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路徑研究

2019-10-25 02:03:44徐江虹
廣西民族研究 2019年3期
關鍵詞:民族地區

【摘 要】協調發展是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選擇。本文以新發展理念特別是協調發展理念為指導,運用系統思維和矛盾分析方法闡述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與發展定位的關系,分析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領域中制約影響發展的各種矛盾因素及其表現形式,并探討處理區域與中心、特色與均衡、特殊與統一的關系協調及相應解決途徑問題。

【關鍵詞】民族地區;協調發展;定位

【作 者】徐江虹,廣西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廣西南寧, 530006。

【中圖分類號】F127.8?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4-454X(2019)03-0145-006

在中國人民進入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征程中,民族區域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對于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我國的全面小康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對于確保各民族同步進入小康社會,有著巨大的作用。

因此,認識和努力正確處理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問題,對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民族地區科學發展目標和達到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在新時代條件下,我國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后,在黨的領導下,經過了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和中國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進行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取得了全方位的偉大成就。

(一)從全國形勢看,全國經濟建設取得了偉大成就

現今國內生產總值已居世界第二,經濟仍保持中高速增長,區域發展協調性也得到了增強,對外貿易、投資和外匯儲備都居世界前列,與此同時,我國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也相應地取得了重大發展,軍隊和黨的建設成效顯著,全面改革有了重大突破和進展,我國的綜合國力已進入世界前列。“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兩個目標已提前實現。”[1]這表明,我們中華民族和國家的面貌已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時代。

這個新時代,是我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并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同時,現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從發展總趨勢看,和平力量與和平發展趨勢正在強化,和平、安全、平等、合作、開放、包容和繁榮,已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并成為發展的主流。這種主流,不僅有利于我們實現新時代偉大目標的進程發展,而且也有利于我們參與和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二)我國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

1. 經濟方面:經濟總量大幅提升,民族地區主要的8省區國內生產總值已從42053億元增至74736億元,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從30965億元增至71322億元。[2]而且總體上工業經濟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2015年,民族8省區增速均高于全國6.9%的平均水平。同時產業結構也有了一定的優化。2015年,如內蒙古高新技術、裝備制造、有色和農畜產品加工工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47.3%,同比提高12.6%。[3]從脫貧人口看,到“十二五”末期,民族8省區貧困人口從5049人下降為1411萬,貧困發生率也有大幅度下降。

這表明,在新形勢下,民族區域經濟實力得到了新的增強,發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有些地區已成發達地區,有些地區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有些地區正在發展成為新的區域中心和對外重要口岸。

2. 社會發展方面: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民族地區社會事業、社會關系也取得了重大的發展進步。

從教育發展看,到2015年,民族地區已形成了從民族小學到民族高等學校在內的民族教育體系。并且實現了少數民族從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全體系。如新疆到2016年,已基本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全覆蓋,南疆三年學前教育,12年基礎教育全覆蓋。[4]從職業狀況看,民族地區人民從傳統農業轉向城鎮非農業就業已有了較快發展。據2012年相關學者對新疆、內蒙古、寧夏、廣西、青海、貴州省黔東南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等7個省(區州)的調查說明,這些地區的城鎮少數民族非農戶籍已高達86.68%,與同地區漢族非農戶籍的88.26%接近;[5]另外,從農村居民外出務工的情況看,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維吾爾族為例,2007年為150多萬人次,到2012年增加為258萬人次。[6]說明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的社會身份和各族人民之間交流、交往、交融的情況正在發生重大轉變。

從人民生活的基本權利保障情況看,到“十二五”末,包括“五保險”的新農保和城鎮保險制度在民族地區已實現了全覆蓋,并實現了自治區一級統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普遍發生了巨大變化和提高,如新疆,從1978年至2016年,城鎮居民收入從319元增加到28463元,農村居民收入從119元增加到10183元,分別增長了88倍和86倍。[4]

這表明,隨著改革開放和民族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民族地區的社會變化,也正在向更廣度和深度發展延伸。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勝利表明,民族和民族地區面貌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而為迎接新時代共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創造了重要的基礎和條件。

二、民族地區新發展任務與發展中的矛盾

由于民族地區原基礎薄弱,自然社會條件與發展路徑選擇的制約因素較大,因而發展仍存在較大不足問題,主要是產業技術與價值均處于低端,結構單一,自身發展能力欠缺,經濟總量與人民收入較低,與東部發達地區比較,差距還在擴大。有資料表明,2016年前,民族地區8省區的經濟總量之和只相當于廣東一個省,30個自治州經濟總量之和,只相當于蘇州一市,[7]教育與社會事業發展仍較落后,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和功能發揮與經濟社會發展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人的發展權利實現受到制約。這就使民族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為突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更加顯現。

