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喜
摘 要:為了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應該研究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充分利用多媒體,增強數學教學趣味;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置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做好監督評價,激勵學生努力向上。
關鍵詞:小學數學; 學習興趣; 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0-071-00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筆者認為,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增強數學教學趣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來優化數學教學趣味性,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教學,促使課堂更加生動、形象,教學內容更加直觀。例如在小學數學“四邊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個關于本學校的俯視圖,然后為學生簡單講解四邊形的特點,并讓學生在俯視圖中尋找到“四邊形”,如籃球場、地板地磚、教學樓等等。通過多媒體形象化教學內容,必然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升數學學生興趣。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創設教學情境,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教學《分類》時,我首先讓學生拿出課前已準備的自己最喜愛的東西[玩具(汽車、火車、坦克、手槍……),圖片(奧特曼、機器人、孫悟空、哪吒……),水果(蘋果、梨子、香蕉、桔子……)],提問:“同學們都帶來了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東西,應該怎樣分類擺放呢?”學生興趣盎然,各抒己見。生1:把這些東西都放在一起。生2:擺整齊。生3: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生4:把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教師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導入課題,探求新知。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把學生帶來的東西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理由,總結分類的方法。各小組操作完后,小組代表匯報結果,生1:我們組整理玩具有:汽車、火車、手槍……生2:我們組整理圖片有:奧特曼、機器人、哪吒……生3:我們組整理水果有:蘋果、梨子、香蕉……(學生回答分類理由和方法時,教師適時引導,及時地給予肯定和評價。)師:各小組再按不同標準把東西分類細化。各小組操作完后,小組代表匯報結果,生1:我們把汽車放一起,把火車放一起……生2:我們把奧特曼放一起,把機器人放一起……生3:我們把梨子放一起,把蘋果放一起……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三、設置游戲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習
“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學生都喜歡做游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探索,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學《擲一擲》時,我首先告訴同學們,老師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個摸球的游戲。教師手上拿的紙盒里裝著標有數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個,請你來閉著眼睛隨手摸一個球,可能摸到幾號球呢?(教師搖晃盒內的球后,請一個學生閉眼摸一個,同時請學生們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幾號球?)生1:他摸到的是6號,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號,也可能摸到3號,生3:我看他說不定摸到的是4號或5號或6號。(學生猜后,教師讓摸球的學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對的同學歡呼雀躍)師:想一想,我們能事先確定摸到幾號球嗎?生1:不能,1號到6號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個球被摸到的機會是一樣的。師: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號,那么我們可以怎么辦?生1:多放幾個6號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號球。師:為什么?生:因為每個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個球不是6號,就有可能摸到這個球,如果全部是6號,隨便你怎樣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號。創設以游戲情境為主線,讓學生在玩中體驗和理解“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認識“預測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應用價值,初步掌握“預測某一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學生而言,他們沒有等待知識的傳遞,主動建構了知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于老師而言,沒有去填“鴨子”,只是為學生主動學習創設多種學習條件,營造了一個人性化的課堂氛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能力。
四、做好監督評價,激勵學生努力向上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制力會弱一些,教師要做好監督和評價,這樣才能激勵學生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是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濫竽充數的情況,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監督好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認真對待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學習《因數和倍數》這一新課題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檢測學生的學習結果,監督學生學習,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24和12”,“36和12”等數字,讓學生判斷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只有學生能真正落實小組合作學習,才能從學習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并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意識。另外,教師對學生每節課的學習成果也要給出評價,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榜樣,激勵學生努力、向上;另一方面教師給予學生評價就是在告訴學生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會變得很明朗,學生也能找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學習中有更大進步。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學習是一個長期積淀的過程,教師必須要注重教育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設計出針對性的教學技巧,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個方面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真正放開約束盡情學習,增強學習趣味,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