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摘要】體育游戲活動是一種適應于幼兒思維發(fā)展階段的教學方式,其在幼兒園教學過程當中的實施和應用,不僅能夠追隨幼兒的天性,使其能夠在體育游戲中掌握與人交往的能力,并獲得體能的發(fā)展,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活躍幼兒園的教學氛圍。而當前幼兒園的許多體育游戲的設置由于游戲方式過于落后,久而久之就讓幼兒產生了乏味的感覺,不愿再在游戲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此時通過投放布藝玩具于游戲環(huán)節(jié)的方式,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這一現狀,同時還能夠提升幼兒在體育游戲中的代入感,增強游戲的現實意義。文章嘗試以大班階段的幼兒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探究在體育游戲中進行布藝玩具投放所能夠帶來的效果及其具體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布藝玩具;大班幼兒;體育游戲活動;投放實踐研究
體育游戲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覷,一方面,其能夠滿足幼兒好動和愛玩的天性,讓他們能夠在游戲中釋放其本能,并在增長體能的同時,獲得群體協作能力的進步。而另一方面,這一游戲也能夠借助豐富多樣的形式,來為幼兒教師的教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將布藝玩具投放到體育游戲環(huán)節(jié)當中之后,這一游戲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水平獲得相應的提升,并在此基礎上,不斷使得游戲本身的價值得到最大化的發(fā)揮。
一、淺析當前大班體育游戲活動的現狀及投放布藝玩具的意義
大班階段的幼兒一般而言都擁有較為豐富的游戲體驗,因此,在這個階段,他們很容易對當前的體育游戲形式產生厭倦,因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游戲參與度不高、積極性較低的狀況。而新形式的體育游戲的設計,需要耗費教師更多的精力,且對教師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并且在設計之后,還需要經過漫長的實踐檢驗才能夠在幼兒園中進行實施,耗時耗力較大。因此設計新游戲的方法并不貼合當前我國幼兒園的實際水平。
在這一前提下,為了使得當前大班階段的體育游戲能夠獲得較多幼兒的青睞,并最大限度節(jié)省教學成本,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在當前已有的體育游戲形式當中,引入更多的元素,例如通過對材料的替換和新材料的引進,來使得大班幼兒能夠重新找回對體育游戲的激情,來使體育游戲重新煥發(fā)生機。
而在這一創(chuàng)新過程當中,布藝玩具作為兒童最常接觸且擬人性最強的玩具之一,其對大班兒童的吸引力始終是不容小覷的。與此同時,由于許多體育游戲,諸如《捉老鼠》的游戲、《熊和石頭人》的游戲當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現了動物的形象,此時,如若能夠借助形象生動的布藝玩具來替代單純的角色扮演行為,必然能夠使這一系列大班體育游戲活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體而言,在將布藝玩具投放到大班體育游戲活動當中的時候,教師需要注意的要點頗多,如玩具和游戲之間的契合度,玩具自身的安全性,不同類型的布藝玩具對不同性別、性格的幼兒的吸引程度等等。只有在對這些要點進行綜合有效的把控之后,其最終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游戲效果,使幼兒能夠借助于自身最感興趣且最為安全的布藝玩具,享受到最大化的游戲樂趣。
二、淺析將布藝玩具投放到大班體育游戲活動中的注意事項
1.對布藝玩具的安全性進行把控
投放于幼兒園當中的任何游戲材料,都必須經過事先嚴格的安全性把控。雖然游戲材料不是食物,不會直接對幼兒的身體健康產生負面作用,但是在長期的使用過程當中,如果布藝玩具的制作材料存在安全問題,也必然會潛移默化地給幼兒的身體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幼兒園在引進新的布藝玩具作為大班兒童體育游戲材料時,必須注重于對其安全性的審核。例如審核生產方的生產資質及其產品的市場口碑、所用的材料的合格度等等。只有建立于安全之上的游戲,才真正能夠對幼兒的身心發(fā)育帶來正面作用。
2.對布藝玩具與體育游戲之間的契合度進行把控
