課堂教學準備工作。
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分配律教學所達到的目標進行分析。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該部分教學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兩層意義。一方面要使學生正確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具體內容,另一方面是學生要掌握運用乘法分配律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只有對教學目標有正確認識才能設計出合理的課堂教學步驟,幫助學生達到教材所要求的學習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循序漸進進行教學內容,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習的不同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從乘法分配律課堂學習中得到提高。
二、拓展教學聯系,增進學生知識理解
數學學習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在進行任何新知識教學過程中,總會涉及到一定數量的舊知識。在講解新知識的過程中對舊知識進行聯系,能夠幫助學生盡快建立對新知識的熟悉感,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種方法有利于幫助學生在知識的聯系中進行數學學習,幫助學生學會知識網絡的構建。在數學學習中加入以往學習過的知識作為教學手段,既是對當前學習內容的拓展,同時利用學生已經熟悉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接受,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
例如,在進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學過的其他運算定律幫助學生理解新的運算定律。在進行知識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一是利用舊知識進行新知識的導入,二是看學生對之前學習過的加減法運算定律掌握程度進行了解。教師通過提問使學生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還掌握學生現有知識水平。教師根據此對課堂教學的進度與深度進行調整,做到課堂教學與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相匹配。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提高學生對知識理解的程度。
三、關注學生實際,滲透數學思想教學
數學教學中應該關注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但對學生數學思想的培養也是特別需要注意的方面。教學方法對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作用顯示在當下,數學思想對學生的影響作用于學生當下及今后的數學學習。小學數學的學習方法到了初中和高中階段會顯示出不適用性,數學思想卻是能夠指導學生任何階段的數學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進行具體內容教學之外,還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完成對學生數學思想滲透的工作。
例如,在《乘法分配律》教學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滲透整體思想、類比數學思想、歸納推理的數學思想。在計算4×25+3×25式子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整體思想,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運用整體思維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在運用加法結合律、加法分配律和乘法結合律輔助乘法分配律學習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滲透類比數學思想。在乘法分配律教學結尾處,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知識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歸納推理的數學思想。上述幾種數學思想提高學生在乘法分配律學習過程中效率,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也有一定提高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四年級數學學習中教師要注意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通過正確把握教材教學目標、加強知識聯系和數學思想滲透等幾方面的工作,提高學生在四年級的數學學習效率,實現數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胡亞瓊.小學數學教材中關鍵例題的基本認識與教學——以西師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乘法分配律》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9(20).
[2]毛龍輝. 西師版與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編寫比較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