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漸推進,越來越關注學生相關素質的培養,以便為將來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學中的關鍵點,也是教師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重要指導。初中語文教學,倡導的是學生更為全面、協調地發展,要求教師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出發,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文化素養等方面融合在課文學習中,讓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在長期的培養中不斷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內容以及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這兩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當今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社會,每一學科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本學科中的簡單的基礎知識,而是知識背后的能力的提升。學校學習的知識內容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識都是需要學生通過獨立自主的學習來完成的,也就是依靠在學校學習中的習慣來支撐的。因此,當前的學習已經轉換為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能力的培養。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道路才能走得更為長遠。對初中語文學習來說,已經走過了簡單的識字階段,更多的是學生深層次的能力的培養,比方說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以及文學素養等等。深層次能力的提升,必須和課本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在建設高質量的語文課堂的時候,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當然了,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是指導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指標。
一、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內容
(一)基本的語言能力
語文學習,是建立在字詞句基礎上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是通過基礎性的訓練,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基本的溝通能力,從而實現語文的實用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言能力是相當重要的能力,體現了學生對文字的運用能力,是利用文字進行溝通表達、情感抒發的重要方式。從字詞句出發的語言能力,將語文學習的實用性凸顯出來,也是展現語言魅力的重要方式。可以說,語言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中的基礎組成部分。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語言能力,才能夠實現后期的人文素養以及價值觀念的提升。在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要始終抓住教學的重點內容,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良好的學習習慣
現如今,我們強調的是終身學習,在教學中也在倡導將課堂的主動權歸還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良好的學習能夠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同時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語文學習,本身就是建立在字詞句上的綜合學習,涉及一些表達方式、閱讀方式以及人文素養等的呈現,在學習過程中相對復雜。因此,學習好語文,很重要的一方面便是長時間的積累,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總之,在初中語文學習中,教師應該根據語文學習的特點,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畢竟,學習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是建立在日積月累中。
(三)人文素養
語文,是語言和文化的簡稱,這也意味著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時候,不可忽視人文素養這一塊。語文的學習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要進行文化的積累和沉淀,切實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塑造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更好成長。在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務必關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教學中進行適當的滲透,給予語文教學科學的指導,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讓學生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優秀的文化。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重視語文積累,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且和生活息息相關,相對于其他學科,語文更是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因此,在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要重視語文知識的積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首先,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不斷拓展知識面,實現經典文章、詩句的積累,有效延伸語文課堂。比方說,在朱自清的《春》一文學習中,學生充分感受了作者人生及人格的追求,對美好事物的無限熱愛。教師便可借此引導學生去閱讀朱自清其他的文章《背影》《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去體會經典文章背后的魅力。其次,引導學生積累課本知識。初中課文每一篇都是經典之作,在文章中的表達方式及文章情感上都能夠得到相應的啟迪。對學生而言,也是開展語文積累的重中之重。畢竟,課本上的文章都是經過篩選的,對學生的成長是大有益處的。語文知識的積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綜合的積累。
(二)采用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的教學方法影響著學生的參與程度,也影響著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建立在學生一次次獨立自主的學習之中的,是教師放手學生學習的最終成果。因此,在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供前提條件。首先,利用多媒體提升語文知識呈現的多樣性,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方說,在《春》一文中,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去動態呈現春天的景色,讓學生對朱自清所描寫的“春天”有具體的認知,從而主動了解整篇文章的構思。其次,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思想碰撞提供空間。比方說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和能力的提升產生相當重要的作用。利用多樣化的學習去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在此過程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
(三)拓展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雖然說,語文課本內容每一篇都是經典之作,但是由于時間的限制,大量的經典之作未能選入到教材中,這些未選入的經典之作,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還是相當有價值的。因此,拓展教學內容,通過教師引導和課后作業等多種方式為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升創造條件。首先,是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拓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的精髓。其次,便是開展閱讀交流活動,主要是針對學生自身感興趣的文章。交流平臺的建設,能夠幫助學生之間實現思想的碰撞,進一步引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比方說,開展“月分享,越精彩”的主題活動。每一個月開展詩歌、散文的分享活動,可以是一些好的句子,可以是文章的一些心得,不限方式,不限題材,引導學生主動開展閱讀,并實現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人文素養的提升,便是建立在這一次次的思考、總結之中。
三、總結
初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建立在每一次的課文學習中的,是教師教學內容拓展的具體體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僅是教學的引導者,而學生是整個學習過程的實踐者,在教學中占據著主體地位,意味著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應該是從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只有學生進行主動的參與、思考,將教學內容充分地轉換為自己的知識,才實現了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的結合,是建立健全學生價值觀念的重要方式。在開展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應該將其放在更為寬廣的領域,對學生的培養看得更為長久和全面,才能夠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張祥.淺談初中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8(33).
[2]金國輝.基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思考[J].華夏教師,2018(14).
[3]周紅艷.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18(7).
[4]姜葳.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7(8).
作者簡介:陳思酋,1976年生,福建福州人,大學本科學歷,中學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