(一)民族地區經濟加快和高質量發展要求與發展水平較低的矛盾

這是民族地區經濟持續健康和加快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也是發展中積累的矛盾,其突出表現為:經濟現代化發展對產業提出高效優質發展要求與民族地區產業發展仍處于低端的現實狀況不相適應。由于歷史原因,民族地區工業主要構成部分是以能源、原材料為基礎的資源型產業,其發展以東部市場需求導向和以傳接發達地區技術為主要特點,其技術和價值鏈均處于低端,即使一些具有非常獨特的自然和人文資源的特色產業,也因基礎設施、產業鏈延伸、文化因素和環境條件的制約而難以在生產鏈和價值鏈上取得重要地位。

這種狀況的存在和發展對于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一是自身發展動力缺失。由于產業低端,技術粗放狀態形成常態,而價值低端又使企業收入分配處于低端水平,這就必然導致產業發展資金、技術、人力資源要素提升,需求不旺和滿足乏力,并成為產業發展升級緩慢的重要原因。二是結構單一,經濟、產業全面協調發展不足。由于資源型、原材料型產業發展,在產品結構,規格、品種、技術裝備方面都要受到發達地區產業需求制約,市場單一,因而本身延伸產業鏈和相關聯產業發展要求及能力不足,加上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支持、導引、合力作用的發揮也有較大難度,因而其發展對推動區域內的一、二、三產業相應發展作用不足,不能導引和促進區域內經濟的健康協調發展,也無實力推進與全局、區域間發展的深度協作、優勢互補和成果共享的協調發展格局實現。三是民族地區工業發展往往只能走依靠國家加大投入、以自然資源消耗和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道路,造成人與自然發展不協調、不和諧的后果。

這些矛盾和問題,從發展理念與發展路徑看,則集中表現為經濟發展定位與方式問題。從發展狀況的衡量要求來看,到底是以物的數量增長和以原材料基地目標為主,還是以結構優化有自己特色、優勢產業為中心形成新的增長點,或者是以區域中心目標為主全面協調、較快發展?在經濟起飛和工業化發展初級階段,民族地區從自己優勢、資源條件出發,首先致力于開發資源和發揮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資源基地作用,以促進經濟快速增長,這有其必要性。受現代化發展地區梯度理論影響,實踐中形成某種路徑依賴,但在經濟整體發展一定階段后(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仍繼續這樣發展要求、地位和發展方式,就必然會造成區域城鄉差距拉大、社會兩極分化擴大、生態環境惡化、自然資源枯竭化的后果,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人民利益提高都陷入困境。

(二)民族地區社會現代化發展要求與社會發展滯后不相適應的矛盾

民族地區社會現代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任務中重要組成部分,對周邊國家、地區有重要影響,其發展建設也必須與民族地區經濟現代化發展相適應,其根本要求和終極目的是人的全面發展,因為這樣的人與現代化社會化大生產相結合,才能真正順利推動生產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在這方面,當前民族地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經濟現代化的發展要求與社會現代化發展現狀不相適應。社會現代化的基本要求是:社會人口城市化、工業化、教育普及化和健康服務普遍化;社會關系開放、平等化、民主化、法治化、社會成員發展權利機會平等;社會成員活動以職業、行業為基礎;傳統信仰文化能適應社會發展進步要求和世俗化。在民族地區,在傳統農業社會仍居主要地位的情況下,顯然不具備這樣的環境和條件。原因是民族地區特別是農村,基本上仍然是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其特征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小規模生產,人口分散;社會關系以血緣為紐帶,并與地緣相結合,群體生活系統封閉狹小,人們處理生產生活問題以自身經驗為評判準則,在這樣的經濟社會關系基礎上,形成了以經驗最豐富的家長、族長以至宗教教長為中心的權力等級和人身依附及親疏關系,并相應地產生了以血緣、地緣為基礎的小團體觀念、等級觀念、權力崇拜和單向義務等思想與習俗。這樣的社會關系和社會意識顯然與社會現代化要求不相適應,并成為社會成員接受現代教育、衛生服務和勞動就業選擇及經濟社會現代化發展的障礙,而其居住分散、偏遠則使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成本增加,不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組合,對民族地區的平衡充分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2.人的全面發展要求與民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教育發展仍較為落后,文盲人口和初中以下人口占比較大,義務教育鞏固率只有86%,遠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7]大專以上學歷占比較低,在地區基層,較高水平的專業衛生人才仍較缺乏;二是就業選擇仍較困難,非農業人數比重較低,除農業生產外,由于少數民族在語言、習俗、宗教信仰和技能方面原因的影響,人們外出務工和非農業就業選擇困難較大,外出就業地區比較狹小;三是社會保障的基本任務仍很重,實現與全國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求還較遠。

