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蓬勃發展,對推動優秀的文化資源與創意產業相融合起著積極作用,博物館具有獨特的精神內容、文化內容,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瑰寶。文章分析貴州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現狀并提出發展對策,讓貴州省博物館文創產品走進大眾視野并被大家認可。
【關鍵詞】貴州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現狀
1、貴州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發展現狀
1.1規模
貴州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起步比較晚,當時,貴州省博物館展示區僅有100平方米,所展示的主要是貴州省博物館委托部分企業開發的書簽、筆記本。貴州省博物館認真分析故宮博物院與周邊省區博物館開發文創產品的經驗,結合自身特點用心“喚醒”館藏文物,在2018年,貴州省博物館在省內外找尋30多家合作企業,共同開發文創產品,并將文創展區擴大至1000平方米。現在,貴州省博物館的文創展區已經有了兩個文創商店、一個文創書店。
1.2種類
貴州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種類也擴展到300多種。舉例一些省博物館最近比較典型,如以遵義大坪出土的戰國時期蒜頭壺為器型;貴博開發了DIY手繪模具;魚形銅帶鉤‘日利八千萬的字很有意思,博物館還做了這個文物的印章,尋找專業漫畫師,以夜郎武士為主題設計IP形象,推出夜郎主題文創產品、書畫名家類產品等;注冊“貴博文創”品牌,對博物館相關包裝進行專門設計。
1.3購買力
貴州省博物館的館藏文物歷史積淀深厚、本土特色鮮明,是過去時代‘工匠精神的體現。“買文創產品的人越來越多,做文創研發工作也越來越有信心。”貴州省博物館文創部相關負責人江釗說,優秀的文創產品,是了解一個博物館歷史文化最輕便的載體。貴州省博物館作為本地傳統文化物質的匯集地,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責任重大。正因如此,貴州省博物館近年來秉承“將文物帶回家”的文化傳播理念,加大對文創產品的開發力度。
2、貴州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博物館特色不明顯,產品開發缺乏創意
在貴州省博物館大多數都是一些常見商品,1、如有些產品只是把書畫作品或者文物的圖案直接印制在絲巾、抱枕、T恤、文具用品、茶具等物品上;品種雷同,缺乏新鮮感,耳機、調味罐、U盤、紙扇、香爐、書簽、雨傘、杯子等相似產品屢見不鮮,缺乏創造力和想象力,也就失去了文創產品該有的吸引力。有些產品只是對文物實體模擬復制;有些產品與旅游紀念品十分相似,缺乏好的創意。2、價格兩極分化。低檔產品制作粗糙,不夠精美,很難激發觀眾的購買欲;高檔產品雖工藝講究但價格昂貴,令觀眾嘆為觀止,限制了產品的營銷和推廣。
2.2落后的經營管理模式。
如今,貴州省博物館的經營活動還基本沿用20世紀80年代末普遍采用的個體承包制,即由單位的職工進行總體承包后,再對外進行二次轉包。這種方式的好處是,博物館只收取承包金,風險小,收入穩定;弊端是博物館不參與經營管理,致使銷售產品高度雷同,檔次低,質量差,價格虛高。落后的管理體制,單一的銷售渠道已經成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與發展的巨大阻力。現階段,文化創意產品已經成為博物館生動的文化名片,是延伸解讀文物內涵的有效媒介,是博物館最后的展品,也是觀眾帶走的博物館的記憶,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上顯得暗淡和落寞。
2.3缺少足夠資金投入和相關扶持政策
貴州省博物館經費只夠維持日常運營,開發文創產品明顯資金匱乏;在日常運營中,與市場接觸機會較少,導致缺乏營銷經驗;雖然國家出臺了關于博物館相關政策,但是對文創產品開發方面的相關政策法規有待完善,不利于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與支持。
2.4缺乏專業的設計團隊
