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林
摘要:近些年來,智慧課堂在學校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有助于促進基礎教育公平,滿足提升教育質量現實需求,“三個課堂”(“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在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有著廣泛應用。在此背景下,筆者所在高中展開“三個課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了良好教學效果,夯實學生數學基礎,發展數學綜合能力。
關鍵詞:三個課堂;高中數學;教學應用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廣大學校和教師意識到課堂“以學生為中心”,滿足個性化、差異化學習需求,但是,城鄉學校間面臨著較大差異,師生水平存在著偏差,不利于教育的均衡發展。面對著這一情況,“三個課堂”能夠彌合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確保更加公平開展高質量教學工作。
1“三個課堂”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策略
1.1以在線課堂為途徑,開展“專遞課堂”
“專遞課堂”強調專門性,針對本校教師薄弱點,采取在線課堂方式來授課,推送優質互聯網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在線課堂在中心學校設立主講課堂,以智慧教學形式來講解教材內容,實現師生多元互動、作業推送和學情評價,以多元化教學方式來展開“專遞課堂”教學,踐行新課改理念,促進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借助于“專遞課堂”,普通高中生在優秀教師指導下開展學習,加深對數學教材內容理解,真正掌握數學知識。
針對部分地區教學落后情況,由中心學校選拔數學學科優秀教師,把優質課程傳遞到師資薄弱教學點,在優質學校和師資相對薄弱教學點間架起了無形橋梁,有效緩解了高水平數學教師數量不足、課程質量差的難題,讓學校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雖然學校間有著很遠距離,但通過“專遞課堂”開展互動,感受到彼此“近在咫尺”,普通高中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與教師展開實時互動,提升了數學學習興趣。在中心學校講解函數知識時,教師要結合教材來設計教學內容,非常重視概念形成過程,體會數學思想。
1.2以網絡研修為陣地,參與“名師課堂”
“名師課堂”強調共享性,針對高中數學教師專業能力不強問題來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發揮示范校園,推動普通教師研修交流、共享錄制精品課程。借助于網絡研修課程,教師整體把握高中數學教材,與優秀教師在網絡中進行互動交流,解答實踐中存在的疑惑,改變自身的授課方式。研修過程中,優秀教師表現出來的對事業執著要求、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勁,也是大家學習的榜樣,能夠從中汲取更多營養。
1.3以優質課程為核心,應用“網絡課堂”
“名師網絡課堂”強調開放性,有效縮小校際間教學質量差距。在“網絡課堂”中,優秀教師開發優質網絡課程,提供給其他教師線上學習的精品資源,基于智慧教學網絡來進行知識點診斷、個性化輔導、互動式自主學習,從而滿足學生個性化、差異化學習需求,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在“網絡課堂”教學中,優秀教師帶動展開同步教研、教學、評估等,構建起網絡互動活動,為高中生供給優質課內容,發展數學綜合能力。
一次網絡課程中,教學內容為“如何通過函數圖象代數運算探究函數的性質”,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研和基于網絡直播的跨校同課異構的方式進行。以“對數函數的圖象與性質(第1課時)”為例,優質課展示了“如何通過函數圖象代數運算探究函數的性質”過程,以一個考古視頻來創設情境,學生在意猶未盡中進入本節課學習,教師把運算能力素養滲透于學習的各個環節,如,對數函數提問學生,除描點作圖法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方法來畫圖,討論后發現還能利用作圖軟件來畫出多組圖像,運用指數函數和對數函數對稱性畫圖、用對數運算性質畫圖等等。在整個教學環境,優質課采取了多種教學方式,如,情境導入、問題探究、小組合作等串聯起課堂授課。整體教學中,借助多種案例來引入概念作為支撐、探究問題自始至終貫穿于數學課堂、運用代數運算來研究函數性質,其中指數、對數運算講解為后續反函數學習做了鋪墊,以不同底數對數比較大小來深化本節課內容,豐富教學內容和方式使課堂學習充滿了挑戰和趣味性,增強了個體數學學習信心,發展數學綜合素養。聚焦于數學課堂教學,著眼于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名師網絡課堂”為我們提供了多個優質課,如“基本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函數專題復習”、“多元最值問題求解策略”、“拋物線定點問題”、“動態立體幾何之小題篇”等,通過以上內容展示、觀摩和評價,發展教師數學專業能力,對知識有了更深層次理解和掌握。
參考文獻
[1]楊曉霞.“國培計劃”中新任教師網絡研修學習效果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05).
[2]張衛兵.基于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高中數學教學改革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