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喚
【摘 要】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毙抡n標大力強調,教學要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將知識與生活密切聯系起來。語文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語文,在生活中學語文,才是當前“大語文教學觀”的迫切需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情境;實踐活動;課后作業
語文是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要想讓學生真正掌握語文這一人生工具,必須讓語文教學與真實生活相接壤,讓語文與學生心靈相契合,進而達到生活語文化、語文生活化的境界。本文將對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這一問題,進行詳細闡述。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社會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界的不斷革新。新課標大力提倡教學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在融洽的班級氛圍中,極力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對于生活化的教育情境,語文教學是其最大最直接的受益者。
例如,我們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一課時,因為課前已經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所以,我就以提問的方式開始這堂課:同學們,你們誰見過小蝌蚪?誰又見過青蛙呢?這一問題就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我在老家見過,是綠色的。有的說,我沒見過,但是我聽過青蛙叫,呱呱呱。有的說,我知道青蛙可以吃害蟲。有的說,青蛙是小蝌蚪的媽媽。通過課前預習,大家對青蛙的基本特征和習性有了大概的了解。接下來通過老師聲情并茂的講解,就完成了教學的第一階段。然后,借用多媒體,先給學生播放了一次《小蝌蚪找媽媽》的語音故事,通過小蝌蚪稚嫩著急的聲音,通過鴨媽媽、魚媽媽和烏龜媽媽溫和關愛的聲音,通過青蛙媽媽慈愛和欣慰的聲音,讓學生對這個故事有了深一層的體會。最后通過學生最喜歡看的動畫片的形式,再次點燃孩子們的熱情,通過音像讓學生更直接地了解到蝌蚪到青蛙的演變過程,了解青蛙是農民伯伯的好朋友的原因,進而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影子》一課時,我帶領全班學生來到操場,讓孩子們真實體驗和認真觀察自己和別人的影子,在真實的情境中,引導學生首先認識方向,即前、后、左、右。然后,再提升要求,讓孩子們觀察,在什么情況下影子能在前和在后,在什么情況下影子又能在左與在右。通過認真觀察,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常識,明白了影子形成的科學道理??傊?,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接近生活并融入生活,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性,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實踐活動生活化
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絕不能只限于學校和課堂,要鼓勵和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融入實際生活,讓學生的思想和能力在生活中得到鍛煉和提升。教師要積極組織并開展實踐活動,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和體驗,去發現和探索生活中蘊含的語文知識,通過發揮自己的主體能動性,進一步產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與喜愛。
例如,利用節假日時間,組織學生的外出春游秋游、參觀博物館、參觀紅色圣地,積極參加小小協管員、小小清潔工、小小志愿者等活動,學生的體驗多了,感受多了,夏夜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象、雷雨大作的天象等也都能儲藏在學生的腦海,久而久之,就能促進其語文素養和品德人格的提升,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課后作業生活化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課后作業就是單一的寫和背。這對學生來說,屬于一種強迫式的記憶,讓學生不得不去完成,但這種模式不僅收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那么如果我們的課后作業變得生活化了,是不是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呢?
例如,學生放學后,在完成適當的作業后,老師可以布置一些培養學生發現生活、愛上生活、沒有固定命題的生活化的作業。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和幫助,在家做好積極引導和監督工作,要求學生每天寫一篇日記,日記內容必須是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感悟。可以寫家里的小寵物,可以寫陽臺的綠植,可以寫每天陪伴自己的玩具,也可以寫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只要是自己感興趣的都可以寫。這不僅能激發和鍛煉學生的思維靈活性,還能因為是從孩子的喜好來進行選擇的而收到意外的驚喜。
例如,學生自己播種種子,觀察并見證它的生長過程,從中感悟到了生命的神奇,也體會到了生命的意義,從此開始喜歡觀察生活,愛上生活。語文素養的提高離不開生活,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愛上生活,是提高語文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
結語
美國教育學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苯虒W活動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脫離生活的教學活動將毫無意義可言,語文教學更是如此。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應時刻把貼近生活當作語文教學的“根”,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邵曉燕.談談小學語文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8(34)
[2]范海云.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
[3]劉冬梅.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2)
[4]畢海英.小學語文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