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柏林
【關鍵詞】 學困生;轉化;檔案;家校聯系;家長培訓
【中圖分類號】 G62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54—01
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班上學習困難、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他們的家庭、父母往往就是有 “問題”的。雖然不一定絕對,但是孩子身上總會留下父母的影子。新教育實驗就有一個“家校合作共建”項目,關注家庭教育,重視家校共育,致力于讓更多的父母參與到學校生活,引領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但是,在我國,家庭教育的價值遠遠沒有被充分認識到,三結合教育網絡中,家庭教育是最薄弱的環節。那么,如何在新教育理念下,通過家校合作促進學困生的轉化呢?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建立完備的學生檔案
中國人有“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的俗語,現代教育的兒童觀也明確提出:童年是人生最關鍵的階段,人的性格、思維和語言的基礎,都是在學齡前和學齡初形成的。事實上,學生來到學校的時候,已經不是一張白紙。因此,面對學困生,教師就必須全面了解學生及家庭,只有這樣,才能制訂出促進其個性發展的具體計劃。
了解和研究學生的情況包括:學生的年齡、思想、學習態度、健康狀況、個人生活習慣與經歷、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學習成績等,更應該了解學生父母的年齡、職業、經濟收入以及家庭成員對學生的教育態度和影響等等,如父母離異、去世、患重病等。此外,還應該了解周圍環境對學生的影響。了解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向科任老師問詢、找學生談心、向班干部打聽、向家長了解,然后將這些信息如實登記造冊,作詳細而完備的記錄,最后經過認真細致的分析研究,建立一套齊全完備的學生個人檔案資料。
二、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家庭與學校的聯系
新教育理念認為,家長和教師應該是一種同事關系,因為家庭與學校一起承擔著學生成長的責任。對于學困生,要想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須加強家校聯系,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只有這樣,才能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家長應該經常、主動地與任課教師、班主任取得聯系,及時準確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如上課的注意力、學習態度、思維習慣、書寫習慣、合作習慣、動手、動腦的習慣、學習意志、作業完成情況等等,不使教育留下空白地帶。尤其是初中和小學,更要加強聯系,發現問題及時溝通,不要等到孩子學習功課落下很多、行為習慣偏差嚴重了再去糾正。
三、做好家長培訓,促進家長素質的提高
新教育更多的是通過家校合作委員會和“新父母學校”的形式加強二者的聯系,做好對父母的培訓,提高父母的素質。家長培訓在一些教育發達的地區得到重視,江蘇海門市是新教育實踐做得特別好的地方,他們區域推進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案例,可以作為借鑒。他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幾項。
1.從2005年到2016年,他們在全市舉辦了十屆“家庭教育日”,主題鮮明,內容豐富,有表彰模范父母、組織家庭教育論文、邀請專家做家庭教育講座、舉行專題沙龍、親子游戲、觀看家庭禮儀教育宣傳片、親子共讀等活動。通過活動,用學校的理念來影響和帶動家庭教育,使二者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
2.在全市每一所學校建設“新父母學校”,每學期定期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提升家長素質。學校免費為需要咨詢的父母提供咨詢、交流和專業指導。
3.他們以家校委員會建設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堅持家校溝通和合作。挖掘和利用父母資源,組建了一支支把學校的事情當作自己事做的家長志愿者隊伍。如,父母進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社團活動;父母志愿者協會,組成交通執勤隊伍、春游支援者等。
四、達成家校共識,引領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
1.立德樹人,是教育第一位的目標。學困生在學習上有困難,不代表他別的方面就不行。因此,家長和教師達成的第一個共識就是將學生的做人放在第一位,評價學生不能簡單地看成績。學校里,教師要細心觀察,耐心輔導,經常與各科任教師聯系,及時收集學生信息,了解表現,捕捉孩子點點滴滴的進步,發掘其優勢潛能,多多鼓勵,全面評價學生,并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家校形成共識,一定會促進孩子成長。
2.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興趣。學困生來源于多種層次的家庭,行為習慣千差萬別,家庭、學校都應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興趣,促進其全面發展。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可以嘗試多元評價,多角度鼓勵他們在不同方面的進步。進行“星級學生”評選活動,每月一評,強調從不同側面鼓勵,如學習之星、文明之星、演講之星、進步之星、籃球之星等等。這樣,學生的優點和一點一滴的進步就會得到肯定,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內動力,自然會促進學生的發展。
3.家長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和學校達成共識。如果和學校目標不一致,期待不一樣,就會抵消教育的合力。所以,無論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做好溝通,了解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肯定學生。那么,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家校形成合力,學困生就一定會有所進步。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