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璐婷
摘 要:現在,游戲教學已經被廣泛地使用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它不僅能使學生牢固掌握英語基本語言知識,而且能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中不再感覺枯燥無味。然而,作為一種較新穎的教學手段,游戲教學在課堂中的使用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文章結合相關理論和國內外研究,結合真實案例,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描述、分析。
關鍵詞:游戲教學;小學英語課堂;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3-14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25-0075-02
當前,小學英語課堂游戲教學應該以英語教學為主,課堂游戲應該是教學的載體和形式,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存在以下問題:形式大于內容;游戲設計缺乏對學生心理的了解和把握;課堂游戲素材的儲備明顯不足;教師缺乏對素材的自我創新,以致學生對課堂游戲教學的興趣和參與度不高。
一、小學英語課堂游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游戲與語言運用相分離,難以促進英語學習
在很多教學實踐中,不少教師本末倒置,過于依賴游戲,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以某校三年級“Puzzle”教學為例,教師設計了課堂游戲“Make a puzzle”。該教師為某實驗小學一名資深女外教,在教學過程中,這節課的內容是外教自定的,學生只學習一個單詞puzzle,教師就讓學生通過游戲明確什么是puzzle。課前,教師將puzzle這個詞書寫在黑板上,帶學生領讀幾遍,接下來一整節課都是游戲。教師分發給學生一張紙片(4張紙片能拼成一張完整的圖片),讓他們涂色,之后讓他們尋找能與自己紙片相拼湊的伙伴將puzzle拼好,并貼在教室后面展示。教師設計此游戲的意圖是通過討論、畫畫、拼圖形式讓學生理解詞語puzzle,但是這活動本身太冗長,也無法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明白了puzzle的讀音、含義和用法。
在這一教學案例中,課堂游戲沒有明確的語言訓練目標,只是為了游戲而游戲。游戲過程中,有些學生埋頭涂色,簡單上色后就用中文開始交流。課堂氛圍看似很活躍,但一節課下來學生連英語都沒說過,整個游戲沒有達到語言訓練目的。最終的展示只是學生將拼好的圖貼在教室后,并沒有任何語言的輸出,把英語課上成了美術課。
(二)游戲設計缺少對學生身心特點的把握
以某小學四年級“At a farm”教學為例,教師為課程設計了以“lets do and say”為名稱的課堂游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為了使學生掌握一些蔬菜的名稱和特性,比如,onion、smelly,potato、tasty。為了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這些特性,教師先切了洋蔥讓大家邊聞味道邊說出smelly這個詞,但學生開口說這個詞的不多,光顧著聞了。教師快速傳給學生聞,本只打算讓部分學生聞,但由于學生們紛紛坐不住都想聞,教師不得不多花一些時間讓學生都聞一遍。隨后,在教學tasty時,教師又拆了一包薯片,讓學生先chant后嘗薯片。結果學生們基本都未chant就拿了薯片,還問可以現在吃嗎?課堂秩序出現混亂,而想要達到的語言訓練效果未能真正呈現出來。
通過這一教學過程可以發現,教師在設計這個游戲環節時,只是簡單從自己的思路出發,卻并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導致對課堂上學生過于熱情的反應掌控不住。當學生出現混亂時,教師也沒有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導致對整個課堂失去控制,游戲反而成為“禍害”。
(三)游戲重復率高,缺乏創意
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缺乏獲取創新性游戲素材的渠道,這不可避免地導致了課堂游戲內容缺乏新意,學生興趣不高。由于教師的游戲素材缺乏,仿佛可玩的游戲就那么幾個,如“riddles”“flash pictures”“Simon say”等。一個游戲哪怕的確很吸引人、很有魅力,但是反復玩,其吸引力也就不在了。
以小學四年級“My home”教學為例,教師設計了“smart eyes or flash picture”的課堂游戲。本課是四年級下冊中教授房間名的單詞課,要學會的單詞有bathroom、bedroom、living room、kitchen、study。在出示完單詞之后,教師給出指令語“Now, lets see who has smart eyes in our classroom? Shout out what you see quickly”。PPT上快速閃過一張臥室的圖片,學生便喊“bedroom”。有時出現兩張圖片,讓學生說。學生由于早就熟悉這個游戲,所以對規則都明了,但熱情度不高,開口說單詞的也不多。如果集體說單詞的話,游戲好像又變得渾水摸魚;如果單個請人說,參與度又太低。學生似乎對這個游戲產生厭倦感,興趣一丟失,課堂效率自然也就不高。
二、解決小學英語課堂游戲教學存在問題的策略
(一)明確游戲定位,使游戲與語言運用相結合
小學英語教學游戲的語言性,就是說小學英語教學游戲必須體現在小學英語語言學習中,教師應為學生的小學英語語言學習而開展游戲。與生活中一些娛樂性的游戲不同,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游戲是為教學而服務的。教學英語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一定程度的交際。我們需要明確游戲的定位即為教學服務。
一方面,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游戲的目的。因此,在設計游戲時,教師應該明確在游戲中要訓練的語言是什么,所設計的游戲內容是否與本課題的教學目標一致。教師在組織實施游戲教學的過程中,要巧妙安排游戲環節與方式,通過創設情境等環節,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使游戲教學不僅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更要讓游戲為訓練語言、糾正發音、鞏固語法服務,為學生獲得知識這一主要目標服務。通過有趣的游戲教學,能夠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有助于學生消除疲勞,保持注意力,熟練日常英語交際,提高口語運用能力,并能提高教學效率。
