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陽
摘 要:小學階段的思想品德學習所涉及到的抽象概念、哲學知識不多,學習內容多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比如如何做一位合格的社會公民、公民應當在社會生活中遵循哪些法律制度或道德要求等。盡管如此,在我國小學中高年級實際教學期間,依然存在理論知識和實踐相脫離的問題,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果微弱。本文立足于實際的教學情況,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主要內容、教學特征予以歸納,從而由多個角度來對體驗式教學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
前言: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德育一項?!耙婪ㄖ涡?、以德育人”是所有學校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時都要堅持的原則。小學高年級參與道德與法治教學實踐活動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意識,使其形成基本的道德觀、法治觀,讓學生實際踐行所學知識,通過知識內化來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實踐水平。在小學思想品德課堂當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方式,能夠結合小學生的思想發展特征和生活積累,來生動地呈現生活情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從而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提高小學中高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質量。
一、在小學中高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施體驗式教學的意義
1.1體驗是解放自身的途徑
體驗式教學就是學生在對學習目標有充分理解的情況下,通過有效的學習方式,自發、自覺地參與到教師所創設的模擬教學情境當中進行學習的活動,在此期間,學生可以掌握相關知識,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梢岳斫鉃?,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即為體驗、總結的過程,在進行相關實踐活動之后,學生可以吸收、內化課本當中的道德與法治相關知識理念,使其成為個人思想情感中的一部分,使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素養得到同步提升,促進學生的思想健康發展。
1.2體驗是建立個體知識結構的基礎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施行體驗式教學的主要訴求就是要使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內容結合在一起,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的過程中,適當引導學生講一些自己的親身經歷,從而結合學生自己的現實生活來對學生進行感情上的引導,使學生能夠從客觀的角度來認識生活中的事物,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三觀。在學習期間,教師還需要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化特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來從多個角度看問題,建立對事物、知識的認知框架[1]。
二、在小學中高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實施體驗式教學的有效策略
2.1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強調體驗過程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社會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基于本學科的特征,教師可采取體驗式教學和其他教學方法融合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學習氛圍。在學習期間,通過各種有效方式來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投入,深入思考,對道德法治提高重視并形成正確認知。比如教師可以以播放視頻、音樂、圖片等素材的方式來為學生展示道德與法治相關的事例等,讓學生切身感受道德與法治教學氛圍,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學習期間更有體驗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
2.2基于實踐活動主體,開展體驗式探究活動
打破傳統教學形式,為實踐活動賦予明確的主題,使體驗式教學基于既定主題來合理進行,在活動期間,應給學生足夠的主導權,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凸顯,通過不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對學科知識形成連貫的理解,既豐富了課堂學習內容,又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比如在開展“環?!敝黝}的實踐活動時,在主題確定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身邊的環境進行觀察,讓學生自行交流,歸納出對環境發展不利的社會因素,并嘗試分析背后的形成原因,基于“環保”這一主題的全過程貫穿,學生可以對環保問題進行深入探索和分析,從而領會社會道德相關的思想內容[2]。
2.3開展自主與合作探究活動,強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
在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和參與實踐活動時,多數教師都比較強調深入探究和小組交流,更重視學生的學習收獲,而沒有充分關注到實踐期間學生是否能夠充分投入,獲得更多的思想感悟,這是一種顧此失彼的現象。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教師除了要進行知識點教學之外,還需要關注學生的思想發展問題,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實踐平臺,體悟更多的社會、人生道理。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中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充分融入體驗式教學理念和方式使當前時代我國教育體系革新發展的必然要求。對此,教師應正確理解體驗式教學理念并能夠靈活應用這一教學模式,對成功的應用案例予以歸納分析,通過不斷地探索和總結,找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體驗式教學的正確思路。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習任務相對較輕,教師與學生的壓力也比較小,所以,教師應把握小學階段的難得時機,探索以體驗式教學模式來開展小學中高年級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劉惠珠. 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2019,67(9):23-24.
[2]陳敏敏. 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建構探微[J]. 成才之路, 2019,56(1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