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閱讀教學面臨著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問題——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在閱讀中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這一觀點被提及的次數越來越多,越來越被重視。本文從小學閱讀教學中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現狀出發,探索更新的、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努力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能力;方法策略
人類的生活總是離不開語言,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其一生的發展,關系到學生未來的成功。口語交際是考查學生思維能力、言語組織能力、表達能力、現場應變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果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就會影響他們未來的人際關系,甚至求職、就業。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日常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在教學活動及日常生活中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這表達了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和鍛煉的重視。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在教育工作中,不應再把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把重點放在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鍛煉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語言學家、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應該語言和文字并舉,以語言為門徑,以文字為重點,達到語言和文字共同提高的目的。”“撇開語言教文字,這是一種半身不遂的語文教學。”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的訓練十分重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口語交際,既為口語交際訓練搭建了平臺,又有效促進了閱讀理解與感悟。因此,教師應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捕捉口語交際的最佳訓練。只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能力,運用于課堂中的口語交際才能更好地提升口語交際能力。對于每一位老師而言,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任重而道遠。
一、 目前口語交際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尤其是通過閱讀教學提升口語能力方面,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 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重視不足
目前,學生的口語能力不是小學語文考試中考查的重點內容。很多應試教育導向的地區,小學語文教師還在秉持著傳統的教學理念,認為不考的就不是重點,沒有意識到口語能力對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相關的課程內容沒有涉及。
(二) 重理解重寫作輕口語
小學閱讀教學的目標規定“在閱讀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閱讀、作文、基礎知識這三大板塊非常重要。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注意到了三大板塊的積累與運用。但是只有少部分老師會花大量的時間用在口語交際上。平時上課以為學生的回答問題就是在做口語訓練了,從而減少口語交際的訓練。沒有把口語教育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點。很多小學的閱讀課堂中,口語交際教學形同虛設。課堂上的不重視,導致孩子也不去重視。沒有教師的有意識指導,口語交際是不會有進步的。
(三) 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口語交際是需要整合信息、梳理內容,正確表達出來的一個過程。它更能體現出學生的思想與表達的水平處在什么層次,而與單純的回答問題、發言還是不同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教育工作中細心摸索,精心培育,學生的口語表達和交流能力才會逐漸提升。現在口語教學還是傳統的問答形式,這種方式的課堂效率不高,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多時候,老師的教學僅僅出現在練習中才有的專門的口語訓練,訓練的范圍也局限在少數愿意說話的學生當中。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是點名幾個較積極的學生說話,或說一兩個句子。
(四) 學生積累的素材過少,沒有表達的欲望與興趣
一到口語交際的部分,很多同學的態度是很冷的。因為有幾個積極的同學講就行了,或等老師講就好,從來不想積極參與其中。一是沒有表達的欲望,對說話的類型題提不起興趣,再就是在生活中很少主動積累素材,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不夠重視,特別是習以為常的現象、社會存在,不能夠以敏銳的觀察力去積累。最后就是不能正確地表達出對一件事物的看法。不僅僅對事物的表面現象不能正確表達,背后的內涵也不能準確把握與表達。
二、 通過閱讀教學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方式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中,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要從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才能有的放矢提升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而為小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強有力的基礎。
(一) 教師要轉變觀念,重視小學閱讀中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觀念的轉變是一切行為的前提。如果還是舊有的觀念,做再多的工作都將徒勞無功。教師要樹立這樣的觀念:
1. 口語交際能力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對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和終身成長都大有裨益的一件事情。
2. 各項考試不考的,不代表是不重要的。不能將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僅僅當成一種形式上的東西。
3. 老師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才是主體,在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閱讀教學中要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二) 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1. 提前確定訓練目標,分小組練習
每次閱讀教學之前,教師要提早布置口語交際的準備工作。根據口語交際題目的要求,不同的內容應有不同形式的準備工作。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人數進行分組,每個小組指定或者民主選舉出一個小組長。每次上課之前小組長要督促小組成員完成老師交代的準備任務,并提前通知學生什么時間閱讀什么內容,口語交際的目標是什么,該準備哪些物品。
2. 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小學生還處在童年時期,對于抽象的說教不感興趣,他們更愿意接受新奇、形象的事物。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讓課堂氛圍更加輕松。例如,在進行《七月的天山》(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學習時,一開始教師引導學生通讀一遍課文,這樣能讓學生簡單熟悉課文內容,同時也能鍛煉閱讀能力。接下來教師給學生擴展一下新的知識。如果有條件,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放一些天山的照片或者視頻,讓學生真實感受書中描繪的情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在接下來的口語交際訓練中就能更加真切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3. 分組開展朗讀會,激發學生朗讀熱情
對于一篇新的課文,學生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進行大聲朗讀。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語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一舉多得。在朗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把課文讀好,字音要讀對、語句要通順、整體流利、語氣恰當。
我們知道,多讓學生登臺,可以鍛煉學生的膽量,增強學生抗壓的能力。因此,可以組織課文朗誦會或自選作品、古詩詞的朗誦會,諸如《山行》《望天門山》這些古詩。同學們每四人為一小組,你讀我聽我讀你聽,相互切磋點評,彼此取長補短。教師要適時調動學生的表演氛圍,可以是鏗鏘有力,也可以是抑揚頓挫,還可以是聲情并茂。有了這樣的閱讀基礎為學生的口語表達做了很好的鋪墊。
4. 營造“說”的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教授什么內容,提高學生的興趣都是教師首先要修煉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口語能力的教學更是如此。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的上課方式——教師講學生聽——勢必會挫敗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教師應該探索新的課型。口語的練習課應該是既活潑又有明確要求,既開放又有鮮明主題,既有趣又有正規章法的新型課堂。有一種值得嘗試的方式就是營造“說”的氛圍,為學生安排角色對話,通過情景表演讓學生更加具有沉浸感,在說的同時提升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這一課,教師根據課文設置相應的情景對話。首先,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帝國主義侵華的圖片、視頻等資料,讓學生對周總理時代的社會背景有一個直觀的感知,加深對文章任務情緒和心理的把握;然后,教師確定文章中不同的角色的扮演者,讓學生分別以周總理、伯父、中國巡警、婦女、洋人、校長等角色進行對話。最后,通過多媒體資料和角色對話扮演,教師讓學生表達出對人物觀點的見解,也可以說說對愛國主義的理解。通過這三個步驟,學生突破了僵硬的誦讀,用“說”的方式輕松提升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5. 改編閱讀內容排演小話劇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就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學而有所趣,學而有所樂。如,教學《巨人的花園》一課后,讓學生嘗試排演這個課本劇。學生學習課文后,弄清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對人物的性格品質也有了一定的把握,于是,組織學生準備一些簡單的道具,布置了簡單的舞臺,便指導他們把這個歷史故事演一演,以此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劇中人物性格品質的把握。這樣,通過表演小話劇,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極大樂趣。
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發展的推動者。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并鼓勵學生將這種能力不斷運用到生活中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為此,教師要按學生的發展規律,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設計符合小學不同年級階段的口語交際活動,權衡好語文閱讀教學與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關系,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反復練習中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更多未來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方玲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語文課內外,2019(1):178.
[2]鄭盛能.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J].語文課內外,2018(29):61.
[3]涂艷.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6):99.
[4]胡婉瑛.口語交際能力還要被“擱淺”嗎——試論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9(15):45.
[5]姜祖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9(1):46.
[6]林麗霜.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13):53.
作者簡介:
周桂嫻,廣東省惠州市,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港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