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英懷
摘 要:新課程改革教育背景下,要求教師為學生構建“自主、合作、探討”的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對教學內容進行獨立的思考和自主探索,全面加強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以問題情境教學法為例,對在小學數學中運用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重要意義和主要原則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其有效的培養策略提出了自己的教學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情境? 問題意識? 培養策略
引言
所謂的“問題意識”指的就是學生在相應的教學情景中,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問題、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種綜合能力心態。古人云:“學源于思,思起于疑”,疑問才是促進學生進步、推動人類發展的原動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通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對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學科素養等進行有效的培養和提升,從而全面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為此,教師可以借助現代教學中最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問題情境,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綜合培養與提升。
一、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科學實驗證明:一切發明和創造都源于問題的發現,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就是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重要前提,有了問題的存在,才能夠驅動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全面調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通過實踐與創新對問題進行解決。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能夠利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和強烈愿望,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品質。
(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數學思想和方法是重中之重,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數學素養,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理解與掌握的重要手段,能夠讓學生通過領會數學思維和思想方法,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內容及其相關聯系,并通過解決數學問題,看透數學知識的本質,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
二、通過數學問題情境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的主要原則
(一)問題性原則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利用問題情境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培養的時候,其創設的主要原則之一,就是問題性原則。為此,教師需要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和不同的學習主題,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學生創新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教學中積極思考和探索,勇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以此來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掌握,有效實現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與發展。
(二)開放性原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開展問題情境教學,其創設方向需要根據課堂教學目標和主題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在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在利用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時候,教師需要注重問題情境的開放性原則,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索,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
(三)探究性原則
利用問題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學生教學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需要遵循其探究性的原則,引導學生利用已知的數學知識,主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并在這一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主動性原則
采用問題情境教學法,重點在于強調學生的教學主體性,通過設置教學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的學習態度轉變成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認知。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要注重其主動性原則,讓學生自主發現自身的問題與不足,并進行針對性的整改,成為課堂教學的真正主人。
三、通過數學問題情境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策略
(一)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勇于質疑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勇于質疑是關鍵的第一步,只有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疑問之后,才能進行有效的提問。因此,在利用數學問題情境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環節,通過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并在其中設置一些不合理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教學情境,對教學內容進行思考和探索,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自主觀察和發現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以問題的方式提出來,以此來幫助學生形成初步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教學“多邊形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聯系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充滿生活化的趣味教學情境,如“大家現在所居住的房子,有的面積是90平米,有的130平米,但是每間房子‘長得都不一樣,它們的面積是怎么樣計算的呢?”通過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有效完成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初步培養。
(二)開放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光是讓學生學習質疑是不夠,還要讓學生學會思考和探索,發散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開放性的教學情境,來引導學生更具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獨立的思考和自主的探索,探尋其中的教學問題,并利用已經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解決,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實踐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獨立解決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自主通過質疑、分析、解疑的過程,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掌握。而在利用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中,實踐教學活動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實踐性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嘗試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為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實踐性教學情境,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適合自身發展的實踐機會,有效加強教師的教學效果,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長短不同的小木棍,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利用這些小木棍擺設三角形,為學生創設實踐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反復的實踐操作中,加深對三角形三邊關系的認知與了解,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化,有效加強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新時期教育背景下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能夠有效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推動課堂教學的進步與發展。為此,在利用數學問題情境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趣味化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通過創設開放性教學情境,鍛煉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再通過創設實踐性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學生學習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高尚文.善用數學問題情境培養小學生問題意識的探討[J].學周刊,2019(32):26.
[2]賈袁君.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學周刊,2019(32):70.
[3]戴國雄.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學周刊,2019(29):85.
[4]陳雨婷.小學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9(2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