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日強
摘 要:根據當前新課程的改革,以及目前初中生的特點,筆者在本文對“課堂教學”、“課后作業”及“評價學生”這三個分層策略開展探討,講解了初中數學如何開展分層教學,從而達到理想中的教學效果。這不僅可以發現學生的特點,激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整體成績,還可以使學生都可以得到重視,全面發展,成為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開展策略
目前,我國的教育理念是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采取適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使得每位學生都可以得到關注,消除學生之間的差距。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用同一種模式去要求所有學生,分層教學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從而可以使得學生的整體成績得以提高。初中數學教師實施分層教學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使得學生發現初中數學的獨特魅力。
一、課堂教學的分層策略
課堂教學,應該主要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指教師要把握課堂上講解新知識的速度,層次不同的學生在面對新知識的時候,反應速度和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另一方面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層次不同的學生理解能力和基礎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面對層次不同的學生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分層策略不僅可以達到所有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共同要求,還可以開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智力、腦力以及思維能力,從而使得學生更加喜愛初中數學這門學科。
比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首先教師要提問中等生和差等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平行四邊形,給予他們學習平行四邊形性質的信心與動力;其次,教師在講解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這一性質的時候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全體學生都能夠自主思考,從而可以解決基礎的平行四邊形問題;最后教師在講解如何證明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時候,鼓勵所有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然后再適當的變動成如何證明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從而激發優等生創新意識的同時,還能增加中等生和差等生的習題量。課堂教學的分層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優等生全面發展,還可以使得中等生和差等生鞏固基礎知識。
二、課后作業的分層策略
課后作業,應該是讓學生有發揮的活動空間的,即以基礎作業為主,同時還要有一些有難度,靈活性較大的題目作為選做題,鼓勵優等生去做選做題,對于中等生和差等生不做要求,做的話則會表揚,并且在下節課上講解選做題,鼓勵表揚做對題的優等生和嘗試做選做題的中等生以及差等生。這不僅可以加強優等生的創新意識,還可以調動中等生和差等生學習初中數學的積極性。
比如,在學習“勾股定理”這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首先教師可以留下作業:寫出勾股定理的一種證明方法。那你會最多會寫幾種呢?(后面一問不作要求)。其次,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勾股定理,多寫幾種證明方法,從而可以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優等生看到題目就會轉動思維來寫證明方法,而中等生和差等生也許會為了得到教師的表揚而去嘗試去寫證明方法。最后教師可以在下節課上鼓勵學生都要嘗試著去做選做題。這樣無形的課后作業分層策略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初中數學的主動性,還可以使學生不再將作業看做一種負擔。
三、評價學生的分層策略
評價學生,教師不能只是根據某個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就決定了學生的評價,而是應該在考慮學生數學成績的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平常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以及學生的內心的需求。評價學生的分層策略就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要做到多元評價,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著不一樣的評價標準。教師要在肯定學生的努力用心的同時,增加學生的學習初中數學的熱情,還要鼓勵學生成績更上一層樓,激發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斗志。
比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要讓優等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根的驗證以及方程的求解方法,以此作為評價優等生的標準;而中等生和差等生的評價標準就要低一些,學生只需要會面對生活中問題的時候,能夠運用所學的二元一次方程知識列出方程就可以了,若是可以求解出方程就更要加以表揚。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評價是表揚還是批評,有著意義非凡的作用。所以,面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教師對以分層評價,不但可以點燃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好勝心,而且可以鼓勵基礎不同的學生可以在其相對應的起點進步。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的分層教學已經變成當前教育中一種必不可缺的教學方式,同時也就要求教師要把握每一位學生的特點和學習需求,為學生分好層次,從而可以盡可能地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發揮自己的潛力,增強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的興趣的同時,還可以幫助那些基礎不好的學生建立學習初中數學的自信心,從而使學生可以輕松地學好初中數學,并為學生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閆宗明.淺談初中薄弱學校數學分層教學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1):174.
[2]郭銀華,李雅潔.初中數學分層作業優化策略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9(1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