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思維是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地理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問題式教學用“問題”形式整合相關內容的教學方式。本文選取三個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從地理綜合的三個維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意在問題式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關鍵詞:綜合思維;問題式教學;教學設計
在2017版的新課標中的“教學建議”部分,明確提出了“問題式教學”并以案例說明“問題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可見,“問題式教學”再次被關注和重視。
1 相關概念內涵解析
問題式教學是以“問題”形式整合相關學習內容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方式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地理綜合思維的方式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并建立與“問題”相關的知識結構[1]。
地理綜合思維是指人們運用綜合的觀點認識地理環境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主要表現為要素綜合、時空綜合和地方綜合三個維度[1]。
從二者的定義可以看出,“問題式”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從地理綜合思維的視角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全面、系統和動態的來認識地理環境的綜合思維能力。
本文嘗試基于地理綜合思維的三個維度,依托真實情境設計“主體問題”和“問題鏈條”來構建問題式教學,以實踐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地理綜合思維。
2 基于綜合思維的問題式教學實例
下面以魯教版高中地理為例,選取三個典型案例,從地理綜合思維的三個維度來實踐基于綜合思維的問題式教學。
2.1 基于要素綜合的問題式教學實例
地理各要素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基礎上也會因時,因地而發生變化。因此,從要素綜合視角分析地理事物時,不僅要強調各要素之間關聯性和全面性,還需關注各要素時、空變化[2]。
實例1:主體問題:未來中國怎么來養活自己
學習內容: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
情境:中國以占世界7%的耕地面積,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創造了世界奇跡,這個奇跡的背后便是對耕地資源的保護。據最新統計,我國耕地面積已減少到15.9億畝。美國專家認為,當中國人口達16億時,中國人無法養活自己。
問題鏈條:從地理要素綜合的角度設計問題鏈條來引導學生分析中國環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如,中國怎么來養活自己→中國最多養活多少人→中國適合養活多少人。
該案例關聯情境,以要素之間的聯系為主線構建問題鏈條,展開對地理各要素的綜合分析,明確各要素之間及各要素整體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影響。
2.2 基于要素時空綜合的問題式教學實例
時空綜合是指從時間、空間的角度認識地理事物發生、發展和演化。地理環境各要素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基礎上發生的變化。因此,從時空綜合視角來分析地理事物時,不僅強調各要素的動態變化,仍需關注各要素之間關系[3]。
實例2:主體問題:百年首鋼為何要大搬遷
學習內容: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情境:在北京西部的門頭溝和房山,煤炭資源極為豐富,20世紀初,北京西部開始開采煤炭,并從北京周邊運入鐵礦石發展鋼鐵。2004年,首鋼遷至遷安市。2005年,首鋼京唐鋼鐵廠在曹妃甸建成。在大多數人眼中,首鋼搬遷是因為北京的環保,出乎意料的是環保因素僅僅是其中之一。
問題鏈條:從要素時間和空間綜合角度設計問題鏈條來引導學生分析鋼鐵工業布局主導因素的變化。如,早期首鋼為何選址在北京→后來為何要搬離北京→現在為何要遷至遷安和曹妃甸。
該案例圍繞情境,以地理要素時間變化為主線來設計問題鏈條,在要素綜合基礎上,分析區位因素的時間變化對工業空間布局影響,明確了地理要素的變與不變。
2.3 基于地方綜合的問題式教學實例
地方綜合是指從地方視角來認識地理事物的各要素對區域及區域人地關系影響。從地方綜合視角來分析地理事物,要立足區域,結合地理要素綜合和要素時空綜合,更突出要素對區域及區域人地關系的影響。
實例3:主體問題:死亡之海能否重回繁華之城
學習內容:生態脆弱區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及綜合治理措施。
情境:歷史上的羅布泊曾是人口眾多,頗具規模的古代王國,堪稱是一座“繁華之城”。在20世紀中后期,塔里木河流量減少,羅布泊逐漸干涸,周圍生態環境發生變化,沙漠加速向羅布泊推進,從此,羅布泊成了不毛之地,被稱作“死亡之海”。
問題鏈條:從地方綜合的角度設計問題鏈條來引導學生分析西北荒漠化的原因和措施。如,繁華之城為何消失→死亡之海帶來的影響→重新找回繁華之城。
該案例圍繞“死亡之海能否重回繁華之城”這個問題,基于區域視角,在要素和時空綜合的基礎上,以地理要素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為主線來設計問題鏈條,分析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本文依托情境將相關知識轉化為統領課堂教學的“大問題”和貫穿課堂教學的“小問題”。從地理綜合思維的視角來分析、解決問題時,既要關注三者的各自特點,又要關注三者相互依存的關系,以實現從不同視角訓練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基于地理綜合思維問題式教學旨在體現地理核心素養關于地理教學的基本理念,把地理核心素養與教學實例結合起來,以期更好落實地理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文杰,周維國,張琦.地理“綜合思維”的內涵和特點[J]地理教學,2017,12:14-16.
[3]趙屹莉.基于情境創設的問題式地理教學設計[J]地理教學,2019,6:43-46.
作者簡介
孫阿麗(1983-),女,河南周口,碩士研究生,江蘇省鎮江第一中學,碩士,中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