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春華
【摘? 要】數學教育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數學研究與數學教育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縣域網絡教研模式通過網絡建立了縣域大平臺和“校本”環境,將縣教育局——學區——中小學校通過網絡鏈接,搭建了遠程網絡平臺,將“人網”的組織支持和“地網”的平臺支撐緊密結合,實現了學校之間、學科之間、專家之間、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關鍵詞】民族地區;小學數學;縣域網絡
一、開展縣域網絡教研活動的深層次意義
對于民族地區來說,縣域網絡教研模式可進一步促進當地小學數學教育的發展,增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和數學能力。一是有利于民族地區緊盯數學教育的薄弱環節,縮短民族地區小學數學教育與全國平均水平之間的差距,推動民族地區的數學教育信息化,進一步促進民族團結以及各民族的共同繁榮。二是將發達城市數學文化及城市數學教育理念滲透到民族地區,緩解民族地區數學資源匱乏的困境。三是打破地區之間、民族之間、學校之間、城鄉之間的距離藩籬,彌補民族地區教師資源流失的損失,真正實現“引進性”資源在民族地區的有效流通,通過網絡實現“同步課堂”,挖掘民族地區的優質教師資源和數字教育資源,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通。
二、在民族地區實現數學縣域網絡教研的可行性
縣域網絡教研課可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將數字資源技術化和工具化,實現“西部修路、東部建庫”的理念,解決民族地區師資短缺、資源匱乏的難題。在民族地區實現小學數學縣域網絡教研具有可操作性,一是全國范圍內絕大多數的教學點已完成數字化設備招標,其中很多教學點設備已安裝完成。目前,云南、貴州、廣西等典型的民族省份已實現數字資源全覆蓋,進入數字資源應用階段。 二是民族地區信息化程度加快,民族地區的數字化教學得到了國家政策和項目的大力支持,隨著“校校通”的普及和建設,多媒體資源被廣泛應用于各大民族教學點,社會基金和公益協會陸續為民族地區數字資源化提供了大量資金支持。據調查,民族地區的大部分城市學校都為教師配備了教學電腦,多媒體教室、電子白板等硬件設施。各級政府也在積極為民族地區教育搭建公共服務教育平臺,旨在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普及和流通,促進地方數學教育的發展和進步。三是部分民族地區學校在網絡信息化數學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諸如“發達地區優質教育資源進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國家項目的推動下,有些民族地區學校積極引進教育資源,完善教學硬件設備,促進當地學生與發達地區數字資源的交換,實現了數學教學質量的大幅提升,并被評選為優秀“引進性資源”示范學校,這一現象具有引領示范作用,能帶動更多的偏遠民族山區積極吸收先進經驗,以帶動民族地區整體數學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當前網絡教研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數字化教育資源通過縣域網絡共享,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優勢,推動民族地區數學文化和數學教育的發展。但是在實際教學應用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不能及時發現并剖析其中的根源,將大幅降低網絡教研模式的應有作用。一是數學網絡教研模式在民族地區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因縣域網絡下的教研模式中引入的小學數學資源相對比較單一,其中國家為學校開發的教學網站旨在為數學教師提供課堂教育服務,同時,企業在營利模式的推動下,傾向于開發應試型教育數字資源,應試型痕跡明顯,由此造成數學教學資源被多開發為升學所用的錄播課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升學率,但是造成了教育數字化平臺功能單一,不能有效利用。二是網站上數學化資源趨同化現象明顯。因當前網站平臺較多,既有國家開發的教育資源服務平臺,也有企業提供各種資源網站。雖然這些網站可實現與現有書面教材的教案、課題、試卷等相配套,但是普遍存在重復化現象,多種教育資源出現了雷同,更新程度跟不上教學大綱的變化和要求,與相應地區的民族文化的切合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與當地文化割裂,沒有深入研究民族傳統文化與數學化教育之間的關聯度,忽視了教育技術與文化環境之間的緊密關系。三是教學設計與數學網絡資源匹配程度不高。雖然民族地區的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在培訓指導下順利掌握利用教學資源的方式,并能夠熟練應用,但是具體課堂教學應用中存在設計不足的問題。一般而言,數學教師對數字教學的價值和意義能充分理解,但只是簡單應付教學,對如何將數字化資源科學地融入教學設計方面,存在一些誤區。部分民族地區數學教師只是簡單將課本涉及的數字化資源上傳到網絡上,通過課后布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網絡自己進行查閱。學生雖可通過網絡觀看相應的數學教學,且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但是小學生因為年齡小,自制力弱的特點,普遍不能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同時在觀看教學資源中,不能及時有效與課程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教師也就不能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真實掌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學效率。
四、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知識型人才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智慧型人才通過創造性學習能夠掌握所需知識迅速成長。網絡教研模式能夠為民族地區的小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能夠便利地獲取數學知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為社會培養智慧型人才提供技術支撐。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在民族地區開展小學數學教研具有先進性、科學性、自主性的優勢。目前在民族地區開展縣域網絡教研活動還存在一些問題,諸如網站上數學化資源趨同化現象明顯、數學網絡教研模式在民族地區存在“水土不服”、教學設計與數學網絡資源匹配程度不高等問題。民族教師在應用縣域網絡開展教研活動時應準確把握信息化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并注意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克服其中的弊端,加強信息技術和教育之間的交流,為民族地區的縣域網絡校驗模式的應用及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2018年度“十三五”規劃課題“民族地區縣域網絡教研活動有效策略的研究——以小學數學網絡教研活動為例”(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83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王靜賢.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數字化字眼建設的理念研究[D].西南大學,2016.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