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同
【摘 要】在以翻轉課堂等新課堂教學模式授課越來越多的背景下,梳理了傳統的課堂教學督導出現的不懂督導、重督輕導等不相適應的情形。為繼續發揮好督導組在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的關鍵作用,提高教學質量,分析了相關成因,探討提出了轉變督導理念、完善督導體制機制、創新督導方法和督導結果運用的思路。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學督導;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 G64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1-012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1.058
0 引言
教學督導是保障證教學質量以及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和嚴格化的需要,深入課堂進行教學督導是其重要形式。新時代,微課、慕課、SPOC翻轉課堂等新課堂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多在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這類應用型本科高校逐漸推廣,這種模式把“課堂授課聽講+課后作業練習”轉變為“課前自主學習+課堂答疑探究”。為適應課堂教學模式新變化,教學督導組也應梳理問題,改革創新,順應變化,繼續發揮其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的主導作用。
1 傳統課堂教學督導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有限的課時內滿堂灌輸,學生被動接受。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我校督導員對課堂教學的督導模式基本是隨堂聽課,課后點評和打分。從實際操作看,往往存在重督輕導、不便督導、不易督導,甚至不懂督導等問題。
1.1 重督輕導
就督導而言,督為表,導為里。“督”更多的只是面向教師是否按時上下課、PPT制作利用是否得當、板書是否優美、課堂管理是否到位等,僅能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和形式,屬于“保底線”的范疇。“導”則是要指出授課教師存在的問題與改進的建議,是“督”的升華,屬于“重質量”的范疇。盡管課堂教學督導工作的最終目標是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囿于課間時間較短等因素,工作中仍然存在重督輕導,甚至督而不導的現象,督導的實效和意義大打折扣。
1.2 不便督導
不便督導主要是指人際關系約束下,督導員難以客觀反饋。我校屬于獨立院校,督導員大多數與授課教師相互熟識,難免出現“不好意思”或“不夠意思”的情況,即使督導中發現了個別較為嚴重的問題,甚至構成了一般教學事故或嚴重教學事故,也從人情等角度出發,不向授課教師所在部門和教務處上報相關情況[1]。這種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做法,維護了授課教師的利益,卻嚴重損害了學生的利益和學校的聲譽。
1.3 不易督導
不易督導主要是指對教師教學成效究竟如何,對學生掌握吸收究竟多少,難以科學的定量刻畫,而在成果導向的教育(OBE 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下的人才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特別關注學生通過教育過程后所取得的學習成果。課堂督導發生在教學過程中,但教學效果在教學結束才顯現,督導員只能從教學行為推理出教學效果,評定出相應等級和分數。評定還容易其他受到很多因素制約,難以公正客觀,例如,有些授課教師會在發現督導員聽課后調整授課狀態,把更好的一面“表演”給督導員看。
1.4 不懂督導
督導員大多是校內專任教師或少量校外老專家,基本屬于教學能手,對教學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但很多督導員并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特別是對翻轉課堂等新的課堂教學模式,自身授課實踐也并不充分,甚至不甚了解,無法督導。此外,雖然督導員一般只聽所屬學科的課程,但各個專業都精通也不現實。課程類別不同,課時分配,授課老師對課程知識點的理解,授課對象的不同,都將直接影響教學的方式方法,督導員很難對所有這些都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控。
2 混合式課堂教學的督導實踐
2.1 更新督導理念
新時代,現代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已開始深度融合。特別是利用微課、MOOC等資源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等教學模式,契合成果導向的教育理念,已被普遍采納和接受。在傳統的刻板課堂教學模式被逐漸革新甚至顛覆的情況下,課堂教學督導的方式方法也必須緊跟時代步伐,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教而無類”逐漸成為教育的普遍現象。就教學督導工作而言,在保障教學質量這個中心任務不變的情況下,督導員要率先做出改變。不但要加強學習,更要率先垂范,開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踐,并摸索出適合本校或本專業學生的可供推廣的教育教學經驗。
2.2 完善督導體制機制
為保障教學督導體系有效運轉,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我校已經制定相關督導制度和相關標準。其中《督導工作條例》它明確了督導工作的目的與任務、權利及職責等。相關標準包括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課程教學成效評價標準、實踐教學評價標準等。我校督導組還形成了一套相對完善的檔案管理、定期會議、教學研討、信息反饋等督導工作機制[2]。整體而言,這些體制機制發揮了較好作用,但不完善之處也恰恰產生了上述諸多問題。最重要的是督導員選聘、培訓[3]以及課堂教學評價標準需要完善。教學能力過硬、教學理念和實踐契合現代混合式教學模式、督導評價客觀公正、勇于將嚴重教學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指正等特質,應成為督導員選聘和培訓的主要依據。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不能統一化和固定化,對不同課堂教學模式要認真研究,制定相適應的評價標準,并隨著認知的深入及時調整賦分類別和相應分值。
2.3 創新督導方法
為扭轉重督輕導,更多發揮督導中指導的職能,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從關愛教師的角度出發,充分理解和尊重教師。課堂督導不是領導視察,要端正心態,抱著虛心和互相幫助的心態去聽課、評課,善于發現教師身上的好方法;二是匯總督導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召開較大范圍的研討會,共同研究問題成因及解決對策;三是總結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將先進經驗做法向全校推廣。推廣的形式可以多樣,既可以在辦公系統OA中發布簡報,又可以寫成典型案例在本校刊物或網站上發表,還可以定期組織優秀教師開展教學示范課[4]。面向全校的教學示范課,可以讓其他教師觀摩學習優秀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有利于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2.4 重視督導結果運用
對于應用型本科高校而言,教師教學質量的高低是衡量教師業務能力的重要標尺。督導結果的有效運用,能樹立督導的權威,強化督導的導向和激勵功能。督導結果使用有效與否,關乎督導的成敗,是督導的關鍵一環。將課堂教學督導結果和教師的課時費標準、職稱晉升、崗位考核和榮譽獎勵等相結合,是督導結果運用的主要形式,結合的越多越緊密,教師的課堂教學態度越端正、教學能力越高。通過切實落實獎優罰劣,形成強大的外力,促使教師樂于教學、潛心教學,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切實讓學生學有所得。
3 結束語
課堂教學方法在新時代已經出現了明顯變化,以翻轉課堂等新課堂教學模式授課的課堂越來越多,傳統的課堂教學督導已經逐漸出現了不懂督導、重督輕導等不相適應的情形。為繼續發揮好督導組在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分析相關成因,探討提出了轉變督導理念,完善督導員選聘和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創新督導方法及結果運用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吳志強.OBE理念下高校課堂教學督導與評價[J].文教資料,2019年17期.
[2]李勃.探討“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的教學督導工作[J].教育教學論壇,2019年34期.
[3]陳偉萍.新時代高校教學督導困境與消解路徑[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20卷第2期.
[4]鐘湘娥.職教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督導工作淺談[J].才智,2019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