上述問題,從根本上說是人的基本權利是否享有和保障與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相適應協調發展、提高和完善問題,是發展成果應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問題,也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根本動力問題,正確處理和解決,就會使社會充滿活力,人民團結奮進,預期目標任務順利實現,否則,發展就會偏向,就會出現社會動蕩分化、地區動亂和國家分裂的嚴重后果。

(三)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發展及功能發揮不相適應的矛盾

1.文化基本設施建設發展,還不能滿足民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包括文化館、站、團隊和現代傳媒的建設,傳統優秀文化的保護、傳承、研究工作等,都有待進一步加強。

2.在文化功能發揮上,還存在一定的導向性的問題,一是在文化育人方面,仍存在傳統文化中落后因素與先進文化發展方向要求的矛盾,主要是傳統文化中的權力依附、等級觀念、義務本位和狹隘民族意識等思想意識,對民族群眾仍有嚴重的影響,從而對法治權威、平等觀念、權利本位、國家利益至上等現代社會要求的公民意識培養與教育起了制約和阻礙作用。二是在文化產業發展上對民族傳統工藝品生產發展的支持工作仍有不足,主要是最具有特色的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如飾品,刺繡,編織等產業,對產品文化元素的傳承、研究、創新支持和導引不足,雖有些省、區已較重視發展,但總體發展仍不平衡。三是在與經濟結合發展方面,一些地方往往將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影響力用于單純為商業利潤的服務上,任意編造,迎合市場某些低級庸俗要求傾向去興建、裝修古跡遺址,包裝內容失去了原本優秀文化的核心意義,形式上又單純強調復古,從而導致傳統優秀文化傳承出現商業化、庸俗化發展的偏向。有些文化產業在與資本結合中,發展被資本利潤所控制,導致發展方向偏誤,產業發展也被破壞。四是對宗教信仰文化過于放任,強化其發揮為社會主義社會服務的功能作用導向不足。

上述各方面矛盾發展的實質,是經濟社會高水平發展要求與民族地區仍處發展低端狀況之間的矛盾,這也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在民族地區的具體表現。認識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的這些矛盾和問題(也包含了生態環境、治理和治理能力等相關聯的問題),把握其發展變化規律和趨勢,是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問題的首要前提及基礎。

三、推動民族地區協調發展路徑的思考

上述表明,在新時代,要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從地區實際狀況出發,對發展中的各種重要矛盾和問題做出相適應的應對措施和解決途徑,并與全國經濟發展總體要求相適應和協調,才能更好地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妥善解決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基本矛盾,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高質量快速平穩持續發展

1.優化結構。一是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主要要求在技術結構上,采取有選擇地傳接與自主創新相結合原則,改造原以資源、原材料為主的粗放型產業轉變為技術含量高、產業鏈延伸、能進行深加工的高端產業及相關產業,即要求以原優勢資源為基礎,發展化工、精鋼產品產業,以及農產品的糧油、肉奶、藥材、林木的深加工產業,促進傳統產業、技術、產品的高端化;并努力創造自己的精品、名牌,奪取產品價值鏈上的高端定位。二是突出特色,即加快加強建設優勢資源或以優勢基礎產業為依托的優勢產業,提高它們的現代科技水平,增強其整體實力,使之成為民族地區的優勢產業或先進制造業產業,并使其形成和保持有更大影響的名牌產品。如廣西決定利用本區鋁制品優勢,構建廣西鋁制品工業精深加工、高質量發展的制造基地和研發中心,計劃到2020年底,形成高端鋁合金精深加工、汽車、航材鍛造(軍民融合)、軌道交通和高端綠色建筑鋁材等五個百億元產業群,這不僅延伸了該產業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推動產業發展走向高端,而且為促進廣西的產業升級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8]又如現已受到中央有關部門和有些地方政府重視的民族地區民間傳統手工藝品,包括飾品、刺繡、編織品等,其生產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區域性、民族性特征突出,且設備要求較低,過去因歷史原因出現了產品文化創意不足、與現代生活脫離、附加值低等問題,但其產品市場獨占性較強,技術提升有較大空間,只要與文化發展和現代服務業相結合,產業發展就會在產業鏈和價值鏈上取得重要的地位,并在產業結構優化和經濟發展中起重大的推動作用。以貴州省為例,其2017年的手工業產值就高達60多億元,帶動了百萬人就業,建立了十多個傳統工藝工作站,并與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合作,以培訓人才,提高產品設計、制作水平,并以文化創意融入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過程中,大大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9]三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發展,加強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使其成為支撐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這樣,使民族地區形成以特色優勢產業為核心,以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基礎和相互協調的產業集群,形成產業發展與資源及要素相適應一、二、三產業間發展相協同和區域間發展相協調及深度協作的產業結構。

