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恩平
摘 要:教學有效性一般來說是指教師通過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生高質量學習到知識的教學效果,既是新課改對教師提出的教學要求,也應當是教師自身的教學目標。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要意識到我們肩膀上承擔的責任,進而以可行的策略實現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提出問題;直觀情境;現實生活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策略十分單一,多數教師都是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授課,以“題海戰術”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學生早已厭倦 了這種乏味的數學學習模式。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需要通過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給予學生不一樣的課堂,從而使學生愛上數學課堂,愛上數學。下面,我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對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作如下探討:
一、通過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普列漢諾夫曾說:“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志就是善于提問。”而數學恰恰是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的一門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往往能夠帶來精彩的教學效果。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要把握提出問題的合理性,從而真正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覺到快樂,以求達到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這一節時,首先,我對學生提問道:“有哪些條件可以確定平面直角坐標系內一條直線的位置呢?”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并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圖形,幫助學生確定了直線的條件以及直線傾斜角的定義。然后,我通過進一步提出問題,帶領學生進行探究,引導學生發現了斜率的定義及必要性,使學生認識了兩點間的斜率公式,并為學生介紹了數形結合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之后,我要求學生做了隨堂檢測,通過對學生進行反饋,強化了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最后,我做了課堂小結,使學生形成了系統的知識結構,讓學生交流了這節課的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課堂參與意識,進而培養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充分提高了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通過直觀情境降低學生學習難度
高中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學生學起來具有很高的難度,但是自從多媒體技術融入到了課堂中后,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已經逐漸呈現了指數式的增長。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要積極學習多媒體技術的功能,將知識變抽象為形象,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更加熱情的去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實現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的奇偶性與單調性》這一節時,首先,我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正弦函數和余弦函數的圖像打在了大屏幕上,從而大大節約了課堂時間。然后,我指導學生對其在閉區間0到2π內的奇偶性和單調性進行了分析,使學生了解了其性質,并通過例題幫助學生確立了如何利用函數圖像確定函數值域、比較函數的大小以及求函數的單調區間。之后,我利用余下的一部分時間,要求學生做了隨堂練習后對學生出現的錯誤進行了及時的糾正,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了學生利用其函數性質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我讓學生交流了這節課的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直觀情境,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為課堂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充分實現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三、聯系現實生活增強學生應用意識
高中數學知識是對現實生活的高度凝練,但歸根究底其來源還是生活,若是教學實踐與現實生活相脫離,往往使學生產生不積極的學習態度。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應有意識地將現實生活與數學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達到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這一節時,首先,我通過將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設置成命題,讓學生判斷其真假,為學生介紹了全稱量詞與存在量詞的含義。然后,我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了命題名稱,并讓學生之間互相對對方提出與生活相關的命題,旨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熟悉全稱量詞和存在量詞。之后,我引導學生歸納了全稱量詞和存在量詞的常用語言,并對學生說道:“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應當及時養成歸納整理知識的習慣。”最后,我讓學生互相交流了這節課的學習收獲。這樣,我通過聯系現實生活使學生輕松理解了本節所學知識的概念,而且在課堂中無形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教育,切實達到了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我們的責任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幫助學生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研究新的教學理念,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學生的多方面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李娜.融合古詩情境? 培養文學素養——談情境教學觀指導下的小學古詩詞教學[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5):213-214.
[2]張敏.如何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巧妙創設情境[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