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蓮
摘 要: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進行小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的過程中,其主要是對于小學數學方面著手,因為小學的所有學科中數學是對學生影響最大的科目,所以針對小學數學的教學要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認識方式,也就是讓學生在完全掌握了數學知識的基礎之上,慢慢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在我國義務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是重中之重。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學的根本。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是要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策略
前言:
在小學階段數學是一門相對基礎性的科目,對于數學來說其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的學科,原因在于數學可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對于數學學科又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主要是為了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教學要求。根據我們以往的教學經驗,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原則,并且針對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希望能對當下的小學數學教育帶來一定的幫助。
一、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重要意義
對于現代化建設的中所需要的是創新性人才,所以國家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加入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意識的元素。在進行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時,其最好的輔助工具就是數學。原因在于數學具有可行性和適用性的特點,在進行數學思維的培養的過程中可以加入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意識的培養,數學在這一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作用。在此之外,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使得學生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健全的個性,為往后的是生活和事業帶來更好的影響。我們國民具有良好額創新 意識和能力以外還能對自己事業以及國家的建設作出一份貢獻[1]。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應該遵循的原則
2.1知識性原則。在進行對學生進行創新性意識和能力的培養之前,首先要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培養,因為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所以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都是源于對知識的深度了解和掌握,這些基本的思想以及技能都將成為創新能力和意識做鋪墊。小學教師首先就應該對學生進行系統基礎知識的培養,在結合基礎知識的學習之后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引導。
2.2民主以及主體的原則。對于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環境的培養同樣也是十分重要的環節。所以在進行數學學習時就要堅持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確保學生的教學地位,在這個基礎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并且不斷摒棄之前的舊思想和舊觀念,通過靈活生動的課堂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加入到學習中來,在一定的程度上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空間,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做好鋪墊。
2.3質疑性原則。對于創新的而言,就是要使學生掌握看待和懷疑事物的能力,學生掌握質疑的能力,就是進行創新的學習。在進行小學教學的實際過程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高度的重視,教師要有針對性的提問,培養學生對問題的質疑能力,通過這樣有意義的質疑方式,可以充分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探究精神,從而慢慢提高學生質疑能力[2]。
三、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創新意識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把數字和圖形結合起來,以加強創新思維的深度
對于數學來說其是一門專業性、邏輯思維以及分析能力很強的學科,所以在進行數學學習時需要學生有很強針對性,然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其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直接導致學生在進行學習時不能正確地掌握學習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將數學和圖形進行有機地融合,通過將這些復雜以及抽象性的問題變成簡單的問題方式。有利于幫助學生高效學習和理解。比如在進行分子與分母相乘的實際問題的解決時:小明家有一片4/5平方米的莊稼地,其中水稻的種植面積占到了3/5,而小麥的種植面積占了其中的1/5,請問水稻和小麥的種植面積各是多少?”,教師可以通過將數字與圖形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很好理解。給學生每人一張紙,讓學生將一張紙平均折成五份,并且裁剪掉其中的一份,再對剩下的紙來平均折成五份,在裁剪和抽取其中的一份,那么就得到了小麥的具體種植面積,學生通過計算就能得出小麥、水稻的具體面積。教師可以通過數字和圖形的結合方式,從而引出有關“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基礎知識點,并且能對抽象的圖形基本信息轉變為具體的數字之間的關系,這就能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時也可以促進了學生多維模型意識的提升。
(二)開展游戲活動,培養創新意識
有著名的心理學家認為,對于興趣是通過外界事物的一定刺激而引起的一種心理情緒的狀態,這是一種積極探索事物的認知傾向。對于兒童而言,其天生好動,對外界的十分好奇,所以教師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這就能符合兒童的需求,從而有效地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對于小學生而言其興奮是來源于好奇心,那么游戲是小學階段的孩子最感興趣的活動。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游戲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動眼、動腦、動口、動手,積極開發他們的智力,讓學生形成和發展語言表達的能力。比如,在進行教學《元角的認識》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實踐活動”游戲,先每個學生準備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教師指導學生實物認知,隨后可以講解有關的單位換算的方式,結合游戲形式。游戲時,在教師進行創設“小小售貨員”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消費者和售貨員,將事先準備好的柜臺以及標好單價的實物擺放好,進行有序的買賣。從而激發了對活動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加強對人民幣的認識,不僅學習了知識,還提高了學習興趣[3]。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同時不僅僅是一門學科的要求,同時也是這個時代的要求,這更加符合我們國家的教學要求。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依然處于主導的地位,以學生學習為教學的根本,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讓學生在質疑中成長,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掌握創新意識和能力將成為學生的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胡寶源. 探究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32):51-51.
[2]趙林武.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探究[J]. 教師(15):59-59.
[3]唐鵬.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探討[J]. 考試周刊, 2016(50):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