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晶


【摘 要】目的:分析干預性護理對產婦心理狀態和產后出血的影響。方法:資料選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收的84例產婦,依據護理方式的不同進行分組,可分為研究組(常規護理)和對照組(干預性護理)兩組,每組產婦42例;觀察兩組心理狀態以及出血量情況。結果:護理前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態比較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產婦的HAMD(4.21±0.11)、SAS(37.56±3.18)、SDS(36.62±3.67)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的產后出血率為4.76%、產后出血量為(218.66±28.73)mL,均低于對照組的19.05%和(336.82±46.53)mL,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干預性護理應用于產婦的臨床護理過程中具有顯著的效果,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產婦;干預性護理;心理狀態;產后出血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nursing o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Lu Jing
Dongping Xian People's Hospital, Taian, Shandong 271500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al nursing o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84 women who were received from July 2017 to July 1818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study group (conventional care) and control group (interventional care). 42 women were enrolled in the group;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bleeding volum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the nursing. The nursing group had excellent HAMD (4.21±0.11), SAS (37.56±3.18) and SDS (36.62±3.67) scor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4.76%, and the postpartum hemorrhage volume (218.66±28.73) mL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9.05% and (336.82±46.53) mL.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nterventional nursing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process of maternal women and has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Maternal; Interventional nursing; Psychological state; Postpartum hemorrhage
婦女生命活動的應激源之一便是分娩活動,該項行為不僅容易造成產婦的不良心理情緒,而且容易導致產婦出現分娩問題,如產后出血等,嚴重者可能出現大出血或者是難產,進而危及母嬰健康[1]。由此,本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42例產婦予以干預性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選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接收的84例正常分娩的產婦,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2例,對照組年齡20~31歲,平均(23.43±2.68)歲,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10例,高中12例,初中10例,小學以下10例;初產婦30例,經產婦12例;研究組年齡2~31歲,平均(23.23±2.47)歲,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10例,高中10例,初中13例,小學及以下9例;初產婦29例,經產婦13例。兩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本組產婦均采用臨床常規護理,待產婦入院之后,護理人員需要了解產婦的一般資料,并構建期初步的護患關系。研究組予以干預性護理:醫院需為每位產婦設置1名責任護士,并行以下操作:1)產前護理,護理人員需從心理學角度出發,針對護理人員的心理學知識進行培訓,提升護理人員在產婦心理方面的熟知程度,以便能夠更好地對產婦進行針對性安慰和鼓勵,護理人員采用適中音量和輕松語調向其介紹宮縮情況、分娩中及分娩后的相關注意事項,以此來緩解產婦的不良心理情緒。2)產時護理,由于產婦生產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因而護理人員需囑咐產婦家屬在產婦進入臨產室前需準備高熱量的飲食以補充產婦所需身體能量,進而為產婦能夠順利完成分娩提供有效性保障;為產婦講解如何減少疼痛的相關措施,通過培訓等方式提高醫護人員的動作嫻熟程度,并不斷提升醫護人員動作的精確度,以降低產程期間帶來的疼痛感,繼而降低對產婦造成的刺激;3)產后護理,密切觀察產后2h內產婦的情況,針對個別產婦還需進行心理指導,護理人員保持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保持嚴謹的科學態度,若出現產后出血情況立刻啟動緊急預案,快速實施穿刺靜脈處理,以保障能夠順利輸液和輸血,密切觀察患者的體征變化。
1.3 療效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兩組產婦治療前后的心理狀態情況及產后出血情況。產婦心理狀態均選擇使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焦慮評分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進行測定,HAMD的抑郁分界線為7分,SAS、SDS評分均以50分作為焦慮、抑郁分界;并統計兩組產婦護理后的產后出血情況,包括產后出血量以及產后出血率等[2-3]。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均應用SPSS 21.0軟件包行統計分析處理,以均數±標準差(±s)對一般資料進行表示,行t檢驗;采用百分比(%)對計數資料進行表示,行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心理狀態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產婦的心理狀態比較差異不大;經護理,兩組產婦的HAMD、SAS、SDS評分得到顯著改善,其中研究組產婦的HAMD(4.21±0.11)、SAS(37.56±3.18)、SDS(36.62±3.67)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的產后出血情況
經護理,研究組產后出血2(4.76%)例,對照組8(19.05%)例;研究組產后出血率和出血量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據相關研究表明,不良心理狀態可增加產婦體內的5-羥色胺分泌量,其不僅會增加產婦疼痛感,還會影響產婦的分娩意志,導致宮縮乏力的出現,嚴重者可能會出現產后大出血情況,進而危及母嬰安全[4]。由此,本研究選取本院接收的正常分娩產婦84例,對其中42例產婦予以干預性護理,分析其產婦心理狀態和產后出血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經護理兩組產婦的產后心理狀態均得到改善,研究組產婦護理后的HAMD、SAS、SDS評分值均優于對照組產婦。研究結果表明干預性護理應用于產婦臨床護理過程中,可發揮穩定產婦心理狀態功能。推測上述結果的產生可能與干預性護理重視對產婦心理情緒的護理有關。本研究所選取的產婦中存在一定數量的初產婦,此類缺乏相關的生產經驗,故其在生產方面的知識掌握程度不足,而分娩的過程中又需要遭受劇烈的疼痛感,受到此類應激源的刺激,多數產婦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消極待產情緒,甚至出現部分產婦不配合生產的情況出現[5]。干預性護理過程中,醫院需要為每位準備生產的產婦配備1名責任護士,自入院開始到產程期間、產后,均需要高度重視產婦心理調節,嚴格遵照心理學知識,幫助產婦從心理學角度調節不良情緒,重視對于產婦潛在能力的激發,因而不僅可提高產婦疼痛耐受能力,而且還可有效緩解產婦恐懼心理及緊張感[6]。
本研究數據資料顯示:經護理,研究組產后出血率和產后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該結果表明采用干預性護理可達到降低產婦產后出血率、減少產后出血量的目的,可見在產婦臨床護理過程中采用干預性護理能夠為母嬰安全提供保障。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產后2h內是產后出血的高危時期,約存在70%左右的產婦在此時期出現產后出血,因而干預性護理重視在此階段對產婦進行密切觀察,并在整個護理的過程中對產婦的心理情緒進行良好地疏導,護理人員保持敏銳的判斷力和觀察力,若出現產后出血情況,及時采取相關處理,故可發揮降低產后出血量以及產后出血概率的功能[7-9]。
綜上所述,干預性護理應用于產婦的臨床護理過程中具有顯著的效果,不僅可有效改善產婦心理狀態,而且可降低產后出血率,減少產后出血量,故干預性護理在產婦臨床護理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劉俏君.分析干預性護理對產婦心理及產后出血的影響[J].當代臨床醫刊,2017,32(01):2837-2838.
[2] 劉靜霞.干預性護理對產后出血的預防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2(15):234.
[3] 毛海燕.護理干預預防陰道分娩產后出血的效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5,(09):91-92.
[4] 陸紅梅.產婦產后出血影響因素調查及干預性護理對策[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3):48-49.
[5] 高惠芬.預防性綜合護理干預預防產婦產后出血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5,33(12):60-61.
[6] 王繼虹.綜合護理干預在產婦產后出血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07(18):195-196.
[7] 買微.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合并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產婦的綜合護理[J].中國民康醫學,2015,06(14):48-49.
[8] 張洪波.干預性護理對孕婦心理狀態及產后出血癥狀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07):1006-1007.
[9] 凌青.干預性護理對產婦心理及產后出血的影響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2):2752-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