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
摘要: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具有抽象性、科學性、邏輯嚴密性等特點?!缎W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通過數學教學,使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同時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他們的學習反思能力。”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正處于思維發展階段的小學生難以一次性地把握數學活動的本質,需要經過多次的反復思考、深入理解、自我調整,即堅持反思性數學學習,才可能洞察數學學習活動的本質特征。反思是一種積極的思維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正確引導學生學會積極的反思,對于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反思,學生會建構的知識更加牢固,特別是,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就需要通過多種途徑和策略來激起學生的反思意識,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反思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數學是一門趣味性較強的學科,讓學生真正理解、體會數學的奧妙與樂趣,就需要活化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積極反思的能力。何謂反思呢?杜威認為反思是“一種得以產生思維活動的懷疑、猶豫、困惑,心靈困難的狀態,和一種為了發現解決這種懷疑,消除和清除這種困惑而進行的探索、收集和探究的行為”。 它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是學與思的有機結合,一個人從接受數學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記與識,學與思的過程,按教學進程它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反思階段。學會反思,猶如一面鏡子,能夠清晰地照出教師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夠完美的瑕癖之處, 拓寬視野,激發不斷追求的動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自我更新與重建,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結合小學生目前學習的現狀,筆者認為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習反思能力尤為重要。
一、對所涉及的知識進行反思
數學學習是在已有的知識和認知結構上的同化、順應,從而達到另一個平衡的過程。在具體的數學學習中大多是要涉及一些已經獲得的具體的數學知識的,那么要反思自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是否達到了所要求的程度,這包括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對知識屬性的把握程度,這些知識與認知結構的相關方面建立聯系的程度,對知識表達形式的掌握程度;通過親歷這一數學活動過程,自己所對涉及的知識是否有了新的認識,有了什么樣的認識,原有的認識有什么欠缺之處,這種欠缺是如何造成的,如何補救必須及時進行。比如:引導學生對所涉及到的思想方法進行反思,數學思想方法沒有獨立的形式,只是蘊含在具體內容之中或伴隨具體的數學活動過程,對其進行反思的 一個重要方面是注意挖掘探究活動中設計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是如何運用的,運用的過程之中有何特點,這種思想方法是否在其它情況下運用過,現在與過去運用有何差異。這無疑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易于形成知識網絡,同時更利于學生對該數學思想運用的遷移。
二、調動學生興趣
小學數學課的課堂教學導入,如同戲曲的“引子”、影劇的“序幕”,負有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任務。精心設計的導入,能抓住學生的心弦,讓這些看的見、摸的著、想的出的畫面呈現在學生眼前,自然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強烈愿望。開頭開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圓錐體積公式時,學生對“等底等高”這個條件不太注意,教師要聯系實際,巧設陷阱來設置懸念。讓學生分組做倒水實驗:用大小不同的圓錐容器盛滿水倒入同樣大小的圓柱體容器內,出現了不同的結果:一個小組到了3次水,還沒灌滿,而另一小組的同學卻大叫:“水淌出來了,淌出來了!”,有一個小組的同學剛好灌滿,“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一個問題引發議論,學生自覺參加學習。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好奇、好問是兒童的天性,是創造的源頭。問題情境的創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要有一定的思考性。運用操作反思的方法能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學會抽象概括的數學方法。
三、培養學生進行反思的習慣
每個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形成的行為習慣都有所不同, 良好的行為習慣會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但是不良的行為習慣同樣會阻礙學生的健康發展。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期, 他們需要在探索與實踐中驗證每一個行為習慣的有效性。如果缺乏學習反思, 那么則很可能忽視某個不良行為習慣的負面作用。對此,小學數學教師應主動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在數學探究中的行為習慣問題。就如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教學中, 筆者鼓勵小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學習了本課知識, 然后在課堂總結中引導學生回顧合作學習過程。比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認為自己在小組合作中有些過于強勢, 沒有認真聆聽其他同學的探究觀點, 導致本組成員在匯總分數意義與性質時出現了結論單一、不足的問題。還有的小學生認為自己沒有主動利用合作學習展示個人學習潛能, 在合作學習中沉默不語, 依然是數學探究的旁觀者。針對小學生的不足反思, 筆者為學生講述了合作探究活動的現實意義,希望可以優化小學生的學習品質。
四、總結
總而言之, 數學是開發學生智力的重要科目,對小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未來發展影響深遠。小學數學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為基礎, 讓學生在定期反思與及時總結中查漏補缺, 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學科能力, 為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馬文娟.淺談小學數學反思教學模式的構建[J]. 中國校外教育. 2011(11):137.
[2]居宏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 教育與社會科學綜合,2010(09):71-72.
[3] 林斌,王芳. 新學法呼喚新教法——淺談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探索[J]. 新課程(教研版), 2010, (0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