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雅琴
摘要:語文是學生學習的生涯中是較為基礎的一門課程,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加強對學生專業課的教育,為學生日后的生活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專業課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升他們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作出最符合高職院校的教學水準,從根本上提高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語文;語文素養;職業能力;護理能力
一、語文對培養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作用
1.為學生工作和生活提供支撐。高中生在畢業時需要面臨一個重要的選擇,那就是在眾多企業公司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個,在面試之前要準備好自己的個人簡歷和要提交的相關信息,在地球信息和個人簡歷寫作時,都需要學生有較高的語文素養和組織能力,公司負責人通過學生描寫的個人簡歷和驍遞交的相關信息,可以從中獲取該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會對學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認識,如果自己的個人簡歷描寫較為出色,那會贏得面試官的賞識和青睞,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如果自己的簡歷和需要遞交的相關信息描寫的不夠完美,不夠出色,會給面試官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甚至可能會使自己失去這次面試機會。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個人的社交能力也成為現在,在社會中生存的一個競爭力,學生如果具有較高的社交能力,可以幫助自己更好地融入新的工作和新的集體,語文課堂是培養學生口才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主課。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語言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課堂上,教師要增加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反應速度,讓學生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回應。鍛煉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而且可以鍛煉他們的思維邏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改善教學氣氛,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辯論、組織比賽等鍛煉活動,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鍛煉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2.提高審美情趣,培養職業道德。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大量的古典名著,通過閱讀,讓學生領略其中表達出的情感,讓學生領讀其中作者為民、為國、無私奉獻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至關重要。做事之前先做人,是最重要的素養,進而全面提升我國的高職院校教育的整體水平和質量,促進我國教育行業的進步。此外,通過一些朗讀表演活動,也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為社會的穩定和在社會中生存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高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措施
1.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當前的高職語文教學中,一些學校注重培養于學生的專業技能,而忽略了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職業道德素養,既包括學生的為人處世,又包括學生在工作中的職業道德,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專業素能的同時,要更加注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引入一些新的教學理念,改善傳統課堂的乏燥無味,提高學生對于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有一個長遠的目光,在加強技術教育的同時,注重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精神。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素質能力,教師能力在教學中至關重要,教師的能力可以影響著整個班級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高職語文教師需要自身具備更高的能力,和廣泛的語文知識,有著濃厚的語文基礎功底,又了解相關的專業課程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培養人才的長遠目光,高職院校的學生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就業問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服務行業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課的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職業水平,此外,教師和學校要注重課堂的有效性,加強學生的語文教學質量,為學習其他專業技能和專業課程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語文課程老師要定期與專業課程老師進行溝通,了解專業課和社會對于該專業人才的需求,使得語文課在教學的過程中接近社會的需求。
3.開拓實踐渠道,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育部對高職院校的規定和要求,就是在教學中既要注重學生的專業課,又要讓學生參與一些與專業可接近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相似的環境中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在進行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時,教師應結合專業的相關環境,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打造一個相似的實踐環境,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加強他們對于學習的興趣,改善傳統的教學氛圍和教學環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專業課程,介紹一些相關工作的內容,提起他們對于該課程的興趣,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寫作方法和表達情感,通過組織相關的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比如辯論賽,演講等。教師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和提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辯論,讓他們在課程開始之前收集相關的信息,然后進行總結歸納,方便在課堂中進行論證,通過在學校內開展與課程專業有關的實踐活動,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和社會生存能力,為學生在日后的工作和社會中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礎。
此外,學校和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進入相關的企業進行工作,參與更多的社會實踐活動,校外語文實踐是高職院校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課外延伸,教師本著結合實際生活的目的進行語文教學,讓語文教學回歸實際的生活,同時,讓學生進入企業開展自己的專業技能工作,在自己可能未來會工作的崗位上進行相關的實踐工作,比如撰寫方案,計劃書等工作,這些工作都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學校要注重讓學生進入社會,并進行與自己專業相符的一些調查,結合自己的調查數據,編寫相應的計劃書和調查表,多種校外活動可以加強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職業道德。
4.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傳統的語文教學較為單調,在課堂上不能提起學生對于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長期以來,會使得學生缺乏對語文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教室在實際的課堂中,要引入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和目標,并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進行改善,借助多媒體,網絡等進行教學,結合教學的內容,在網絡中搜集相關的信息,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在課堂中進行播放,加強學生對于課堂的興趣,進而提升高職院校語文課堂教學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教育行業和領導要給與高職院校的教育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合理的定位,總結、歸納自己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關的措施,努力最大化的解決存在的問題,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三、總結
總的來說,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運用更加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規律,學校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語文能力素質培養,又要注重專業技能知識的培訓,將語文教學和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素質和專業知識同樣重要,教師要結合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活動,全面為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小群.高職語文教學與學生職業人格培養[J].科學與財富,2018(18).
[2]溫云蘭.高職語文課程文學鑒賞教學研究[J].時代教育,2015(5).
[3]陳錦霞.網絡時代下高職語文案例教學法創新及其運用[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