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旺
摘 要:本文以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這一問題為對象,結合新課改理念,探究數學教育中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能力的有效培養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 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
以筆者多年的教育經驗來看,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有著十分突出的意義,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與前提便是為學生營造趣味化的教學情景與環境,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三觀行為與意識習慣,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塑造與培養。
一、開放輕松的教學環境
課堂環境包括師生關系、生生關系以及課堂氣氛。實際上三者對于學生能否進入學習過程都有一定的促進和影響作用。為了使學生能夠參與到數學學習,教師就必須深度挖掘學生的內在品質,打造和諧、自由、平等的開放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發現、問題探究的過程當中。營造開放、輕松的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主動性。首先教師應當營造和諧、互助、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打破傳統教育觀中教師地位高高在上的態度和觀點,教師需要從過去的知識傳遞者向知識引導者方向轉變。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群體當中與學生一同合作。教師應當主動信任、尊重與信賴學生,予以學生足夠的關注。在課后教師應主動和學生交流和探討知識、數學學習,為學生提供平等、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使學生獲得更為開放、自由的學習空間。其次營造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絕大多數小學生都有著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特征。教師不妨將數學游戲、數學故事等引入數學教學,打造快樂、趣味化的課堂教學氛圍。如學習圓周率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開展故事會,講述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研究圓周率的故事。告訴學生:同學們看在古代條件那么落后的情況祖沖之都能夠取得這么大的成就與發明,我相信各位同學要比他的條件更好、更聰明,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取得更大的成就好不好。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會產生求知欲望與表現欲望。教師應當打破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的隔膜與阻力。帶領學生進入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如學習比例尺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學校的大概大小,因學生對于學校的周圍景觀比較了解,因此隨后教師就可以繼續布置任務讓學生自行調整校園比例將校園的景觀和面貌繪制于紙中。這種趣味化的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趣味探究的情景教學
這個世界的絕大多數實物關系實際上都是從量變向質變轉變的,教育同樣如此。為了提高數學教育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要把握從無到有、由淺入深的循序漸進過程與教育規律。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開放、輕松的學習環境,以此打動學生內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知識互動和討論當中。教師需要應用趣味化的問題與情境引導學生,使學生在主動嘗試、主動思考、主動分析的過程中了解知識、掌握知識。為此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明確教學方向,改變過去的教學方式,要將教育的重心放在思維能力培養和基礎知識掌握培養,而不是過去的知識傳遞。教師要應用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精神品格,使學生能夠產生我要學的欲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教師也要主動使用問題情境。用生活化情景或是問題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通過由淺入深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意識和學習鞥里。如學習平均數知識時,教師可以先提出這樣問題:有這樣兩個小組A小組的同學數學考試成績為98 97 93 95。B組同學數學考試成績為100 93 94 96.請問哪一組同學成績更好。學生在這樣的問題中紛紛開展思考,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問題分析,該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思考意識和態度。學生在自行思考、動手實踐中理解和消化了數學知識。
三、自主學習意識學習習慣的培養
行為取決于意識與習慣。面對探究情景以及開放性環境,學生能夠取得很好的學習成績。當然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習慣,將教育重心放在培養學生行為意識和行為習慣,使學生產生我愛學的習慣、我愛學的想法。教師應將數學教學的重心放在數學語言、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練習思想步驟。使學生在系統化的學習過程中形成強大的自覺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數學教育中因學生年齡小缺少足夠的生活經驗與實踐經驗,所以往往并不具備足夠的表達能力。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采用生活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意識和數學習慣.課前預習中教師應主動幫助學生,和學生一同進行預習工作,在多次的引導下使學生掌握預習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應著重于學生質疑意識、質疑習慣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質疑水平,比如學習正方形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穿插正方形與長方形區別這類的問題引導學生形成自助歸納、自助分析能力。在課后復習中教師應開展學習交流會,由學生一同討論對問題的見解和看法,幫助學生掌握概括能力、概括意識與概括思維。
結語
面對社會發展對新時期的人才需求,小學數學教學就必須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素養的培養,這是迎合新時期發展對小學教育的勢在必行工作。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的方式有許多種,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特點和教學實際不斷調整和選擇。使學生親身參與到數學問題學習和分析,通過自己的內心世界感悟數學知識與自我意識之間的關系。這是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前提,也是達成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目標的重要工作。
參考文獻
[1]謝茂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24):166.
[2]楊中務.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9):181.
[3]紀曉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5(1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