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德
摘 要:化學這一門課程是同學們從初中開始接觸的,它不僅僅只是在課堂上學習一些理論知識,還要通過老師的帶領去實驗室做一些實驗,這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這個可以培養同學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讓他們逐漸的對科學有進一步的興趣,能夠勇于探索、發現不一樣的奧秘,有著勇于進取的精神,這樣可以使同學們的素養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化學;化學史;學科素養;提升
隨著社會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在教育方面也在不斷的改善當中,現在的課程教育主要強調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其中化學科學素養也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化學史的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化學食在不斷的發展當中內容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它不僅包含了許多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里面更重要的是蘊含了很多科學家的心血,是他們日日夜夜不斷探索而發現的一些理念,這也體現了科學家們不服輸、有毅力的精神,這也能使同學們從科學家的身上學習到一些好的品質。
一、化學史能夠拓展同學們的視野,讓他們了解到不一樣的世界
化學史是一個有著歷史的知識記載,它不僅有著現代社會上的一些發明和思索,還包含了多年以前一些科學家所發現的精髓。化學史可以通過它的一些獨特的樂趣所在讓同學們了解到化學的魅力所在,能夠愿意去學習這門課程,更進一步的去獨自了解到它的發展史。這也可以拓展同學們的視野,也讓他們在今后的各個課程的學習當中能夠獨自去學習,思考,不依賴他人,也能培養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能夠有不同的見解。這樣不僅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還能使他們對這個知識點的了解加深印象,還可以提高她們的學習興趣,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好處。
二、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如今的課堂學習是枯燥的。學生們對于課堂的知識也不能很好的理解。讓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產生興趣,并且愿意去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可以適當的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戲,在課堂當中讓同學們在游戲中學習一些有關化學的知識。也可以給同學們講解一些有趣的化學知識編造的小故事,讓他們能夠被故事的內容所吸引,從而更好地了解到知識點。也可以引導同學們去了解一些名人的事跡,讓他們對化學這門課程中的知識產生親切感,能夠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并且能夠獨自去探索它,學習它,這樣才會使他們對于這個知識點記得更牢固。
三、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化學這個歷史過程中的發現和創造,是無數的科學家在不斷的實驗中探索出來的。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化學家們都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和面臨著許多的挫折,但他們從未放棄。他們依舊在頑強的探索,追求真理,不放過一絲錯誤,他們的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給我們后人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就比如愛迪生在發明燈的時候,盡管經歷了很多次的失敗,但他依然沒有選擇放棄,而是不斷地探索,這才能使我們后人有著光明的世界,在夜晚不在害怕黑暗。也正是因為他愛發明創造,所以在母親生病沒有燈光的時候,他用鏡子的折射來使黑暗的房間變得光明起來,使它母親的手術很成功,也使他的母親重獲新生。只有愛探索的人才會在危機時刻想出新的方法來解決困難,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要不斷地探索,不能依賴于他人,要自己尋找新的突破口來解決困難。而化學這門課程就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探索當中發現它的奧秘,來進一步的了解它的魅力所在。
四、提高學生的自我修養
在老師給同學們講解員訴知識的時候,可以向同學們介紹居里夫人。鐳元素的發現是居里夫人在極其簡陋的環境下發現的,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提煉才發明出來的,但是由于長期與放射性的物質接觸,居里夫人后來疾病纏身,為了科學和祖國奉獻了自己極其短暫的一生,但是她的功勞讓人民銘記于心,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她。所以老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教授同學們知識,還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來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讓他們能夠有著愛國主義的情結。因為學校不僅是教授知識的地方,還是引導同學們價值觀的重要領地,如何使同學們產生正確的價值觀,這就要求老師來做好榜樣。化學的學習是一項源遠流長的過程,它需要人們不斷發現探索,在探索的過程中不僅夠使人們開闊視野,也能使人們提高自身素養。
結語:
“史”是代表了歷史,讓同學們在了解歷史的基礎上來發展創新,讓學生們智慧的學習;“課”是讓同學們學習知識的地方,讓同學們不斷地充實自己,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所以同學們在課堂上學習的時候,老師們要善于引領同學們去探索奧秘,探索化學世界當中的一些改變,讓他們能夠了解到其中的快樂和神秘感,能夠更好地去了解化學,這樣不僅能夠使他們了解到知識,還能夠奠定了他們的文化基礎,使將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他們的自身素養得到全方面的提高。這個就要老師在每年的教學當中不斷的探索,能夠發現新的教學方式,得到同學們的認可,讓他們對這個的學習感興趣。
參考文獻:
[1]閻夢醒.一次啟發探究式教學的嘗試——《苯芳香烴》講課錄[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2.
[2]吳國慶編譯.得自化學史的教訓[J].化學教育,1998.
[3]余天桃.剖析化學諾貝爾人才成功的環境要素及啟迪[J].化學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