文化創意產品的核心價值就表現在“創意”上,要實現有趣、有用、有藝術性原則的創意設計,必須要有專業的設計團隊。但是目前從事貴州省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的機構水平參差不齊,且都沒有形成規模,所設計產品還處在貼標、仿制階段,鑰匙、抱枕、筆筒、貼畫等同質化產品隨處可見,缺乏“創意”。再有,一些保守的觀念,固有的利益鏈。貴州博物館內部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人員并不具備行業經驗和設計能力,常常是將文化創意產品等同于普通商品,缺乏選擇適合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合作企業的眼光。
3、貴州省博物館文創產品應對措施
3.1產品發展符合大眾審美
當今,走進博物館接受文化消費的人群以70后為主體,而能夠主動購買文創產品的人群又集中在80后、90后。80后、90后群體具有理念活躍,接受新觀念迅速,網絡思維豐富,喜歡追求“潮”“萌”“酷”“搞笑”等流行元素。因此,在文化創意產品上能夠體現出“有趣”的特點,就能夠首先吸引住消費群體的眼球,贏得市場。例如:故宮博物院開發的“朕亦甚想你”折扇、貓膠帶等,都是將文化創意產品“有趣”的特點加以突出表現的典型案例。還有一點就是讓經過設計的文創產品好看,具有藝術性,一件好的文化創意產品,是要通過精心設計完成的。
3.2營銷渠道多樣化
1、開放貴州省文創商店,豐富其內容。與電商平臺合作,淘寶線上線下齊上陣。2、博物館的很多形象資源具有發展成形象品牌的潛力,我們應積極挖掘品牌潛力,并進行合理規劃,提升其品牌價值。當品牌具有了一定的美譽度和知名度,即可進行品牌授權,不再是通過賣一件或者幾件產品來獲得收益,而是通過授權來獲得更好的收益。3、可以嘗試與企業、協會等社會機構合作來推廣產品,拓寬銷售范圍。
3.3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加大資金支持
2016年是博物館IP運營元年,也意味著文化創意產業在政策和實踐層面正式成為博物館的“標配”,博物館運營全面進入文創時代。從2016年以來,一系列政策法規密集出臺,鼓勵文博創意產業發展。但這些政策針對于發達地區,如北京啊、上海等。因為經濟條件不一樣,很多政策并沒有落實,希望出臺詳細針對貴州省博物館的相關政策,具體包含出資問題、人才培養問題、利潤分配問題、企業合作問題等。
3.4加強人才的引進,鼓勵社會公民參與文創事業
1、貴州省博物館發展文創產業應重視引進專家資源,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策劃開發團隊,引進熟悉市場營銷的商業經營人才。2、貴州省博物館要注重自我開發與合作開發相結合,與文化創意設計類高校或院系、熱衷于文化產業的企業合作,建立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要善于發揮館內專業人才的作用,并拓展館外的公共智慧,擴大博物館的社會影響力。3、博物館是創造力的孵化器,人才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靈魂,不僅要立足學歷教育、在職培訓、終身培訓,更要拓展人才開發途徑。4、舉辦文創大賽,鼓勵和調動全社會廣泛參與文創事業。
4、總結
博物館作為公益類文化文物單位,是中華優質文化資源的集中保存地,是傳統文化研究人才的集聚貯存地,因此更應該利用博物館館藏優勢,利用藏品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底蘊,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精髓創意設計到文化創意產品當中。貴州省博物館作為本地傳統文化物質的匯集地,發展文化創意產品,在傳承傳統文化方面責任重大。
【參考文獻】
[1]高敏,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營銷策略——以故宮文創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8
[2]楊木生、范瀅,基于網絡文化的文創品牌形象年輕化塑造研究.[J].電子商務.2017
[3] 李昕蒙,西安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研究[D] 西北大學,2018
作者簡介:黃龍穎(1997-),女,苗族,貴州省遵義市人,貴州師范學院旅游文化學院16級文化產業管理班本科學生。
基金項目:貴州師范學院2019年度大學生自主科研項目“貴州省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發展現狀及對策探析”(項目編號:2019DXS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