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源芝
[關鍵詞]創造性思維; 高中數學; 教學培養
一、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概述
顧名思義,數學中的創造性思維即是創新意識和解決能力,簡而言之也可稱為舉一反三,學生在解題時能學會從不同角度出發,生成多種技巧方法,打破傳統常規,使數學難題變得生動有趣,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二、創造新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方法
(一)落實分層教學
學生皆存在個體差異性,教師要明確于此改進教學方案,使數學課堂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適應性和可行性更強。傳統教學中教學內容的設置針對的是全體學生,課堂以“一對多”為主,教師應顧不暇,而且“一視同仁”的教學方法也不能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教師應展開分層式教學,以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為核心,促進課堂的開放性發展,使學優生進步空間更大,學困生適應能力更強,提升班級的整體數學成績。
以空間幾何體這部分教學內容為例,關于三視圖的教學要先通過多媒體呈現圖像再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使其掌握三視圖的基本規律和特征。設置這部分習題時教師要根據認知能力分層配置,比如習題一:畫出長方體三視圖并找到其規律。習題二:畫出圓臺三視圖并找到其規律。習題三:以下哪個圖形屬于空間幾何體拆開后的形狀。第一題最為簡單,第三題難度較高,而且對后面所學的表面積部分也有所涉及,學生要結合自己的認知特點獨立完成習題,量力而行。
(二)加強合作互動
傳統數學教學以教師理論灌輸為主,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加之數學知識枯燥難懂,若長期以單一形式滲透教學內容,學生自然會喪失學習興趣,對數學課堂產生抵觸和排斥心理。所以教師應促進數學課堂的創新性發展,加入合作互動元素,使學生之間在互動交流中生成創造性思維,掌握解題技巧,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協作力,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形成具有積極作用。
以二面角的解題為例,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組與組之間的數學平均水平相當,教師提出探索性習題:某60°二面角棱上存在兩點a和b,ac和bd屬于二面角兩個面上的兩條線段,且垂直于ab連接而成的線段。已知條件是ab為4cm,ac為6cm,bd為8cm,問cd的長度是多少?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解題后教師對原題進行變形處理,比如:變形一:若改變條件二面角角度呈900°,cd長度是多少?呈120°,cd的長度又是多少?變形二:若問題改變為ab線段與cd線段之間的角度大小該怎么運算?若問題改變為c點到abd距離多長該怎么運算?變形三:如果已知條件不變,若cd長度為3cm,那么二面角的度數是多少?學生該開始接觸變形題時會產生好奇心,思路相似但考查的是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但是很多習題難度較高,學生可能會不適應,所以要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通過互動環節來帶動全體學生參與到探究討論中,最后得出問題的正確解題思路,為以后相關聯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三)調整課堂結構
調整課堂結構是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方法。教師可以打破傳統教師站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坐在臺下聽課的固有思維,與學生之間身份互換,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成為課堂的主人。創造性思維要求學生首先要對習題有自己的理解,在通過學到的內容舉一反三,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所以教師在設置課堂內容時要注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確保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正弦定理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要求學生獨立或合作研究習題的多種解法,下一堂課擔任教師的角色講給其他同學。經過自主學習和討論互動,學生們最終得到了三種解法,第一種是正弦定理,第二種是設方程,第三種是用倍角公式。角色轉換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好,相比于傳統教師授課學生的積極性更強,而且還能鍛煉講課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多種解題思維,形成舉一反三能力。
(四)加強數學語言理解,提高表達能力
數學自身具有較強的個性,在高中數學中,含有許多定義、公式、定理等,也可以說,學生在學習時不但要理解問題中的文字表述,還要了解不同樣子的抽象圖形、語言符號等,所以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力與轉換力,以及語言符號表達等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計算機語言學習能力,因為在信息化社會中,利用計算機來分析數學問題已成為一種教育趨勢。另外,因為思維發展需要語言的支持,所以教師要大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
除此之外,創造性思維不能夠在短時間得到提升,需要教師發揮帶頭作用,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及聯想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力及理解力,以此實現創造性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
(五)在數學教學活動中運用求異思維
運用求異思維,可以讓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探究問題的結果。在高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求異思維可以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當教師在授課后提出問題時,學生先自行解答,當學生遇到難處時,對其進行正確引導,使學生可以自主地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除此之外,教師在利用求異思維進行教學時,要注重運用的方式,不能一味地學,通過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加以思考。
參考文獻:
[1] 朱黎青.創新性、批判型思維養成——風景園林專業設計課程教學研究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6 (4)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