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珍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深化,小學階段出現了學困生。目前學困生問題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學困生的出現警示著學校、家庭需要反思自己的不足之處。轉化學困生是教師不可推卸的職責,教師有責任幫助學困生找到原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重拾信心。
【關鍵詞】農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一、引言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生教育成為焦點,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難題,這個難題也是現在教育工作者迫切想解決的,即學困生問題[1]。改變學困生問題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要找到其成因,針對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使學困生重拾信心,努力學習。
二、學困生的相關概述
通俗來說,學困生指那些受到各方面原因影響而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學困生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對教師所講的課堂知識理解不了,他們在思維上比較懶惰,不善于思考問題,對于教師的批評會產生逆反心理[2]。
三、小學學困生的成因
(一)學生自身原因
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任務是學習,然而學習是需要目標的。一個好的目標會直接推動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反之,如果沒有目標,那么學習就是漫無目的的,學生容易產生放棄學習的念頭。
在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學習方法會使學生的成績更上一層樓,反之會導致學生覺得學不會,不想學,最后厭惡學習。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久的耐心,勇往直前的人遇到困難會迎難而上,而信心不足的學生遇到困難會止步不前,態度消極,最后淪為學困生[3]。
(二)教師原因
一部分教師教學素養比較低,在平時的課堂中比較注重好學生,而忽略學習比較差的學生。因為差學生學習基礎差,教師會對他們失去信心,忽視他們的存在,對這些差生提出的問題沒有耐心解答的態度,更不會在學習方法上指導他們,一旦這些學生犯錯誤,就會對其橫加指責,而不是耐心勸導。在課堂上,差生回答問題的機會少之又少,以致于這些學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成為學困生。還有一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千篇一律,教學內容生搬硬套,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分析并改進教學方式。陳舊的教學模式不僅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反而會導致學生越來越討厭學習。課堂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課堂沒有歡樂的學習氛圍,那么學生會感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就會討厭學習,最終放棄學習。
(三)家庭原因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為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直是爺爺奶奶在撫養。由于爺爺奶奶文化水平有限,沒辦法輔導孩子的學習,進而導致這些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有些家長對孩子比較溺愛,導致孩子任性妄為,不服從管教,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為學校的教育增添了障礙。有些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大,導致家庭氛圍不和諧,會因為一些小事吵架,甚至會出手傷人,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骨子里是自卑的,在學習上也沒有主動的態度,很擔心做錯事情挨父母的批評,導致心理有壓力;另外,吵鬧的家庭環境使孩子不能靜心學習,時間久了就成了學困生[4]。這些學困生經常被身邊的同學忽視,日積月累,他們對身邊的人和事漠不關心,從而影響身心健康發展。
(四)社會原因
在社會大環境下,很多學生會被不良的社會風氣所影響[5]。比如打架斗毆、賭博、偷竊這樣的不良社會風氣會侵害學生弱小的心靈,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小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他們對很多社會現象都比較好奇,模仿力極強,他們的是非曲直觀念是比較淡薄的,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放棄學習,成為學困生[5]。
四、農村小學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一)幫助學生樹立目標,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鼓勵學困生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一個可以短期內達到的小目標,只有有目的,學習才有動力,才會不放棄學習。針對學生情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長處,利用長處學習。比如:有些學生對圖像記憶比較敏感,那么就利用圖像記憶法進行學習;有些學生大聲朗讀會增強記憶力,那么就鼓勵學生大聲朗讀。在課上對這些學困生多注意,讓他們多參與課堂活動,在課堂回答問題中找到成就感,多做練習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提高教師素養,改進教學方法
學校應該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使教師不斷提高教學素養。在課堂中,教師應該多多關注學困生,多讓他們回答問題。針對學困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耐心對學生講解,主動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以到達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式,不能一成不變,要做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多回答問題,消除學困生的挫敗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水平情況合理分組,讓學困生融入課堂,跟其他學生一起學習交流。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因為學生只有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教師要想辦法幫助這些學困生轉變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讓他們重拾信心。
(三)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學校應該多跟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定期召開家長會,跟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對家長的教育方式及時糾正,幫助家長端正教育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要鼓勵孩子的興趣愛好,注重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家長應該反思,改進教育方法,根據孩子情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適當地對孩子進行表揚和鼓勵,對于犯錯誤的孩子要及時制止和批評。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摒棄不良家庭風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為孩子的成長樹立榜樣。
(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小學生的是非觀念是比較淡薄的,因而教師要在潛移默化中將正確的觀念滲透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明白自己做的事情是對還是錯。在平時的課堂中,準備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加深對是非曲直的理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為其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五、結語
學生的成長既離不開家庭教育,也離不開學校教育,要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二為一,做到家校聯合,密切關注學生的動向。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對于孩子做到獎罰分明;學校要積極引導學生,督促學生積極學習,早日走出“學困生”的陰影,實現學困生的轉化。
【參考文獻】
[1]謝洲梅.淺談農村小學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的研究[J].中外交流,2016(34):98-101.
[2]杜東明.淺談農村中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17(03):22.
[3]杜東明.淺談農村中小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J].新一代月刊,2017(02):15-16.
[4]周順康.淺談農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J].華夏教師,2016(07):88.
[5]曹崇貴.淺談農村小學學困生轉化策略[J].新課程(上),2017(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