2.增強民族地區發展基礎和發展能力。一方面,仍需要國家加大投入(含中央對民族地區重大項目和新技術的支持投入)和發展的引領力度,需要加強全國各地區的支援和合作;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需要和周邊更廣大的區域內進行互換互聯互通,努力進行以資源合作為基礎的全方位的區域互利合作,既有利增強自身的發展力量,又有利于促進區域各國的共贏發展。

總的來說,要以更適當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條件來不斷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推動經濟平穩持續而又能加快和高質量地發展,從而使自己地區的發展與全國協同均衡發展,并在區域發展中居于中心地位和發揮驅動作用。

(二)正確處理和解決民族地區社會現代化發展問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

1.著力解決傳統社會的落后狀況,加快與社會現代化建設目標要求的同步發展。主要是加快作為與社會現代化基礎的產業現代化、城市化的發展,從而促進人口聚居,促進人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相應變化,促進人全面發展(包括人的文化科學知識、專業勞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的發展要求)。同時,產業現代化和城市化也為這些要求的實現提供了最基本條件。因此,首先要加快加強民族地區三大產業的協同發展,相應推進以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相協調的城市群建設,努力促進二者之間的同步發展,以為民族地區人民從封閉的農村走向開放的城市和群體構成、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及人的全面發展創造堅實的基礎條件。

2.促進人民發展權中最基本的勞動權(受教育權是基礎)與健康權(醫療衛生)的實現及保障條件的改善和提高,并不斷與發展要求相適應和相協調。一是加大對教育和衛生事業方面的投入。包括中央與當地政府投入的加大及發達地區支援和社會力量支持力度的增強,為解決好環境條件最不利地方的入學和學習鞏固條件問題,以從總體上更快地縮小與發達地區教育發展差距和強化地區全面發展的經濟實力基礎;同時,努力建設、完善人民就業培訓的制度和機制,使人民能具有順利融入現代社會和從事大生產勞動的基本相應條件。二是創造擴大就業的更多機會和條件。主要是堅持民族地區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相結合、少數民族群眾就業的必要支持與就業的反民族歧視相結合、資本與勞動要素的分配公平相統一的發展要求,使民族地區就業崗位增加,勞動報酬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從而促進少數民族群眾的勞動權更有效地實現。三是在基本社會服務均等化基礎上,還需要更加強對民族地區的更貧困、落后地方及更弱勢群體的幫助措施和力度。實施重點傾斜政策,著力解決某些特殊自然地理地帶障礙引發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成本上升而影響該地區群眾享受均等民生權利的問題,解決好均等服務與重點幫扶的互相促進和共進的關系。使在強化對民族地區整體幫扶基礎上更關注發展短板中的短板問題得以公正地解決,進而促使所有民族地區和人民的基本權利都均衡實現。

3.加強社會組織建設和發展,強化社會聯系和合作。針對民族地區傳統宗法社會影響較深的狀況,一是要在新型產業組織中勞動、生活具有廣泛和較密切的特點,通過勞動、學習、生活和群體活動的制度、形式,強化各族人民之間的團結、合作、互助關系,使他們能順利地實現社會角色的轉變。二是加強社會組織的發展和完善,主要要求:降低準入門檻,引導其加強自身的建設,加強法制法規管理和約束,完善減稅、財會、福利、捐贈等配套制度,規范其活動方向和范圍。促使其能成為群眾的自我教育管理和進行社會活動并能幫助民族群眾更好地擺脫舊傳統影響的束縛,順利融入現代社會的新型社會組織。

(三)加強文化建設和文化功能的發揮,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的協同發展和世界的文化發展進步

1.加快文化事業的發展與強化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一是加大投入,并在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中貫徹執行均等化與民族地區重點傾斜及特殊照顧的政策。著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推進民族語言文字的建設,擴大文化交流工作并通過實施萬里邊疆文化長廊建設、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貧困地區民族自治縣、邊境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工程活動等,以滿足人民多樣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利的實現,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這既促進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又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的競爭力。二是加強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民族優秀文化與產業發展相融合,一方面,充分利用民族文化的特色優勢資源,形成強大的文化產業集群,如民族文藝、影視團體等,其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力,其強大發展就起著生產力發展的作用,同時又能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和發揮其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以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基礎,形成有特色的名牌產業,如民族工藝品、民族文化旅游、民族醫藥、特殊農畜產品產業等,同時,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使文化與實體產業更好融合。這樣,既使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形成一種新的動力,推動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又有利于環境和結構的改善。

