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婧
【摘 要】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精心研究生物核心素養的內容,并將之與生物日常教學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同時獲得知識與素養,為學生的深入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到了高中階段,教師教學的目的不應只關注學生的分數,而應當及時從應試教育的思想桎梏中擺脫出來,積極順應新課程改革,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高中階段的生物教學時應當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利用多種策略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探討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注重基礎教學,培養學生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是生物核心素養之一,是針對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的關鍵。因此,要想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教師必須對生物基礎知識的教學提起足夠的重視。也就是說,教師應當運用多種科學有效的策略,進行生物學概念性的知識教學,讓學生對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等生命觀念形成深刻的認識,進而讓學生能夠用生命觀念來認識生命世界、解釋生命現象。
例如,在進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的教學時,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有關中國古代神話女媧造人及西方上帝造人的圖片,學生通過學習,知道神創論的非科學性。接下來通過對拉馬克及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介紹,引導學生用科學的眼光來評價這些學說的進步意義和局限性,通過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讓學生用科學的觀點來看待和解釋進化問題。通過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二、注重探究教學,培養學生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學生進行高中生物學習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是生物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生物學是一門科學且嚴謹的學科,學生在進行生物學習時不能憑空臆想,而是應該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等方法來探討生命現象以及生命規律。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能讓學生直接對結論性的知識進行學習,而是應當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探索與發現、分析與總結進行學習。如此一來,既能拓展學生的科學思維,又能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
例如,在進行《光合作用探究歷程》的教學時,對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來源,可以采用探究實驗的方式進行。讓學生自行按照探究實驗的步驟進行實驗設計,通過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過程的學習,學生完全可以聯想到運用熒光標記技術進行追蹤,并引導學生辨析其中的自變量、因變量及無關變量。讓學生預測實驗現象,通過給出實驗結果讓學生總結實驗結論。
由此可見,探究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還能提升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所以,教師應當多給學生提供探究學習的機會。
三、注重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社會責任
生物學科不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且還關系著人類的發展與進步。因此,學生不僅要學習生物知識,還要有社會責任,這是生物核心素養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學生取得長遠發展必須要具備的素質。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設計多種形式的交流討論活動,讓學生從生物學的角度對身邊現象進行討論,并作出理性的解釋和判斷,促使學生主動進行健康生活、保護環境等的積極宣傳,為社會發展貢獻出綿薄之力。
例如,在進行《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的教學時,在教學完成之后,筆者有意將話題引到保護樹木、保護環境的話題上去,同時詢問學生在學習了這節課之后有什么啟發。有學生說沒想到看似普通的綠葉,竟然發揮著如此重要的作用;也有學生說如果去西藏旅行時,自己也能進行光合作用就好了,等等。在學生熱烈的討論過后,筆者給學生看了一組亂砍濫伐、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森林變荒漠的圖片。有學生當即表示以后不再用一次性筷子,也有學生說以后要節約紙張,等等。由此可見,教師需要發揮積極引導的作用,利用交流討論的方式切實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
總而言之,現在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對教育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教師的教學目標必須從知識教學的基礎上延伸到素養培養上來,讓學生不僅能掌握生物知識,還能培養持續發展的能力和素質,為學生將來的深遠發展儲備力量。
參考文獻:
[1]王碩.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生命觀念的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2]趙芳.高中生物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與評價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2):5~6.
[3]陳曉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J].高考,2018(33).
[4]史佳琴.淺議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J].新課程(下旬),2016(12):486.
[5]戴本鑫.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9(14).
[6]張樂.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例研究[J].高考,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