在英語游戲教學過程中,為更好地營造游戲教學的氛圍,教師可根據游戲課題創設相關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游戲。如教學購物用語時,可以把教室布置成超市、商場等購物場所,讓學生進行購物的游戲。通過環境創設與渲染,學生能身臨其境,從而加深印象,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盡情地投入游戲中,還可以給學生一個輕松和諧的語言環境,讓學生輕松地掌握知識。
另一方面,在游戲前,教師必須給學生一定的語言鋪墊,讓學生可以說。否則,游戲時學生能說的語言要么有限要么出錯。在游戲時教師更須仔細傾聽,盡量在游戲中創設更多學生能張口說話、用心學習的機會。當學生在游戲中出錯時,教師應隨時糾正錯誤。此外,游戲的內容除了與教學內容相關外,還須合乎情理,讓學生愿意玩、愿意說。
(二)關注游戲過程中全體學生的參與性
課堂游戲的設定是為了讓絕大部分學生參與其中并從中提高英語水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出發點,要能體現學生全員參與性和合作性。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實際學情,結合教學實際,充分調動所有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主動性。
在中國的班級中,絕大部分都是大班化授課。由此,我們設計游戲時可多采用需要學生間互相協作、能集體參與的游戲。
如“guessing game”,教師讓同桌之間互相描述班里某個人的特征,然后進行猜測。另外,設計游戲時,教師可以設計有小組競爭的游戲,例如,傳話游戲,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大部分學生參與,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設計游戲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特別要考慮中等水平學生和差生的需求,游戲難度要適中,這樣才能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讓所有學生在學習中都能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為了讓游戲具有公平性,我們可以采用多種選擇參與者的方法,如擊鼓傳花、隨機選學號等。
(三)游戲設計要關注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
游戲過程的進行,就需要教師對學生有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吸引學生的課堂來。
不論是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還是教學游戲,教育者都應該考慮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和特征。一旦課堂對學生產生吸引力,就可以大大提升課堂效率。要想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就需要教師對所有學生都做充分全面的了解,這樣教師才能設計出吸引學生的游戲來。
另外,小學生的無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我們應在課堂上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當學生們的注意分散時,可以采用游戲引起學生們對教學的無意注意,提高教學的效率。
總之,游戲是兒童的最愛,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及思維能力,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征、智力發展以及已有的知識基礎,設計不同形式、能吸引學生全員參與、以英語學習為目的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展學生全方位的素質。
(四)設計新穎的游戲,避免游戲老套
游戲長期重復就會導致游戲失效,學生沒興趣,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不斷儲備自己的游戲素材,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參與熱情。這就要求教師大量搜集有關游戲的素材,并把它們合理地運用到課堂中。
同時,教師應當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樣有助于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興趣。教師設計的游戲也應當是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靈活地把靜態的書本知識活化為生動的游戲活動。例如,教學有關食物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模擬餐廳服務員,制作菜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設計出不老套又有吸引力的游戲,應用新奇方式來開展游戲。
參考文獻:
[1]魯子問.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2]張海燕.小學英語游戲教學若干案例分析、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7.
[3]馬 蓓.魅力游戲,快樂教學——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0.
[4]韋利娜.淺談小學英語教學的原則[J].科技創新導報,2011(1):170.
[5]李東杰.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示范現象剖析[J].教學與管理,2013(2):38-39.
[6]宋 晗.小學英語游戲教學有效性的探究[J].教學反思,2013(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