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峰
摘 要:對抗性項目要求學生身體靈活、反應迅速,也需要學生具有不言放棄、勇于面對困難的信念。在體育教學中開展對抗性項目,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十分有利,極具教育價值。對抗性項目的覆蓋面很廣,如足球、籃球等比賽項目,再如一些對抗性游戲,拔河、摔跤、掰手腕等。文章闡述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合理應用對抗性項目的意義,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開展對抗性項目的建議,目的是增加課程趣味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對抗性項目;身體素質;心理素質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5-0087-02
在體育教學中,對抗性的體育項目具有較高的趣味性,且對抗性項目能夠增強訓練的激烈程度,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運動能力。在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對抗性項目能夠為其形成良好的品格打下基礎。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制定簡單且易操作的項目規則,抓住這一時期學生渴望表現、渴望外界認可的心理特征,布置一些必要的對抗性項目。這樣的項目設置在體育教學中十分有必要,且符合體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對抗性項目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
1.激發學生興趣,豐富課堂教學
青少年學生好奇心強,愿意動手實踐,但對于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而對抗性的體育活動符合該階段學生發展的要求。傳統的體育教學缺乏豐富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易出現懶散的現象。在體育課程上引入對抗性項目,能夠大大提高教學的豐富性,提升學生的關注度,從而增強訓練效果。
2.有利于增強學生身體素質
對抗性項目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反應速度、力量、耐力,有利于鍛煉出良好的體魄。在激烈的對抗中,學生把學到的體育知識應用到活動中,運動能力能夠獲得有效提升,進而增強身體素質,這是符合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的。
3.培養勇氣和意志力
對抗性項目要求參與者有敢于對抗的勇氣以及不畏對手的良好心理素質。開展此類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心態,為人格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體育教學的一個側重點是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而對抗性項目具備這種特性,是磨煉學生意志力的重要途徑。
1.設置對抗性的體育項目
教師可利用一節或者幾節課時間,向學生介紹一項具體的對抗性項目的理論知識,并組織開展活動。教師應明確項目的規則、流程、判定標準,并適當采用獎懲措施,然后組織開展活動,教師可在其中充當裁判的角色。適合小學課堂的對抗性體育項目很多,建議教師根據學生特點及具體環境設置項目,圍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選擇。如拔河、掰手腕、斗雞等項目,內容簡單、規則易懂,可以在學生中普及和傳播。此類項目不僅能讓學生在體育課上開展活動,同時因為項目具有趣味性,學生在課外時間也會自發開展活動,從而能夠達到在學生中迅速傳播的效果。實際上,趣味性項目使得學生自發延長了鍛煉時間,能使體育訓練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掰手腕活動對環境要求不高,隨時隨地都可進行,且判定規則簡單,符合對抗性項目的要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掰手腕的活動,兩兩進行對抗,在時間充裕的條件下,勝者再進行對抗,決出最后的勝利者。對于取勝的學生,可給予一些小獎勵,如貼畫、本子或者糖果等獎品。此外,教師應合理利用校園體育器材,如蹺蹺板,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對抗,將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兩組,依次坐上蹺蹺板,以相對重的那邊為勝利方。
2.在校園中開展對抗性項目比賽
在課堂上組織各類對抗性項目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建議學校組織開展相關比賽,并設置相應的獎勵,激發學生對活動的興趣和關注度。比賽的形式能夠進一步增強對抗性項目在學生中的普及程度,能夠有效增強班級凝聚力,促進學生個人的身心發展,也會使對抗性項目得到學生的重視,最終提高對抗性項目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
例如,拔河項目,教師先向學生介紹拔河的規則,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再進行拔河活動。在學生中普及相關知識以及在班級內小范圍舉行項目活動后,每個班級都有了一批“大力士”,這樣拔河活動就有了舉行校園比賽的基礎。學校可以在學年范圍內以班級為單位舉辦拔河比賽,增強項目的競爭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比賽能夠檢驗學生的訓練成果,最終達到促使全體學生都熱愛運動的目的。
3.體育活動以團隊積分形式體現對抗性
在常規的體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對抗性融入其中,可以利用團隊積分制的形式,增強體育課的競爭性。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場地、器材、學生特點設置項目內容,根據學生狀態、學情進行分組。在團隊積分制中,恰當的分組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隊伍之間的差距過大,則起不到應有的效果。但同時,組隊形式不變,一直固定,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要根據學生的動態情況進行分組微調。在積分制下,要強調學生的組織性、紀律性,因為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不加以規范,容易發生意外。
教師進行教學的具體環節,都可以采用積分制的形式。例如在熱身跑步環節中,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速度、整齊度或完成程度作為標準,判定哪組優勝,優勝隊進行加分。在進行正式的訓練時,教師對表現良好的小組進行加分。最終在課程結束時,教師對積分做出總結,可讓積分較低的團隊學生展示才藝或對積分高的學生進行獎勵。
4.教師應加強引導和教育
對抗性項目往往意味著競爭、沖突、對立,學生處于人格發展的起步階段,很容易在活動過程中產生過于激動的情緒。因此,在開展對抗性項目活動前,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教育,讓他們明白對抗性活動的意義,明確活動的原則是什么,底線在哪里,告訴他們超出底線的行為會導致哪些危害。在活動進行時,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情緒的變化和行為表現。教師應掌握火候,及時對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行疏導,保證課堂氣氛在積極正面的范圍之內。教師要讓學生懂得對抗性活動的開展是為訓練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而非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傷害。
5.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
對抗性體育項目是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途徑,這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良好機會。勇敢、果敢、堅韌的品質都能伴隨著身體的鍛煉得到培養,教師需要把對學生的品格培養作為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良好的體育精神也是體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青少年學生處于正在塑造完整人格的時期,品格基礎的夯實是十分必要的。在體育實踐活動中,對抗性體育活動能夠把品格培養與實踐結合起來,這無疑是鍛煉學生的最佳機會。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注意營造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的環境,以引導者的身份促進學生成長。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時代的要求,體育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把對抗性項目合理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培養出具有良好體魄和過硬心理素質的人才是現代社會的要求,處于打基礎階段的學生,必須要重視這方面的訓練。對抗性項目能夠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抗壓能力,對于日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有益處。在設置對抗性項目時,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把握好掌舵人的身份,始終將訓練內容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采取正確的應用方法,利用項目設置、競爭比賽、團隊積分等形式強化對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培養,以取得高質量的教學效果。
[1]楊娜.小學體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運動,2017(15).
[2]林以華.淺析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6(02).
[3]姚紅利.淺論體育游戲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影響[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01).
[4]龍秋生,鄧芳華,蘇勤玉,陳浪波,吳雄文.校園對抗性體育運動傷害事故及其成因[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08).
[5]陳華健.貫徹陽光體育理念 促進學生拓展實踐[J].教書育人,2015(25).
[6]朱雪燕.走扁帶融入小學體育教學及其對體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7.
[7]陳美媛.上海市小學體育興趣化教學改革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7.
[8]張鳳爭.《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對北京市八里莊學區小學體育教學的影響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