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思適
摘 要: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導學法更為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其在應用過程中,給予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使其在自主性的發揮下,掌握有價值的知識,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我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對此教學法的應用進行了積極探究。在本文中,我結合教學經驗,就如何應用導學法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學法;應用對策
導學法作為一種以生為本的教學方式,其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更為重視學生自主性的發揮,要求教師在課前引導學生自主復習,在課中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等,以此獲得有價值的數學知識,同時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那么,我們要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對其進行靈活運用呢?下面,我結合教學經驗就此進行詳細說明。
一、課前復習
課前復習是教師有效導入課堂,引導學生進入積極學習狀態的主要環節。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每隔一段時間就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復習,則將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因此,我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會把握課堂導入環節,引導學生利用短短的兩分鐘,就所學過的知識進行復習,同時就重難點問題進行提問,以此順其自然地引入新知。比如,我在組織“圓”該內容教學的時候,先引導學生回憶所學過圖形有哪些,在生活中我們所見過的圓形物品有哪些?這些圓形物品有何特點?在如此問題的驅使下,學生會自主地調動其已有的知識儲備,在回憶所學的過程中,建立對圓的感性認知,以此為有效學習圓做好鋪墊。
二、提出問題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數學課堂教學活動最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其旨在引發學生的思考。基于新課標,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發揮教材特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就知識內容進行探究。所以,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會結合教學所需,運用多種手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借此引導其在體驗情境的過程中,探索其中所包含的數學元素和數學問題,以此在問題探尋、思考的過程中,感知數學知識,循序漸進地探索數學知識。在“分數的意義與性質”該內容教學活動開展中,我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分東西”此微視頻,以此搭建情境,并引導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思考這樣的問題:如果要將這個盤子中的三種水果平均分給小紅和小董,那么,他們每個人可以分到多少東西呢?要怎樣分這些東西呢?分這些東西的結果要如何表示呢?這些問題,自然會引發學生的思考,其在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中,會建立對分數的感性認知,為之后加深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導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的關鍵環節。因為,導學法的應用旨在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生的自主學習關乎課堂教學質量。不管是多優秀的教師,其教學其無法取代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故此,在組織數學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給予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探索的機會,使其在自主性的發揮下,積累經驗,掌握自主學習方法。以“分數的性質與意義”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首先我為學生呈現了一張長方形的白紙,并提出問題:我們要如何在這張白紙上表示出二分之一的部分呢?接著,我給予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鼓勵其折一折、涂一涂。在如此操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發揮其想象力、創造力,還可以感知二分之一,建立對分數的認知,有利于其扎實掌握所學,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四、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是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有效應用導學法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因為小學生的數學認知能力是有限的,而且,其抽象思維不發達。在教學活動參與中,其單靠自身是難以建立對所學知識的深刻認知的。面對這種情況,我會在導學法的指導下,立足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組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在集體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探索知識,并實現思維碰撞,獲得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圓”為例,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我以小組為形式,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圓的直徑與其周長之間有何關系呢?以此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集思廣益,才起多樣的方式,探尋問題答案,以圓的直徑與周長關系為出發點,繼續探索圓的周長計算方法。
五、教師點評
在導學法的應用過程中,教師還需要針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討論過程中,進行點評。在點評的過程中,其需要走進學生之間,在觀察中,發現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此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探究活動,同時獲得有價值的知識。而且,在點評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指導自己自主學習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彌補,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在新課改的指導下,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靈活地運用導學法,引導學生復習所學,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點評,以此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實現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莫祚明.問題導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23):167.
[2]張娜.導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學周刊,2017(1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