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茹 曾杰麗
摘? ? 要: 航天精神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航天精神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對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大學生 “四個自信”及弘揚中國精神具有重要作用。結合學校特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已初步構建“航天+綱要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推進航天精神進課堂,重點打造以 “國情、校情、航天情”為主題的航天特色實踐活動。
關鍵詞: 航天精神?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 教學應用
一、航天精神的基本內涵
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進偉大的事業。我國航天事業在取得一系列輝煌成就的同時,孕育出了偉大的航天精神。航天精神本質上是報效祖國、甘于奉獻的愛國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實干精神,同舟共濟、大力協同的團結協作精神,敢于創新、勇攀高峰的進取精神和科學求實、嚴慎細實的敬業精神。在航天事業60多年的實踐中,相繼孕育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的航天傳統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以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正是航天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寫照。
二、航天精神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運用的現實價值
航天精神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而且這一資源更富有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將航天精神運用到“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可以切實增強“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內容的時代感、吸引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具體來說,航天精神將在以下幾個方面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一)對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
作為一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擔負著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任務。在文化、價值觀念多元化背景下,如何加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之內化為自身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身的自覺行動,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臨的重要課題。
對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來說,除了幫助學生弄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發展過程、闡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外,更重要的是“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①,只有這樣才能內化為大學生的精神追求,外化為大學生的實際行動。
航天精神是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抽象走向具體進而實現心理內化的重要途徑。一方面,廣大航天人以科技強國、航天報國為神圣使命,在工作中大力發揚嚴慎細實、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和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精神,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追求,是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彰顯。另一方面,航天精神孕育并融入航天事業6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航天精神的可貴之處,在于細微之處見偉大,實干之處見精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為航天夢而努力奮斗的事跡是闡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的素材。通過這些航天事跡,學生接觸到的不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抽象的內涵,而是鮮活、生動的范例,更有利于學生感悟和踐行。
(二)對增強大學生“四個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增強大學生“四個自信”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擔負的重要任務。習近平在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中強調:“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②
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中融入“四個自信”教育,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梳理近代以來中國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而進行的艱苦探索歷程,聯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國內外環境,說明歷史和人民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要性;二是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的歷史淵源,說明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三是結合中國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巨大成就,說明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的正確性,使學生懂得“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集中體現了我國的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充分展示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彰顯了堅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對激發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提升大學生的“四個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三)對弘揚中國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弘揚和傳承中國精神,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擔負的另一項重要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中曾強調思政課要“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③。
60余載航天事業的發展史,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鑄就了偉大的航天精神。中國航天精神既繼承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具有激昂向上的革命精神基因和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神標識,彰顯了崇高的愛國主義傳統、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奮斗精神和偉大的創新精神。可以說,中國精神的豐富內涵在航天精神中得到充分的展現。航天精神是弘揚中國精神極好的素材,大學生可以從對航天精神的理解、領悟中增強對中國精神的認同,并自覺傳承和弘揚。
三、航天精神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運用的實踐探索
我校為廣西唯一一所具有航天特色的高等院校。結合學校特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已初步構建“航天+綱要課”混合式教學模式。
(一)航天精神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一門從歷史教育角度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結合“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的這一特點,在教學設計上以中國航天發展史為切入點講述航天精神的生成過程,在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為“航天夢”奮斗的事跡中讓大學生感受航天精神的可貴,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一般認識邏輯過程。
中國航天事業60多年的輝煌成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重大成果。故有關中國航天發展史、中國航天輝煌成就和航天精神等內容穿插在涉及社會主義現代化成就的章節中講授。本課程涉及社會主義現代化成就的共有三章: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分別講述了社會主義建設曲折發展時期(1956-1976)、改革開放以來及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具體安排如下:
在第九章第三節第二目“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文化、教育、醫療、科技事業的發展”這一部分講述中國早期航天事業的艱難起步及取得的重大成果,然后導入“航天傳統精神”和“兩彈一星”精神的介紹。通過案例“錢學森人生的五次選擇”展示他科技報國的圓夢歷程,對大學生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在第十章第四節第四目“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巨大進展”這一部分講述載人航天發展的輝煌成就,由載人航天輝煌成就導入“載人航天精神”:在比世界航天大國起步晚30多年的情況下,廣大航天員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從1992年決定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到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僅僅用了十余年間就實現了千年飛天的夢想。
在第十一章第二節第一目“極不平凡的五年”這一部分介紹新時代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介紹建設航天強國目標的確定及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從嫦娥探月到“天宮”飛天,從悟空探秘到“天眼”探空,從墨子“傳信”到北斗“組網”。最后是描繪中國航天事業未來發展藍圖。
(二)航天精神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實踐教學中的運用
在實踐教學中,“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開展以“國情、校情、航天情”為主題的航天特色實踐活動,依托校園航天景觀、校史館,以“四個一”環節創設實踐情境,即“拍一部航天人故事的微視頻”“朗誦一首歌頌航天精神的詩歌”“制作一個航天發展歷史的PPT”“繪一版航天成就的電子板報”。學生自行組建多個實踐小組,在“四個一”當中選擇其中一種形式參與實踐教學,然后在實踐展示課上由教師安排對每個實踐小組的實踐成果進行展示,并由每位小組派一位代表對自己的實踐作品進行介紹。
通過開展以“國情、校情、航天情”為主題的航天特色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中國近現代航天發展的歷史與成就,了解學校辦學的航天特色,培養大學生愛國、愛校的情感,發自內心地產生航天情結:對航天事業的熱愛之情,對中國航天事業取得偉大成就和身在航天院校的自豪之情,對偉大航天人物、航天英雄的崇敬之情,對傳承弘揚航天精神的責任之情;讓大學生體驗廣大航天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于攀登的精神,做勇擔時代重任、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注釋:
①習近平.在上海考察調研的講話[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524/c1001-25060582.html,2014.5.24.
②③習近平.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EB/OL]. http: //news.cctv.com/2019/03/18/ARTIQfuAgYriqdIP8wfUsz Ce190318.shtml?spm=C94212.PV1fmvPpJkJY.S71844.135,2019. 3.18.
基金項目:2019年廣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資助項目“夯實基礎,深化內涵,打造‘航天+思政課混合式課堂”;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六大數字化平臺多維驅動的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號:2016JGB407);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重點課程建設項目“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