2.處理好民族文化發展與社會主義文化、中華共同文化主導地位作用強化的關系,促使民族文化的發展繁榮與積極作用的發揮相一致。一是強化和鞏固科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以它為指導形成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核心價值觀的領導和主導地位,發揮其在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發展進步的偉大精神力量作用,其他文化、理論、思潮都必須與之相適應和協調。為此,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思想和核心價值觀教育,使社會主義理念、制度原則和核心價值觀,深入貫徹到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并堅持以此為標準,檢驗重大實踐活動的方向、方針和一切群體、個人行為表現是否正誤問題。二是要促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與主導文化相結合、相交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共同文化重要因素和發展的支撐力量,如少數民族文化中的“天下一家”思想、追求幸福與反抗黑暗統治的思想與社會主義理想、制度文化相適應相結合,勤勞勇敢、艱苦樸實、親和思想與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相包容,信仰文化中的教義、教規、教行與主導文化要求相適應發展等,使主導文化的教育和影響作用的基礎更廣泛更深厚。同時,也促使民族文化發展方向更正確,實力更堅強,前景更廣闊。三是發展創新文化傳播形式,使理論認知、情感培育與人民的實際生活更密切地結合,主要是通過文化傳播活動,既強化了主導文化的教育和引導,又能更好地傳承、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與國家的統一,并在活動形式、儀式方面有了創新,從而更為有力地強化文化的培育人的全面發展功能和繁榮進步。

3.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發展、進步的示范影響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文化發展提供一個中國方案,堅持世界文化的共存與包容,促進各國文化的交流活動,推動世界文化的共同進步和共同繁榮。

總之,新時代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在新的發展理念指引下,堅持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和根本要求,在處理各種矛盾和關系中堅持區域與全局、加快與高質、特色與均衡、特殊與均等、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形成內外聯動、東西并進的格局,以順利推進民族地區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實現民族地區由欠發達地區向前沿中心發達區轉變的任務要求。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2017-10-27)[2019-01-29].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 奏響新形勢下民族工作新樂章[N].光明日報,2016-10-10.

[3] 發展權.中國的理念、實踐與貢獻[N].光明日報,2016-12-02.

[4] 新疆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N].光明日報,2017-06-02.

[5] 馬骍.民族地區城鎮少數民族人口的就業分布與特征—基于CHES2011數據的分析[J].民族研究,2015(11).

[6] 李光明,潘明明.新疆維吾爾族農民工“固守田園”到“外出務工”嬗變的理性分析[J].人口與發展,2015(5).

[7] 陳相.我國民族工作面臨著“五個并存”的階段性特征[J].民族工作研究, 2016(2).

[8] 佘鴻雁.5年內形成5個百億元產業群[N].南國早報,2018-08-03.

[9] 蘇雁.傳統手工藝助力鄉村振興[N].光明日報,2018-07-11.

﹝責任編輯:陳家柳﹞

猜你喜歡
民族地區
四川民族地區公安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研究
如何促進提升民族地區小學教育教學質量
連片貧困地區高校電子信息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38:44
“中國夢”在民族地區醫德教育中的現實意義初探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1:29:30
貴州少數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單片機課程教學現狀與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師現狀調查研究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56:26
用新發展理念引領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
民族地區城鎮規劃現狀淺析
旅游產業助推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28:0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色国产在线| 精品视频福利| 久久香蕉国产线| 欧美性色综合网| 亚洲综合专区|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 日本精品影院|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九九久久99精品|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日本a级免费|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黄色爱视频| 国产97视频在线|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一二视频|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看的一级毛片| 国产靠逼视频| 日韩av手机在线| 午夜精品影院| 伊人网址在线|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成人综合网址|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国内精自线i品一区202| 好吊日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嫩草在线视频|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91久久精品国产|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97狠狠操|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91亚洲精品第一|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久久无码av三级| 亚洲第一区在线|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久久99国产视频| 制服丝袜 91视频|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欧美不卡视频一区发布| 国产亚洲第一页| 国产麻豆aⅴ精品无码| 国产欧美另类|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不卡网| 九色视频一区|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91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不卡 |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西瓜tv|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久久黄色视频影|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