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家庭不僅是相伴每個人一生的環境,也是每個人心靈的港灣,家庭教育的立法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國大陸地區尚沒有相關立法,臺灣地區在此已經有了相關立法,文章借鑒臺灣及海外的一些做法,以期能為我國的家庭教育立法提出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 家庭教育 借鑒 完善
一、我國家庭教育立法沿革
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園地,是我們勞累時最溫暖的歸宿。近40年來,對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西方國家越來越重視。家庭教育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影響深遠。1989年聯合國宣布將1994年定為國際家庭年,而后又將每年5月15日定為國際家庭日,由此引起各國政府對于家庭的重視。世界先進各國都已經認識到,一個個充滿活力的家庭是國家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臺灣地區立法院于2003年通過了已經被臺灣地區民眾倡導十年的家庭教育法。經過臺灣地區領導人公布后實施,臺灣地區家庭立法的目的在于,促進國民家庭幸福,促進家庭溫暖,以推動社會和諧。家庭教育法的內容包括親子教育、倫理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等。通過家庭教育中心、社會各級教育機構、各級學校和大眾傳播機構推進家庭教育法的實施。
我國最早的家庭教育立法始于晚清政府,2019年教育部提出了對于家庭教育需要提高重視,學術界應當加強對于家庭教育立法的理論研究。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社會轉型加快,家庭結構也在發生變化,這也對家庭教育的立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國家庭教育立法存在的問題
我國尚沒有相關家庭教育立法,關于我國家庭教育立法可能產生的問題首先是,應該由什么部門為立法主體,我國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均衡,這也為調研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為了家庭教育立法,勢必需要進行大量的調研考察工作,那么如何盡可能的面面俱到地考慮到各地區的不同情況,也是個較為困難的問題。然后我國大陸地區幅員遼闊,很難像臺灣地區設立覆蓋面較廣的社會教育機構,城鄉發展的不均衡,對于家庭教育的需求也就不同,那么以何種機構推進家庭立法的實施,這也是立法需要明確的地方。從古代的家風家訓以及家丑不可外揚的理念的影響下,人們多少都會認為,法律很難進家門,只要沒有家暴,一般的情況下法律很難管到家里的事情,因此,如何把握好立法干預的度,也是個重要的問題。無論是在機關還是基層組織,家庭教育法的推進需要一大批專業人員,如何明確他們的職業資格,以及在家庭教育法中的地位,也是以后立法需要明確的。
三、家庭教育立法相關經驗
(一)臺灣地區家庭教育法主要內容
臺灣家庭教育法第一條明確了本法的立法目的是,促進家庭生活幸福,營造幸福家庭的同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立法范圍上予以了一定程度上的明確。而后確定了家庭教育的主管機關職責,各級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同時也明晰了行政相對人在立法過程中所享有的權利。在推進家庭教育法推進的過程中,臺灣地區各級行政機關建立了咨詢委員會,由相應的行政機關聘請一些專家學者組成,考核行政機關在推進家庭立法過程中履行職責的情況,并對社會各界在家庭立法中產生的問題給予相應的咨詢。
臺灣家庭教育法第七條規定設立了臺灣各市縣的家庭教育中心的職責和人員選聘,通過明確家庭教育中心在家庭教育業務中的地位,促進家庭教育法的專業化進程。同時由主管機關確立家庭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員專業資格,推行相應的培訓辦法,促進更多的社會有志青年投身于家庭教育這一行業中來。臺灣家庭教育法第八條中,明確了學校在家庭教育立法推行過程中的職責,學校伴隨我們每個人的青春時代,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教育基地,這一點有利于推進家庭和學校的合作。臺灣家庭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了,高中以下的學校,每學年應當在正式課程以外實施四小時以上的家庭教育活動及課程。通過一定時間段的課程規定,有利于從質量上保證家庭教育法的推行。