在選擇布藝玩具的類型和形象的時候,必須以不同的體育游戲類型為基礎,采取有針對性的布藝玩具投放方式,而不能盲目地將同樣的布藝玩具投放于不同形式的體育游戲當中。例如在《大灰狼和小紅帽》的游戲當中,所投放的布藝玩具就必須以大灰狼的形象和小紅帽的形象為參照,而不能是其他代入感較低、與游戲內容相差較大的布藝玩具。只有在布藝玩具的外型和類型能夠緊密貼合于當前的體育游戲類型的時候,其才能夠讓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游戲的氛圍當中。
3.考慮布藝玩具類型對不同性別、性格幼兒的吸引力
人分百種,興趣愛好各有不同。即便是幼兒也是如此。因此,在選擇體育游戲的種類及其對應的布藝玩具類型的時候,教師也必須著重考慮這些因素對于性格和性別不同的幼兒的吸引力程度。
比如對于男性幼兒,就必須盡量符合其對自身性別的認知,為其選擇男性屬性較強的游戲角色及相應的布藝玩具,如上述例子中的大灰狼角色及對應的布藝玩具等。而對于女性幼兒,則必須立足于其自身的喜好,為其準備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激發(fā)其內心對美的向往的游戲角色和相對應的布藝玩具。例如在《小兔找山洞》的游戲當中,教師就可以準備粉紅色和白色的小兔子玩偶,讓女性幼兒借助這一玩偶,來進行角色扮演,代入到游戲當中。
三、淺析將布藝玩具投放到大班體育游戲活動中的案例
1.《小兔找山洞》游戲中布藝玩具的投放案例
這一游戲當中,有兩個主要的角色,其一是大灰狼,其二是小兔子。在游戲過程當中,教授需要安排除了以上兩種角色之外的幼兒,兩兩為一組,舉起手組成一個門的形狀,并用這個門來作為山洞內外的分界線。扮演小兔子的幼兒有兩個,一個在山洞外面,另一個在山洞里面。扮演大灰狼的幼兒有一個,其主要的目標就是追逐山洞外面的小兔子,捉到了之后就可以與其進行角色互換。
此時,教師就可以秉承上述投放布藝玩具的原則,事先為幼兒準備小白兔和大灰狼兩種形象的布藝玩具,讓他們能夠在玩游戲的過程當中,帶著這些玩具,以增加自身的游戲代入感。經過這一操作之后,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大大增加,許多幼兒都爭先恐后地想要扮演小白兔的角色,并且在扮演這一角色的過程當中,得到了有效的體能訓練,并感受到游戲中合作與競爭的樂趣。
2.《美猴王打怪獸》游戲中布藝玩具的投放案例
這一游戲當中同樣有兩大主要的角色,在游戲名稱當中已有體現,一個是美猴王,另一個是怪獸。此時,教師就可以靈活地選擇面目較為猙獰的玩偶,如灰太狼玩偶、黑熊玩偶等等,作為此次游戲中的“怪獸”,然后再選擇美猴王玩偶,來作為此次游戲中的“美猴王”。然后讓扮演美猴王角色的幼兒,帶著美猴王玩偶,以“怪獸”玩偶為目標,利用紙球作為工具,練習投擲目標的動作。當學生投中一次“怪獸”之后,教師就為其計一分。每個學生有五次投擲機會。最后統計,看哪一個學生投中的次數最多,對其進行獎勵。
3.《揪尾巴》游戲中布藝玩具的投放案例
《揪尾巴》這一體育游戲的玩法,主要是讓大班學生拿著不同的有尾巴的布藝玩具,放在身后,然后在游戲場所當中不停地跑動,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僅要保持自己的玩具不掉落在地,同時還要盡量去揪別人的“尾巴”。被揪到尾巴的幼兒就要退出游戲,換人繼續(xù)。
4.《熊和石頭人》游戲中布藝玩具的投放案例
這一游戲主要考驗的是幼兒的應變能力。顧名思義,其中主要有熊這個角色和石頭人等多個角色。教師可以讓幼兒五到七人為一組,通過“黑白配”的方式選出扮演熊的幼兒,并為其配備熊形象的布藝玩具。而其他人則扮演石頭人,在游戲開始之后,緊緊跟隨在熊的背后,做各種動作。熊背對著他們,喊出“熊和石頭人”的口號,當其話音落下之后,扮演石頭人的幼兒們就必須立刻保持在剛才的動作,不能動。此時熊轉過身來,抓住無法保持不動的幼兒。
四、結語
大班幼兒處在幼兒園階段的最后一年當中,即將面臨升學的轉變,此時教師是否能夠在體育游戲中,進行適當的形式創(chuàng)新,讓其能夠收獲更多與人合作的能力,并獲得體能的鍛煉,將會對其終身的發(fā)展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而布藝玩具的投放,就是這樣一種能夠有效改善當前體育游戲現狀的途徑。布藝玩具不僅能夠利用其豐富的形象,讓大班幼兒在游戲中更加投入,有更強烈的代入感,與此同時,還能夠豐富他們的游戲體驗,使他們從對游戲產生厭倦的狀態(tài)中走出來,重新煥發(fā)出對游戲的激情。只有在體育游戲形式得以不斷創(chuàng)新的背景下,我國的幼兒教育水平才能夠獲得持續(xù)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朱曉梅. 自制玩具在大班區(qū)域游戲中的有效利用[J]. 學園, 2014(10):164.
[2]李國琴. 大班開展社會性情感教育的探究——以自制玩具為載體[J]. 教育界, 2013(17):181.
[3]王彥. 生活化游戲材料在大班幼兒區(qū)域游戲中的選擇與運用研究[J]. 好家長, 2016(4).
[4]祝珊水. 大班紙玩具特色區(qū)域的創(chuàng)設與指導研究[J]. 新課程(小學), 2015(9).
[5]國明潔. 玩具及操作性學習方式在大班幼兒數學領域中的作用的實驗研究[J]. 考試周刊, 20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