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沖 薛建輝

【摘要】 目的 探究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中策劃-實施-檢查-改進(PDCA)循環的運用意義。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7年第1~4季度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情況, 針對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存在的問題, 運用PDCA循環方法予以質量持續改進, 并從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管理遵從率3個層面對第1~4季度的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水平進行評價。結果 本院2017年第3、4季度西藥房高警示藥品標識正確率分別為96.4%、100.0%, 處方合格率分別為94.3%、97.2%, 管理遵從率分別為92.8%、100.0%, 均明顯高于第1季度的55.2%、76.8%、50.8%,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第1~4季度, 西藥房高警示藥品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管理遵從率呈上升趨勢。結論 PDCA循環對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計劃-實施-檢查-處理循環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0.068
高警示藥品是藥理作用明顯而且迅速, 但是一旦錯誤使用會對患者造成較大傷害, 甚至引起患者死亡的一類藥品。與其他藥品相比, 這一類藥品在臨床使用的過程中發生差錯的幾率相對較低, 但任何小的差錯都會造成較其他藥品更為嚴重的危害。因此, 高警示藥品管理是醫療風險管理最為重要的一項內容[1]。然而, 當前高警示藥品使用中存在的風險尚未引起醫療機構的重視。為提升高警示藥品管理的整體水平, 實現醫療質量的持續改進, 本院嘗試應用PDCA循環對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質量進行持續改進。本研究就以2017年第1~4季度高警示藥品管理工作的調查情況, 分析PDCA循環干預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第1~4季度本院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情況。
1. 2 方法 運用PDCA循環方法對本院2017年第1~4季度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工作予以質量持續改進, 提升藥品管理的水平及安全性。具體如下。
1. 2. 1 計劃階段 現階段, 本院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主要存在如下問題:高警示藥品貯存、處方開具、監控管理等缺乏安全性策略;高警示藥品管理僅停留在高濃度電解質范圍內, 也缺少防止高濃度電解質差錯的管理程序;管理無系統化, 缺少藥品目錄;高警示藥品的統一標識未及時更新或丟失;藥師未對高警示藥品處方進行審核。對此, 制定可行性的高警示藥品管理制度, 使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管理遵從率在12個月內達到合格標準。
1. 2. 2 實施階段 ①完善高警示藥品采購、調劑、儲存、使用等環節的管理制度。②專區擺放, 設立高警示藥品專門的儲存藥架, 并與其他藥品明顯分隔開來;專區設置醒目的警示提示語, 統一高警示藥品標識, 且對高濃度電解質與其他類別的高警示藥品分區擺放。③執行“四查十對”, 對涉及高警示藥品的處方執行“雙人審核、雙人發放”制度, 存在差錯等安全隱患的處方及時聯系醫師進行溝通修改, 發藥時詳細交代高警示藥品使用的注意事項。
1. 2. 3 檢查階段 每個月定期檢查、考核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 每季度對高警示藥品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管理遵從率進行統計, 以此分析高警示藥品管理水平, 確定質量持續改進的可行性。
1. 2. 4 處理階段 匯總每一季度的高警示藥品管理效果, 評價實施對策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不符合標準的分析原因, 提出改進措施。每一季度統計數據, 與上一季度的統計數據進行比較, 對明顯有效的整改措施進行肯定, 對依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以頭腦風暴的形式尋找問題產生的因素, 修訂下一步的實施計劃及改進措施, 并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
1. 3 觀察指標 2017年每個季度檢查一次西藥房高警示藥品標識, 并對涉及使用高警示藥品的處方開展專項點評, 同時對高警示藥品管理的遵從情況進行評價, 分別從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管理遵從率3個層面對本院第1~4季度的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水平進行評價, 并進行比較。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院2017年第3、4季度西藥房高警示藥品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管理遵從率均明顯高于第1季度,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第1~4季度, 西藥房高警示藥品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管理遵從率呈上升趨勢。見表1。
3 討論
醫院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的管理貫穿在臨床診療的整個過程之中, 具體包括處方開具和錄入、藥品貯存和擺放、藥師調劑與藥品交付等。雖然當前應用的標準診療指南和治療方案、計算機輔助系統、自動藥品分發機一定程度上會有效減少高警示藥品使用差錯的發生, 但醫療機構高警示藥品差錯的嚴重危害仍是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早在2008年, 美國醫療安全協會(ISMP)公布了19類高警示藥品, 其中高濃度氯化鈉注射液、抗凝藥物注射液、10%氯化鉀注射液、阿片類麻醉藥、胰島素列居前5位[2-4]。我國高警示藥品管理目前缺少行政性管理規定, 比較權威的綱領性文件《高危藥品分級管理策略及推薦目錄》重點歸納了三個基本原則(降低差錯的可能性、確保差錯可見化、差錯后果最小化)與五個關鍵操作(雙人核對、調劑警示、用藥暫停、核對記錄、患者交接)。本院過去由于缺乏藥學方面的技術監督和支持, 導致高警示藥品管理成為藥事管理的薄弱環節。為有效改進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的水平及質量, 本院遵循三個基本原則和五個關鍵操作的要求, 引入PDCA循環對高警示藥品管理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進行持續地質量改進, 以此達到預期的管理目標。PDCA循環作為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轉方法, 可以通過對所需改進問題的統計數據搜集, 擬定具有針對性的量化管理指標, 全員參與, 集思廣益展開持續質量改進。有研究證實[5, 6], PDCA循環的應用可使醫院高警示藥品管理工作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發展, 其憑借醫療質量及安全的持續改進, 能夠有效促使醫院用藥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本研究針對本院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存在的問題, 運用PDCA循環方法予以質量持續改進, 并從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管理遵從率3個層面對第1~4季度的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水平進行評價, 結果顯示, 第3、4季度高警示藥品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管理遵從率明顯高于第1季度,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第1~4季度, 西藥房高警示藥品標識正確率、處方合格率、管理遵從率呈上升趨勢。說明采用PDCA循環周而復始地進行質量改進, 有助于優化西藥房調劑流程, 降低高警示藥品管理及使用的差錯率。
綜上所述, 西藥房高警示藥品管理運用PDCA循環進行持續質量改進, 能夠規范高警示藥品管理工作的標準和流程, 保障醫療服務水平及患者用藥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范維娜. PDCA循環管理在醫院高危藥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中國衛生產業, 2017, 14(36):80-81.
[2] 黃朝芳, 向軍蓮, 李楊. 加強病區高危藥品用藥安全管理的方法與效果的探討. 中國當代醫藥, 2017, 24(27):98-101.
[3] 徐國勝. 分析PDCA管理法用于藥房高危藥品管理的效果.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7, 17(70):166.
[4] 孫楠, 趙慶賀, 劉俊, 等. 藥師參與病區藥事管理質量考核的實踐與效果.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8, 25(8):55-56.
[5] 郭品, 王昆祥, 李莉, 等. JCI標準下兒童醫院高警示藥品管理質量持續改進的探索與實踐. 昆明醫科大學學報, 2018, 39(11):45-48.
[6] 文建英. PDCA循環模式用于藥劑科藥品管理效果評價. 心理醫生, 2018, 24(30):345-346.
[收稿日期: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