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 崔基哲



摘 要 本文根據文獻調查法和個別案例分析法以云南省為切入點,針對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流失問題,從國家、社會、學校和老師四方面進行原因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分析得出原因在于國家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自身落后、社會風氣不利農村教師發展;學校對教師管理與設施不足;教師工作壓力與發展需要。并結合云南省政策安排得到解決方案在于國家政策的積極推動、社會支持農村教師風氣的培養、學校對教學設施的完善以及教師自身的理解與支持。以期對中西部農村教育發展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 農村教育 教師流失 發展失衡 基礎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36
A?Brief?Analysis?of?the?Loss?of?Primary?and?Middle?School?Teachers?in?Rural?Areas
CHEN?Lu,?CUI?Jizhe
(College?of?Economic?and?Management,?Yanbian?University,?Yanji,?Jilin?133002)
Abstract Based?on?the?literature?survey?method?and?the?individual?case?analysis?method,?this?paper?takes?Yunnan?Province?as?the?entry?point,?and?analyzes?the?reasons?for?the?loss?of?primary?and?middle?school?teachers?in?the?rural?areas?of?the?central?and?western?regions,?and?proposes?solutions?from?four?aspects:?the?state,?society,?schools?and?teachers.?The?reason?for?the?analysis?is?that?the?economic?development?in?the?country?is?not?balanced;?the?rural?areas?are?backward?and?the?social?atmosphere?is?unfavorable?for?the?development?of?rural?teachers;?the?school?has?insufficient?management?and?facilities?for?teachers;?the?teachers'?work?pressure?and?development?needs.?The?solution?to?the?policy?arrangement?in?Yunnan?Province?is?the?active?promotion?of?national?policies,?the?support?of?social?support?for?rural?teachers,?the?improvement?of?school?facilities?and?the?understanding?and?support?of?teachers?themselves.?Hope?to?have?a?certain?reference?value?for?the?development?of?rural?education?in?the?central?and?western?regions.
Keywords rural?education;?loss?of?teachers;?disparate?development;?basic?education
0?引言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基礎,是提高教學質量、辦好教育工作的主力軍。肖存娟指出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工程,[1]要建設一支“素質優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然而受經濟、社會等因素影響,中西部農村地區教師流失日益嚴峻,以云南省為例(表1):
中西部農村人口密集,到2017年我國農村人口達五億七千多萬,占總人口比重42%。近半數人口生活在農村,一半左右的學齡兒童也在農村。只有農村教育得到發展,教育質量才能整體上升。
1?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流失問題的原因
1.1?國家層面
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經濟收入差距擴大(表2)。
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中西部農村教師質量與數量長期偏低:東西部中小學教師學歷總體平均相差30%,06?年全國小學專科以上學歷教師農村僅占47.49%;全國初中本科以上學歷教師農村僅占24.34%。農村教師整體存在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2]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農村教師收入福利和津貼待遇遠不足城鎮,發展機會也少。工作生活條件困難,老教師不斷退休,新教師不愿到農村任教,難以引進人才,更難以留住人才。
1.2?社會層面
(1)農村教師地位較低。朱成科指出社會鄙視鏈價值心態固化為在中西部農村任教是人生追求不努力的表現,認為農村人就是低素質。態度影響選擇與追求,間接造成農村教師補給困難,在職教師隱性流失。[3]胡鄉峰、于海波在《我國農村教師補充現實困境與破解思路》中說:農村教師對外評價不高,多數人認為農村教師多能力不強。[4]農村地區部分人素質及思想境界有一定局限,導致在農村歧視打罵教師時有發生。
(2)農村本身落后性。中西部農村交通閉塞、信息來往不便、生活條件不足。一方面教師不愿長久執教;另一方面擔心子女教育水平,更愿到城市發展。馬莉莉指出:教師相對其他職業人員更重視子女教育問題。城市中小學招聘農村優秀教師會許諾解決其子女上學問題。這種條件下優秀農村教師會選擇到城市發展。[5]
1.3?學校層面
(1)學校基礎設施不如城市。中西部農村一百多人擠一間教室情況屢見不鮮。較之城鎮教學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水平落后。以小學為例(見表3)。
(2)學校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師激勵制度不足,對優秀教師鼓勵欠缺,對好逸惡勞打擊不足。學校用人制度不公開、不透明。學校選人制度上“暗箱操作”現象較多,優秀教師得不到應有重視與發展逐漸對學校失去信任。
