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江生
【關鍵詞】 小學語文;學困生;轉化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9—0057—01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基本理念。“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發展,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這也一直是每一位教師所追求的目標。然而現實中,在語文教學中依然存在一些“學困生”。那么,“如何面對學困生,如何轉化學困生”也一直是語文教師要解決的問題。下面,筆者就小學語文教學中轉化學困生這一問題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掌握學困生的具體資料
只有掌握了學困生的具體詳細材料,才能對他們的教育有的放矢。教師要廣泛、深入、細致了解學困生,用動態的眼光去看待他們,不能局限于班級,要把了解的范圍拓寬到家庭和社會;要了解他們的過去和現在,判斷他們發展的動向;要了解他們的優點、長處和缺點,設計切實可行的轉化方案,做好轉化記錄,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并根據情況及時調整措施,對轉化中的成功做法應及時總結。如,在學期初,師、生、家長共同制訂本學期學生成長計劃,并對學困原因及基本情況分析后采取轉化措施,在檔案內記錄學生本學期各方面優秀作業或活動作品及教師鼓勵性評價;每次整理好單元測試試卷、自我檢測練習、家長意見和教師鼓勵性評語、指導性評語等,以掌握學困生的詳細資料,從而對其開展有效教育。
二、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
學困生轉化工作中,要全面滲透賞識教育,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少指責。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的一個最主要的前提是來自教師的真心尊重和特別的關愛。可以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態度對學困生的影響至關重要。學困生由于經常受到同學或教師的歧視,或經常遭到父母的訓斥甚至懲罰,從而導致他們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在教師、同學、家長之間人為地形成了隔閡和對立。要消除這種隔閡和對立,秘訣就在于發自內心地尊重學生完整的個性和人格尊嚴,使學生從教師的目光、表情、語言、舉止中真正體會到尊重和關心。從思想、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用愛去關心、幫助他們,允許他們有失誤、有反復,喚起他們爭做一名優秀學生的勇氣。實踐證明,誰能在需要幫助的學生心田上種下自尊、自信的種子,誰就能找到開啟需要幫助的學生心靈的鑰匙,誰就能為他們鋪設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三、培養學困生學習興趣
學困生往往因成績較差而對學習失去興趣,又因對學習缺乏興趣而導致學習成績更差。因此,要轉化學困生,就必須從培養其學習興趣入手。教師要根據學困生的實際情況,找到其“最近發展區”,適當降低要求,使其嘗到成功的樂趣。在教學中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個學生的“扶困”“轉化”。教師堅持利用課堂上的“邊角時間”,有重點地檢查學困生的自學情況,堅持優生與學困生搭配,便于“學生”教“學生”,“一幫一、一對一”地幫輔。為學困生搭建展示自我價值的平臺。教師必須挖掘學困生身上哪怕是一個閃光點,提高對他的贊許度。
四、成立語文互助小組
學生不同個體之間存在著差異,在學習中也存在著差別。面對各類學生,教師有責任在教育教學中轉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是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為此,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按“好、中、差”調整座位,好、中、差混合,分成四人一組的學習小組。教師要為小組提供討論機會,而簡單的問題盡量讓“學困生”代表本組回答,以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
五、堅持追蹤管理
在語文教學中,學困生的轉化非常不穩定,最容易反復,因此,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最重要的是鞏固成果,防止反復。教師在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一遇到學生學習反復就對學生產生失望情緒,甚至干脆放棄了事。要抓反復,反復抓。堅持長期追蹤管理,要本著學生可以塑造的原則,有目的、有步驟地針對學困生出現的反復情況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要找準突破口,再逐步提高要求。只有不斷鞏固教師的教育轉化成果,才能達到徹底轉變學困生的目的。教師要及時與家長聯系、溝通,相互配合,共同教育,為學生創造成長的情感條件。
總之,對學困生的轉化和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素質教育的內涵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要與學困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分析原因,改進方法,因材施教,長期堅持,就能轉差為優,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