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韓玲子
【關鍵詞】 小學;音樂教學;師生互動;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26—01
一、師生互動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應有之義
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教學過程改革目標中明確規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育主體的多元性和差異性內在地規定了有效的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間平等的對話和交流,即在互動中來展開、完善和不斷提升。
然而,同樣不可忽視的是,由于人們對課堂互動認識的誤區所致,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被極大消解甚至于否定了。由此出現了在表面上看,師生打成一團、隨處都是對話的課堂教學現象。但事實上,當我們對如此繁多的師生課堂互動現象進行深入地觀察和分析,就會發現失去了教師主導的師生互動不僅無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更無助于學生對基本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更遑論其音樂素養的提升了。
二、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
1. 學生參與度不高導致師生課堂互動流于形式化。在音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即課堂氣氛很“熱鬧”,學生表現很積極,但當教師讓學生親自來唱或以某種樂器演奏一段樂曲時,總有部分學生顯得手慢腳亂,甚至于幾乎沒有掌握教師所教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這反映出如此形態的師生互動沒有真正實現課堂互動的目的,也就是沒有實現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理解。它無助于音樂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也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需要對此行為進行徹底的改變。
2. 將師生互動誤認為是“隨意”的對話。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是環環相扣、自成系統的,從新知導入到教唱、音樂欣賞和樂器的演奏等,無不是教師在對音樂課程內容深刻理解的基礎上來科學設計的。每一個對話問題的提出總是能夠起到“承上啟下”和“循序漸進”的作用,從而能夠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和教師之間開展對話和交流。因此,如果將音樂課堂互動視為是隨意的提問和漫無目的的對話,那將會使師生互動的真實效果大打折扣。
3. 誤以為教學媒體的多樣化就能促進師生互動??陀^來講,運用新技術手段來開展課堂教學確實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直觀教學的多樣化開展提供了可能,也為學生獲取更多的音樂知識和信息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是,在教師使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的過程中,勢必要在心中明確,學生學習需要的滿足才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是為此服務的。然而,不得不承認,在現實中,總是存在著部分教師在使用教學媒體的過程中以媒體為關注焦點而忽視學生學習需要的現象,這導致了在此情形下的師生互動幾乎淪為一種教師提問式的問答活動,失去了互動所具有的對話性、溝通性與民主平等性。
三、提升師生互動的策略
1. 問題情境的創設與互動環節的設計是師生互動的前提。任何師生間互動行為的產生都是針對特定的教學問題而發生和不斷完善的。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只有依據自身的教學智慧、學生的現實發展水平和特定的音樂教學內容來創設出特定的問題情境,師生雙方間的互動才有了抓手和著力點。若非如此,師生間的互動將會出現任意性和無目的性的隨意游蕩。
2. 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學習需求的差異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師生雙方的共同發展和生命價值的提升更是課堂煥發活力的根本所在。葉瀾教授認為,“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養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庇行У囊魳氛n堂中的師生互動一定要在師生雙方生命價值提升的立場上來展開,關注學生現實的學習需求,在生命的相互尊重和激礪中激發音樂課堂活力,提高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和教育性。
3. 豐富課堂互動形式,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是豐富復雜和變化多樣的,課堂教學的豐富性規定了師生課堂互動形式的多樣化和非常規性。小學音樂教師要能以自己的教學智慧來創設形式多樣的教學情境,為師生多樣化互動的激發創造更多的機會。教師應以小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出發,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興趣中學習和成長;還應鼓勵學生與教師開展對話和交流,在互動中提升音樂素養,在相互交流和協商討論中激發音樂課堂的活力。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