(3)對教師工作認識不足。趙卓文指出農村中小學由于教師短缺,課時數普遍多于城市,班級人數也多,很多教師感到力不從心。[6]面對高強度工作壓力和繁重工作任務卻無法得到相應回報。
1.4?教師自身層面
(1)農村教師工作壓力大。李孝川在《以云南省尋甸縣六哨鄉為個案的貧困民族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壓力調查研究》中指出:中小學教師面臨更多壓力,尤其廣大貧困農村地區。[7]農村教師工作強度、壓力大;大量農村人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增多,教師工作開展需要考慮的問題以及所受限制增加。
(2)教師師德師風不復從前。部分農村教師對職業認同感不足;對師德師風理解落實尚不到位。
(3)馬斯洛需求層次論表明需求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與自我實現五個層次,需求得到滿足后,其后一種需求就成為主導需求。農村教師同樣需要自我實現,農村工作不能滿足大部分教師這一需求。
2農村教師流失問題的解決對策
2.1?國家層面
以云南省為例,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實施意見指出:
(1)同步規劃建設城鄉學校,打破城鄉辦學分割格局,把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建設納入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2)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主要包括制定義務教育學校經費保障標準,落實義務教育學校信息化配備標準等。(3)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對學校大班額情況逐一排查,摸清底數,考慮城鎮化發展、人口變動、計生政策等因素,編制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確保2018年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2020年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4)統籌城鄉師資配置。依據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標準、學生規模和教學需要,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5)提高教師工資待遇。按照越往基層、艱苦地區補助水平越高的原則,落實鄉村教師補助,滿足教師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的欲望與需求。(6)改革隨遷子女就學機制。強化流入地政府責任,將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納入城鎮教育發展規劃和財政保障范圍。
2.2?社會層面
營造尊重關心支持鄉村教師的社會氛圍。朱成科、班振指出在農村教師的待遇差別得到解決的基礎上,從社會價值層面進行引導。師范生培養就要融入正確人生價值理念;社會各界更要著手營造良好社會價值氛圍。[8]
2.3?學校層面
樹立優秀教師作為榜樣。學校應在每季度或每年評選優秀教師。被評選老師擁有更多榮譽感的同時給其他老師做出表率。[9]
開展課余活動,豐富教師課余時間。農村因為其局限性,課余并無多少活動,導致教師心理健康受到一定影響。因此學校要積極組織教師業余生活,緩解教學壓力,加強教師聯系交流,給其身心健康以積極影響。[10]
完善教學設施,吸引教師留校。健全教學設施,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向先進城市學校學習其先進理念。只有硬件軟件兩手抓才能吸引教師留校任職。
建立健全學校教師激勵機制,對于激發調動教師積極性有重要作用。積極性指能動的自覺的心理行為狀態,可以發掘體力和智力帶來更好的服務態度、更高的勞動效率、任務的超額完成等。建立健全教師激勵體制可以最大程度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2.4?教師個人
教師,尤其農村教師應樹立扎根農村教育的堅定信念,馬萬成在《牢記囑托,不忘初心,立德樹人》中就指出在學校育人工作中,堅持以“十六字”要求為指導,明確育人思路,加強育人實踐。[11]
3結論
中西部農村發展關鍵在教育,教育發展關鍵在老師。本文根據文獻調查法和個別案例分析中西部農村教師流失問題,得出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社會風氣、農村本身的落后性;教學設施、教師管理的不足以及教師本身的工作壓力與發展需要都是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對此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國家政府政策的積極推動與監督;社會支持農村教師風氣的培養;學校對教學設施的完善;教師自身的理解與支持。希望能為中西部農村的教育發展作出積極的探索,促進其發展。
參考文獻
[1] 肖存娟.欠發達地區農村教師流失情況[J].武夷學院學報,2018.37(04):26-30.
[2] 劉亮.中小學師資的結構性失衡及其應對[J].教學與管理,2008(2):23-24.
[3] 朱成科,班振.社會價值觀對農村教師流失的影響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40(02):111-115.
[4] 胡鄉峰,于海波.我國農村教師補充的現實困境與破解思路[J].教學與管理,2016(7):10-13.
[5] 馬莉莉.中西部農村中小學教師流失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J].
[6] 趙卓文.農村中小學教師流失問題及解決路徑探析[J].新西部,2016(05).
[7] 李孝川,王凌.貧困民族農村地區中小學教師壓力調查研究——以云南省尋甸縣六哨鄉為個案[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6).
[8] 朱成科,班振.社會價值觀對農村教師流失的影響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40(02):111-115.
[9] 彭冬萍,曾素林.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實施路徑探析[J].教育評論,2017(7):114-118.
[10] 胡先云,龍小林.農村教師在校業余生活狀況及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8(11):36-38.
[11] 馬萬成.牢記囑托,不忘初心,立德樹人[J].人民教育,2017(19):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