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斌
摘要:在培養學生思維、邏輯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素質上,語文這一基礎學科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中職語文教學應在課程性質、課程理念和課程設置以及課程目標上,綜合體現其所具有的人文關懷。
關鍵詞:中職語文;人文性教學;實施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31-0013-01
社會發展需要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相互輔。如果說前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車輪,那么后者則是對社會發展起引領作用的航標。但是,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們過度強調科學精神的重要性,且十分注重物質生活,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文精神的衰落甚至是缺失。因此,當前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要尋求傳承、弘揚和重建人文精神的途徑。中職階段是學生形成個體獨立意識的重要時期,我們不僅要注重培育其人文精神,更要將語文這一承載人文教育的主陣地開拓出來。
1.存在于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不足
1.1 過度強調語文的工具性。
作為一門人文學科,語文擁有極其豐富的人文內容,但其工具性因分數的原因被過分強調。文本因受到教師的肢解,而無法展現其所具有的音樂美、情境美和精神美。如此一來,記憶、理解和概括等能力的培養成為了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缺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長此以往,學生漸失對語文的興趣,只為分數而戰。
1.2 將人文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
“文以載道”是傳統語文教育的核心,這等同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理念和政治理念的強行灌輸,是語文教學脫離了情感體驗和生活實際,缺乏生機與活力。
1.3 人文教育與文本實際相脫離。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對作品思想內涵的講述超過了對文本形象性、情感性和作家人格操守等方面的培養。這樣一種與語言和文本相脫離了的語文教學根本毫無興趣可言。例如忽略詩歌的音韻美等。
2.中職語文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的策略
2.1 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語文學習是新知識與學生原有知識的碰撞融合,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較高水平的思維活動,而不僅僅是識記能力。而作為教師則應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注重引導學生,讓他們的思維在課堂上動起來。但是這種引導必須有針對性并符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在《項鏈》這篇小說中,瑪蒂爾德雖然受到了資本主義世界觀的腐蝕,但是她就沒有自己的可愛之處了嗎?這是我們可以調動學生進行情景劇表演,并充分體驗瑪蒂爾德勇敢地承認錯誤并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的過程,這是何等的高尚!若我們仍以傳統的方式教學,用政治眼光看待這個不行的女人,那我們從中收獲的東西將千差萬別。由此可見,教師在開展人文教育時,要注重對語文教學人文性的提升,努力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根據實際情況,努力創新。
2.2 加強語文教學與生活的聯系。
學生只有進行主體性活動,才能在實踐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才能實現從認知到領悟的跨越。要想培養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需要在實踐中實現。建構主義指出,學習是學習者自我認知建構的過程,知識不是被動地輸入到學習者的頭腦中的,而是需要學生主動去構建知識體系,實現對知識的自我解讀。這樣一來,學生在生活的同時學習語文則不失為一個很好的選擇,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收集各種資料,并將其轉化為知識,并因此培養自己學習語文的能力,學生應該學會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收集各種有用的材料,隨時隨地把握學習語文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支持者和指導者,幫助學生充分了解研究性學習的好處,進而使其終身受益。例如在學習《南州六月荔枝丹》時,其中引用的如“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這一類的古詩文應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其與荔枝進行對比便可豁然開朗。其實,生活即語文,語文離不開我們的實際生活。
2.3 重視對作品的賞析。
優秀的文學作品就像一面鏡子,可以反映社會現實,體現社會良知。好的文章亦能啟迪智慧,滋補精神,所以引導學生多看優秀的文學作品,既能培養藝術情操,也能變相地考察社會。其實,語文教學應該是自由、靈活的,讓學生在閱讀的海洋中暢游,久而久之,可以純潔其品性,提高其文學修養。如果我們在語文教學中一味地采用傳統理念,尤其是過分地干預學生對作品的理解,那么,再美的文章學起來也味同嚼蠟,苦不堪言。讓學生在細細品讀中,感受其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李煜的詞,如果我們不能知人論世,細細品讀,很可能認為作者只是無病呻吟,而忽略其中潛在的亡國之痛。再者,學生在學習《愚溪詩序》時,可從被柳宗元冠以“愚”名的客觀景物入手,在仔細品味之后,我們便發現,這篇序言其實表達的是作者的憤激之情;另外,在學生學習《荷塘月色》時,教師可引導其在欣賞荷塘美景的同時,品味“另一世界”的不同,進而理解作者為何追求靈魂清凈的境界。
教育即教書育人,其本質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這離不開語文課堂的輔助。作為新時期的中職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將人文主義精神與教學相結合,爭取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劉潤平.淺談中職語文人文教育的策略[J].亞太教育,2015(31):168-168.
[2]馮菊莉.對中職語文閱讀教學與人文教育的析解[J].課外語文,2015(16):158-158.
[3]王沁.中職語文教學中重構人文教育的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