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柳
摘 要:測試和講評是高中政治教學的重要內容。考試結束之后,教師必然要對試卷內容進行剖析,對學生做題情況進行整理、總結、歸納,試卷講評的價值日益凸顯。在高中政治試卷講評中,教師要利用思維導圖優化講評形式、歸類統計因子、構建學習框架,順利完成講評活動,加深學生對政治學科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政治;試卷;講評;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1;G63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5-0018-02
思維導圖即心智導圖,是一種將思維具體化、形象化的方法。具體來說是使用一個中心關鍵詞引起形象化的構造和分類的想法,將學習到的知識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展示出來。通常情況下,思維導圖只是被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很少被應用到試卷講評中,這樣根本無法最大限度挖掘思維導圖的價值。本文對巧借思維導圖提高政治試卷講評效率進行研究。
傳統試卷講評的一般模式是:教師自主分析試卷,把握題型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找尋問題較難、學生失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分析講解。教師講述的比較多,學生只是靜靜聆聽,這顯然與新課改凸顯學生主體地位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這樣的講解,導致學生再遇到類似的題時可能仍然不知道如何分析,如何解決,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也不高,試卷講評效果不明顯。因此,教師要及時進行反思,思考如何才能調動學生探究熱情,如何設計才能將政治試卷分析得更加透徹,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
1.試卷解讀
考試是檢驗學生階段性學習成果的重要方法。考試固然重要,但考試結束后,教師對試卷情況進行解析更加關鍵。智慧型教師都會對試卷進行分析,通過對試卷進行分析,教師可以檢查試卷命題與課程教學要求是否一致,是否能夠達到考核目的,為下一步的補償訓練提供依據和參考。這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思維導圖將試題設置情況展示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對試卷有整體感知,這樣探究試卷的熱情自然被激發出來。在進行思維導圖設計時,教師可以根據題型分類,對題目的分值、難度系數進行采樣,進而計算出每個題目的難度系數。通常大部分學生都感到比較難的題目,其難度系數往往也比較大。
2.考情剖析
考試結束之后,教師要對學生得分情況有精準把握,然后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來。教師可以從區分度、識別度、信度等方面著手進行剖析。所謂的信度是指學生學習水平與實際得分情況是否一致。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可能會發揮失常,這是很常見的現象。教師借助思維導圖將學生得分情況、平時表現情況展示出來,是不是正常發揮就一目了然。教師借助思維導圖開展考情分析,能夠從宏觀上把握學生學習狀況,方便制定有針對性的施教策略。到位的考情分析,對今后學生的學習能夠起到一個良好的導向作用。
例如,教學完人教版高中政治“收入與分配”后,教師進行了一次測試。考試結束后,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對試卷分布情況進行統計、梳理,同時將學生做題情況展示出來。題型難度系數較大的,教師可用紅色的方框圈出來,這樣學生能對整張試卷有更清晰的把握。從試卷分析中可以看出,部分學生對國家財政相關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對收入分配相關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借助思維導圖,教師對考試情況、學生學習情況有了更精準的把握。
在解析試卷的過程中,思維導圖發揮的主要作用就是厘清各種因子之間的相互關系。最主要的因子就是教師、學生以及試卷。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考試活動的參與者,必須具備自查自糾能力,善于進行自我反思,能夠發現做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看是否仔細讀題審題了,是否理解存在偏差等。這些都是學生需要梳理的。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引導。試卷分析中教師也要及時對學生的思維進行點撥指導,糾正學生解題過程中的偏差,使學生的解題思路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1.自查自糾
要想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自我認知,教師就必須讓學生對試卷進行自查自糾。既然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在進行試卷講評時,就要著重引導學生敞開心扉,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讓學生參與其中,設計思維導圖,這樣既能減輕教師的工作量,又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對自身的認知更加清晰。學生出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因為審題不仔細,就是因為知識點掌握不夠扎實。學生可以借助思維導圖進行自查自糾,以自身存在的問題為引線進行拓展,這樣自身存在的問題更能直觀展現出來,更能帶來觸動和啟示。
2.適時點撥
即使是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認知也會存在偏頗。學生在遇到難題時,往往不舍得放棄,導致思維阻塞,在難題上浪費大量的時間;而學生遇到相對簡單的題目時,往往產生麻痹大意的心理,做錯題目,白白丟失分數。因此,教師要從考試方法方面進行點撥,減少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學生出現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如果教師一一羅列下來,既浪費課堂時間,又效果不佳。針對這一現象,教師可以使用思維導圖,將學生做題中出現的問題展現出來,并將出錯原因進行整理。學生對照思維導圖,就能知道自己屬于哪一類。
例如,教學“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后,教師設置了檢測訓練。在進行試卷講評時,教師沒有過多地進行講解,分析完學生做題情況之后,讓學生自主分析試卷,然后引導學生制作思維導圖,讓學生專門對出錯的題目進行分析、整理。這能讓試卷講評的針對性大大提升,使學生的認知升級到一個嶄新層次。
在高中政治試卷講評中,教師要打破傳統思維束縛,巧妙借助思維導圖,創優講評形式,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實現師生之間多維互動交流。考試結束之后,試卷考查了哪些知識點,做題中出現了哪些失誤,這都需要學生有清晰的認知。有了清晰認知,才能再次對知識點進行梳理,重新回歸到教材中去。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使學生形成完整知識鏈,突破思維束縛。教師要將灌輸式、填鴨式的試卷講評變成學生主動探究式的講評,讓學生通過梳理知識,構建起知識框架。
1.知識梳理
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思維導圖融入試卷講評中。要善于發揮思維導圖優勢,對試卷本身展開積極探索,幫助學生分析試卷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學生考完試后,會對知識點有嶄新認知。這時,教師就要幫學生用思維導圖重新梳理知識點,夯實基礎知識。
2.變式訓練
圖文并茂是思維導圖最大的特點之一,它是借助多元化的手段將學習主題的關系用層級圖表現出來,從而建立起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重難點。思維導圖不僅能夠梳理知識點,還能進行及時有效的訓練活動。教師可以將試卷中沒有的知識點添加到思維導圖中,讓學生用填空的方式補充完整。當然,讓學生們相互訓練也是不錯的教法選項。如讓每個小組選擇一份思維導圖,然后小組之間互相交換,展開競賽。
例如,測試完“公民的政治生活”一課的教學內容之后,教師發現有的學生對“我國公民的政治參與”這部分內容掌握得不是很好,有的學生沒有理解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這時,教師可以給出思維導圖,將重要的知識點空出來,讓學生以填空的形式梳理知識。這樣的試卷講評方式是學生以前沒有遇到過的,他們參與熱情高漲。思維導圖能讓學生的競爭意識得到激發,使學生在知識梳理的過程中學會查缺補漏,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這樣課堂學習氛圍異常濃郁,講評效果自然也是值得期待的。
總之,為了提升高中政治試卷講評的趣味性、針對性、實效性,教師在講評試卷時可以引入思維導圖。要以思維導圖為載體,從試卷內容、考試情況等方面著手,引導學生自查自糾,及時發現試卷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知識梳理,制定詳細改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升考試效果,凸顯試卷講評意義,從而加深學生對政治學科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1]張宗遠.思想政治試卷講評課“亞健康”癥狀透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1(21).
[2]鄭軍林.高三思想政治試卷講評課的實踐與反思[J].基礎教育研究,2016(23).
[3]楊波龍.應用思維導圖,構建學生政治思維[J].江西教育,2018(06).
[4]高玉旭.論思維導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教育,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