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涵 熊純 吳暢
摘 要:目前,家庭教育中的暴力行為受到人們密切關注,而在不同文化視野下該行為的產生原因各有不同。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是成功解釋跨文化差異的重要理論。本文旨在應用該理論探究廣東省內三種文化,即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對家庭教育暴力的影響及其機制。
關鍵詞:家庭教育;家庭暴力;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廣東文化
一、引言
家庭教育暴力是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對孩子實施的親子暴力,主要體現為行 ?為暴力、言語暴力以及情感暴力,種類有情感漠視、言語辱罵、毆打體罰、限制 ?行為等等。在采用暴力教育的家長普遍認為這種教育方式能夠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卻忽視了暴力行為給孩子帶來的精神恐懼、不安全感,甚至造成孩子產生膽怯和自卑的性格,抑制了他們的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相當部分的跨文化研究認為,現代中國家庭教育中出現暴力的頻率較高是仍然受到了部分滯后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因此通過研究文化因素對家庭教育暴力的影響機制,有利于我們認識到問題的原因,同時有利于給相關法律提供編寫和實施的依據,減少國內家庭教育暴力現象的出現。本次研究將采用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維度理論作為理論基礎,分析文化因素對家庭教育暴力的作用機制。
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是荷蘭心理學家霍夫斯泰德對不同國家和地區文化差異進行評價的一種測量系統,總結文化與五個文化基本維度之間的差異,即權力距離、不確定性回避、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男子與女性主義、長期取向和短期取向。在調研對象方面,由于廣東省生活人群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其中廣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存在的范圍較廣且樣本便于采集,故本次調研以廣東省內這三種文化背景的家庭為例,系統研究霍夫斯泰德的五個文化維度與家庭暴力的影響及機制。
二、研究過程及結果
本研究通過閱讀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與理論,確定了基本思路與框架,通過 ?對相關研究文獻的搜集、整理、分析,進而界定權力距離、不確定性回避、個人 ?主義與集體主義、男子與女性主義、長期 vs 短期、放縱與克制等關鍵概念的內 ?涵和測量方式。調查問卷從調查對象的基本信息、霍夫斯泰德的五個文化維度量表、家庭暴力程度量表三個方面進行數據調研,結合線上和線下的方式發放。
本研究調查對象主要是 20 -50 歲的群體,其中以 41-50 歲的人群居多,女性群體有接近 60%。在調查對象中,有 82.44%的群體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較高。調查對象來自公職人員、企業管理人員、普通員工、個體戶等各個職業領域中,城鎮群體多過于農村群體。
家庭文化背景方面,廣東廣東省各文化背景群體家庭暴力傾向各有不同,廣府文化群體家庭暴力傾向均值最高,潮汕文化群體次之,客家文化群體最低。廣府、潮汕、客家文化群體在權力距離、男子與女性主義、長期與短期導向維度上差異較小,屬于高權力距離、女性主義、長期導向維度。廣府、潮汕、客家文化群體在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不確定性規避維度上則有所差異。潮汕文化偏向集體主義。潮汕文化群體屬于高不確定性回避文化,客家文化群體居中,廣府文化群體則有低不確定性規避的特性。
三、理論解釋
廣府文化群體僅有長期導向指數對家庭暴力傾向具有顯著影響。其中的可能解釋是,廣府文化群體較多會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而產生家庭教育暴力。由于注重長期導向,該文化要求重視培養孩子堅韌、節儉及未雨綢繆的品質和生活習慣,而不應注重短期的欲望,從而使孩子能盡快獨立自主成長為獨立人格。一旦孩子難以達成該類父母的教育預期,出現貪玩、調皮、不專心等過多不良影響學習,給父母造成不成才的印象,父母就會出現焦慮甚至憤怒的心態。潮汕文化中的家庭暴力傾向則是權勢距離指數具有顯著影響。在潮汕家庭中較多會因為孩子的不尊敬而產生家庭教育暴力。
在潮汕家庭里面一般是父母,特別是父親的角色作為一個家庭的權威,這要求孩子對父母的命令是很大程度上是絕對服從的。父母不允許孩子出現對權威挑戰的言行和舉動,一旦發生了很大可能會以家庭教育暴力的形式解決。而且由于潮汕人非常注重表達權力的親疏關系,如果孩子在外人面前犯錯,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采用高壓的打罵方式的話,更能說明對外人的尊敬和對孩子的權威。
對于客家文化群體,家庭暴力傾向受到男性氣質指數、不確定性規避指數的顯著影響。其中的可能解釋是,在客家家庭中較多會因為孩子不尊重約定俗成的解決機制而產生家庭教育暴力。對于不確定性規避的文化而言,成員傾向于通過正式的渠道來避免和控制不確定性的程度,比如使用明確的社會規范來指導幾乎所有情況下發生的行為。而不確定性規避程度低的文化中的社會規范和道德原則相對會沒那么明確和嚴格。當孩子并不按照常理出牌時,高不確定性規避的父母會產生疑惑和不解,或者是認為對于不遵循機制的孩子應該給予相應的懲罰而產生家庭教育暴力行為。
四、建議
客家文化地區應加強《反家庭暴力法》及相關法律的建設和宣傳。客家文 ?化相較其他文化,高不確定回避性指數對家庭暴力傾向有顯著影響。在這種文化 ?背景下,對規則一般有較強的訴求愿望,同時對具體指令依賴程度強。如果《反 ?家庭暴力法》及相關法律得到大力宣傳,法制觀念深入民心,則客家文化地區居 ?民很大可能上將減少家庭教育暴力的使用,家庭教育情況也將因此得到巨大改觀。
潮汕文化地區應弱化尊卑地位觀。潮汕文化中,權勢距離指數對家庭暴力傾向具有顯著影響。在潮汕家庭中較多會因為孩子對長輩的不尊敬而產生家庭教 育暴力。一方面通過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尊卑地位觀將有所弱化;另一方面,將對兒童權利關注的文章以“和教育家校通”短信的方式發送給家長,運用宣傳的手段弱化家長在處理問題時對地位尊卑的考慮,提高對兒童權利的認知和關注。
廣府文化地區應增強家校的交流。長期導向指數較高的人群對孩子的個人長期規劃尤為重視,因此,加強家庭與學校的溝通,通過類似家長會的形式,學校為家庭提供更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與家長適時交流孩子教育問題以及改善措施,增強與孩子的交流,減少家庭教育暴力的出現。
(作者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