在促進家校合作的同時,臺灣家庭教育法規定了學校在家庭教育法中的地位。學校的教育對于我們每個人都十分重要,在我們走出社會以前,學校對于我們的人生價值觀養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有利于更好地構建家庭教育法的體系。在走出學校后,臺灣社會通過婚前教育,促進人們樹立正確的婚戀愛情觀,從基礎上構建和諧家庭。最后,臺灣的家庭教育經費列入教育經費中,專款支出。從根本上保障家庭教育法的推行。客觀來說,臺灣地區的家庭教育法體系以行政機關為主導,以行政機關、社會家庭教育中心、學校構筑了一個較為完善推進體系。
(二)新加坡家庭政策主要內容
新加坡的家庭教育由專門的社會福利機關主管,新加坡歷來家庭和諧價值,到了2012年的政府部門組改,新加坡設立了社會與家庭發展部,這也是從一個方面回應了聯合國以家庭為核心的改革。同時新加坡積極制定相應政策,將家庭教育的核心價值貫穿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新加坡的家庭教育體系有兩大方面,一是公民教育體系,以一般公民為教育對象,加強公民對于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促進更多的和諧家庭建立。另一體系是社會福利體系,對一些社會發展遇到困境的人予以基本生活補助。促進家庭和個人本身度過難關的能力。減少社會矛盾的同時落實以家庭為核心的政策,幫助生活困難者,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措施。
新加坡的家庭教育政策關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給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從孩童到婚戀都有相應的政策,以預防教育為主,強化每個家庭對政策的認識,同時使公民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價值觀,促進家庭和諧穩定發展。新加坡重視網絡的應用,不同的網站向不同的年齡段人群,網絡發達的今天,傳遞家庭教育法的核心理念是比較方便的,還可以節省很多的普法成本,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
四、關于我國家庭教育立法的構想
(一)確立家庭教育主管機關
家庭教育的推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努力,因此,確立主管機關很有必要,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家庭教育主管機關,在日后的家庭教育法推行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相關經費到專業人員管理再到家庭教育法推行過程中相關問題咨詢,主管機關都是“主心骨”。明確了主管機關的職責和權限,對于家庭教育法的穩定發展十分重要。
(二)發揮學校和社區居委會的作用
我國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同屬于一個國家,但是我國大陸地區幅員遼闊,很難像臺灣地區一樣設立覆蓋面較廣的家庭教育中心。對于我們來說,和我們關系密切的就是學校和社區的居委會,平時生活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和居委會打交道,若有孤兒或者獨居老人,那么居委會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居委會大媽作為一個令人尊敬的角色已經深入人心,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社區居委會在日后家庭教育法中的重要地位,日后的立法中不能忽視社區居委會的作用。
學校基本上伴隨了我們從孩童到到青年時代,可以說一個人一生中重要的價值觀養成都在學校。本科畢業讀研讀博,終身學習的理念在今天已經深入人心。學校在家庭教育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家庭教育不只是一個家庭的事情,它和學校及社會密不可分,在家庭教育立法中,構筑家庭學校和居委會的聯動體系十分必要。
(三)建立專門的人才隊伍
家庭教育法的推進離不開專門的人才隊伍建設,只有完善的制度建設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家庭教育行業中來,由主管機關制定相應的人員任職資格,以學校和社區為主,輔以相應社會機構建立一個較為完善的人員結構。家庭教育的工作人員需要專門化和制度化建設,一直專門的人才隊伍有利于基層普法的宣傳,也有利于家庭教育法的更好推行。只有這樣,才能構造一個較為完善的立法體系。
【參考文獻】
[1] 吳明玨 張雅淳 黃遒毓《澳洲與新加坡的家庭政策發展與家庭教育策略-經驗與啟示》,載《臺灣人類與發展與家庭學報》2013年第15期。
[2] 蔣帆 董安靜:《家庭立法價值:價值、困難與策略》,載《青少年學刊》2019年第4期。
[3] 趙宵冉 李海云:《我國家庭立法中的問題與對策》,載《少年兒童研究》2019年第6期。
[4] 林水木:《家庭教育法對學校教育的沖擊》,載《臺灣學校行政》2005年第39期。
作者簡介:陸俊昊( 1992-) 男,漢, 廣西象州人,海南大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