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萍 趙明陽
摘 要:體育活動是實現小學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隨著陽光體育計劃的開展,小學體育活動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但兒童在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運動損傷時有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鍛煉效果。通過本研究,旨在總結導致兒童運動損傷原因和現狀,為防傷、加強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關鍵詞:小學 ;體育活動;運動損傷
1 前言
體育活動是學校組織的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兒。兒童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體育活動是促進兒童少年達到健康狀態的有效途徑。全國各地小學高度重視體育活動在兒童少年成長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在活動過程中經常會出現意外傷害事故,給兒童少年、家庭、學校都帶來不小的困擾。本研究以保山市實驗小學、第二小學、第五小學、第六小學體育活動開展過程匯總運動損傷發生的現狀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旨在發現導致隆陽區城區小學生體育活動運動損傷發生的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為促進小學生健康狀況提供理論依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保山市實驗小學、第二小學、第五小學、第六小學、10名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旨在發現導致小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為減少運動損傷奠定理論基礎。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專家訪談法等研究方法,在中國知網輸入小學生、運動傷害等關鍵詞后,查閱大量國內關于小學生運動損傷的文獻,通過梳理自行制定教師調查問卷,并請相關專家進行指導,通過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最終得出結論。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體育活動的組織類型
通過調查發現,保山市隆陽區城區小學體育活動組織類型有:早操活動、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課四種類型。按照陽光體育計劃相關要求,保山市隆陽區城區小學學生每天活動時間都在一小時左右,運動強度以中小強度運動為主。晨練的時間段是小學生進餐結束后,是在教師的帶領下,各班隨機進行戶外活動;課間操各個學校則各有不同,但是主要活動內容以廣播操為主,部分學校還根據地域特點自己編排了少數民族操舞;課外體育活動也是以班級為單位,學生可以自發的進行相關體育項目鍛煉,時間40分鐘;調查得知,小學生每班體育課每周不低于2次,學生活動內容各異。
3.2 小學體育活動運動損傷發生時機
調查問卷統計得出,小學生在體育活動意外傷害事故發生時機主要是在小學生活動過程中,這可能與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忽略了外在的危險性導致運動損傷;部分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不能很好的遵守游戲規則,也是導致運動損傷發生的重要原因;運動會期間,學生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超出了其身體的承受能力,導致運動損傷發生;另外,在游戲、器械活動開始時,部分小學生因槍器械是導致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
3.3 小學體育活動運動損傷發生類型
調查問卷統計發現,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最容易發生的運動損傷類型是皮膚擦傷和關節韌帶扭傷,而較為嚴重的損傷如肌肉拉傷、挫傷、脫臼、骨折等基本不會發生。
擦傷是小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最常見的損傷類型,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肌肉控制能力不足,在運動中容易發生摔跤,摔跤時容易造成手掌部、面部擦傷;關節韌帶扭傷是運動過程中第二大常見的損傷類型,由于小學生關節部位韌帶松弛,導致關節穩定性下降,在場地不平整的情況下,關節韌帶損傷時有發生。
3.4 小學體育活動運動損傷部位
調查統計得知,小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運動損傷時有發生,但是運動損傷發生部位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下肢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是最大的,其次是手部、肘部和面部。
這與運動過程中,下肢要起到承重作用,下肢參與收縮的肌肉多有一定關系。學生一旦在運動過程中失去重心,極易摔跤,在摔跤過重中,手掌會在非條件反射下去撐地,從而導致手部、肘部容易受傷。
3.5 導致小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
3.5.1思想上不夠重視
部分教師和小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前,沒有對活動存在風險有充分的認識,沒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是導致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
3.5.2 組織不夠嚴密
小學生對新鮮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勇于嘗試但是對于風險沒有充分的認識,在運動過程中經常存在推推桑桑、擁擠的現象,導致安全風險增加。部分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組織不夠嚴密是導致運動損傷時有發生的重要原因。
3.5.3場地器械缺陷
參與調查的10名教師中有9名教師認為場地不平整、不符合體育衛生要求是小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關鍵因素,應該加強場地維護、定期進行運動場地檢查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3.5.4缺乏合理的保護幫助和過程監控
教師問卷顯示,小學生在園進行的部分活動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的,如走平衡木、翻越障礙等,在運動過程中缺乏合理的保護幫助和過程監控是導致運動損傷的潛在原因。
3.5.5體育衛生常識不足
部分體育教師存在體育衛生常識不足的問題,沒有認識到準備活動、整理活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直接讓學生從事體育鍛煉,這反映了部分教師體育衛生常識有待加強。
3.6 小學生運動損傷預防措施
3.6.1 選擇合適的活動形式和內容,進行科學組織
為了保障兒童運動的安全,降低風險系數,體育教師在安排學生活動形式和內容的時候,要從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出發,考慮安全度較高的項目,這樣就從活動源頭上消除了一定的活動安全風險隱患。
3.6.2 體育教師在課前進行安全檢查
體育教師在課前應該對于教學內容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有充分的認識,在課前應對于要使用的器械和場地進行檢查,杜絕讓學生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器械,使學生陷入危險境地。
3.6.3強化安全規則和意識教育
體育教師以及所有非體育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對學生進行安全規則強化教育,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安全意識,達到有效降低危險發生比例。學校應加強戶外活動場地和設施的管理和資金投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
3.6.4 保持對整個活動過程的高度關注,合理調整和糾正學生活動中出現的安全問題
體育教師要全程參與和關注學生活動過程,在活動之前,組織學生做充分的準備活動,活動過程要保持對幼兒身體狀況的醫務監督,確?;景踩??;顒咏Y束后,要進行合理的整理活動,以促進學生身體機能快速恢復。
3.6.5 掌握一定的安全事故處理方法和技巧
盡管保山市隆陽區所有的小學都有校醫,但是作為小學體育教師對于運動損傷應該學習一些基本的處理方法和技巧,預防因判斷失誤或經驗不足而造成的二次損傷。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小學生運動損傷時有發生,發生運動損傷的主要時機是在運動過程當中;運動損傷類型主要是擦傷和關節韌帶扭傷;導致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思想上不夠重視,組織不夠嚴密,場地器械等。
4.2建議
建議學校重視硬件設施資金投入,排除因場地、器械等因素造成的安全隱患;建議小學重視關于運動過程中運動損傷相關課題研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新入職教師進行相關職前培訓,使安全隱患這根弦時刻在小學教師心中。
良好的體育活動可以有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這對教師自身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新時代的小學體育教師,應不斷加強學習,不斷增加自身知識儲備,以不變應萬變。
參考文獻:
[1] 黃永馨,高美嬌.小學生體育活動的開展與評估[M].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46.
[2] 肖波.校園體育活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贛南師范學院,2007.
作者簡介:
王愛萍,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