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鑫
【摘? ?要】? 在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時政資源,提高教學效率。結合時政展開自主學習,圍繞熱點新聞展開辯論,結合時政展開評論活動,這些方法都圍繞時政資源展開,能讓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效率得到一定的提升。
【關鍵詞】? 時政資源;教學效率;初中道德與法制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人們已經(jīng)越來越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接觸世界,形成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不僅要展開知識的教學,更要讓學生提升道德修養(yǎng),促使學生獲得更多做人的道理。我在教學中嘗試將時政新聞融入到教學中,組織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辨析和評論的活動,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利用學到的知識分析這些時政新聞,更能讓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得到提升,進而讓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效率變得更高。
一、自主學習,開展主題探究
初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夠強,但是卻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自主學習的方法,由于其自律性較差,所以自主學習的效率不高。針對這個問題,我嘗試在教學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時政教材作為主題,讓學生上網(wǎng)自主搜索相關的信息,并結合各種問題展開主題探究的活動。這樣能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道德與法治和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指導學生學習“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的時候,我便巧妙地將時政資源引入到了教學中。我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則新聞,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我鼓勵學生閱讀:“398元一罐的美贊臣奶粉,買來卻是贈品!仙桃媽媽感覺被騙……”“‘網(wǎng)上炒期貨實為詐騙!男子被騙近50萬,國美旗下平臺牽涉其中”等新聞,并鼓勵學生思考若干問題:“為什么在網(wǎng)上常常會看到有人受騙上當?shù)男畔⒛兀磕阌X得這些人為何會上當呢?若你是其中的主人公,你會怎樣采用合法的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呢?有沒有什么方法能防患于未然,確保自己有一雙慧眼,不會上當受騙呢?”這些問題促使學生從若干不同的角度入手進行自主學習。首先要了解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什么,從法律上保護自己,了解在上當后該怎樣合法維權。其次要讓學生從思想意識上武裝自己,不要貪小便宜。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基本掌握了學習的關鍵點。我常常鼓勵學生從時政資源中尋找信息,用來輔助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學生逐步掌握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質量也能得到顯著提高。
二、辨析交流,形成正確三觀
初中階段正是促使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階段。在教學中,我嘗試將一些具有辯論價值的時政新聞融合到教學中,組織學生圍繞學到的知識進行辯論活動。學生要嘗試上網(wǎng)搜索更多的信息輔助辯論,又或者進行熱點事件的跟蹤調查,這樣就能讓學生提升分析事物的能力,也能讓學生在辯論和交流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確的三觀。在指導學生學習《關愛你我生命健康》時,我給學生展示新聞“起底權健:一個4歲女孩的死亡揭開了一個百億保健帝國”,并鼓勵學生說說對這則新聞的看法,并展開辯論的活動,說說誰該為這個小女孩的死負責。有的學生認為:“權健出售的抗癌產(chǎn)品不抗癌,這是導致小女孩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也有學生認為:“權健又沒有逼著他們買產(chǎn)品,是他們父母自己要買的,我覺得是父母的無知害死了這個孩子。”還有學生認為:“為何會有這樣宣傳不實的產(chǎn)品問世呢?我覺得監(jiān)督部門也應該負責,要是早點查出來的話,這事情根本就不會出現(xiàn)。”我鼓勵學生各自上網(wǎng)搜索,看看有什么能輔助自己論點的證據(jù),然后再了解一些與之有關的后續(xù)新聞,包括:“‘權健八卦儀汗蒸致人死亡一審被判無責,為何它總能全身而退”等,展開對該事件的跟蹤分析。
在教學中滲透時政新聞能讓學生在了解真善美的同時,也認識到社會中存在各種假惡丑的現(xiàn)象,讓學生認識到要自覺摒棄這些丑惡的行為,完善自己的思想。我還鼓勵學生思考在面對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時候要怎樣處理才更為合理,讓學生的能力得到綜合發(fā)展。
三、賞析評論,升華政治意識
在教學中,我還常常組織學生參與到對于時政新聞的賞析和評論中。在活動中,我鼓勵學生展開跟蹤調查,先自主搜索各種和時政有關的新聞,然后了解社會上的各種不同評價,傾聽不同的聲音。最后再結合自己學到的知識進行客觀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政治意識得到了升華。《全面發(fā)展的小康目標》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小康社會,我國現(xiàn)在處于怎樣的階段,怎樣為全面發(fā)展小康社會做出自己的努力。我給學生展示了新聞“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加快發(fā)展社會事業(yè)——落實兩會精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評述”,并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展開賞析和評論。我鼓勵學生展開自主搜索,看看我國現(xiàn)在處于怎樣的社會,是否已經(jīng)人人都達到了小康的水平。我還鼓勵學生傾聽各種不同的聲音,思考為何我國依然存在不少貧困戶。最后鼓勵學生總結觀點,對什么是小康社會,怎樣提升國民的生活水平進行客觀評價。
在賞析評論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要評論某新聞,不能只傾聽單方面的內容就武斷地做決定,而應該多方位了解后再進行分析,這樣就能讓學生逐步認識到怎樣辯證地思考問題,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識。
在初中道德與法制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了時政資源,利用時政資源豐富了學生的道德與法治學習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辯論、分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提升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黃晨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要做到“三精準”[J].基礎教育研究.2016(14).
[2]潘茂祥.初中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 (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