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小燕 曹培培
【摘 要】混合式教學是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形式,可有效地促進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文章從教學理念及設計、教師角色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三個方面分析了混合式教學的特點,并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進行了實踐探索。
【關鍵詞】高職;混合式教學;在線課程;智慧教室
中圖分類號: G434;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4-017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78
A Brief Analysis of Blended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HAN Xiao-yan1 CAO Pei-pei2
(1.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fice,wu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erce,Wuxi Jiangsu 214153,China;
2.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wu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erce,
Wuxi Jiangsu 214153,China)
【Abstract】Blended teaching is a kind of"online+ offline"teaching form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ed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teaching concept and design,teachers'roletransformation and students' learning style,and takes Wuxi Commerc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practice and explore.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lended learning;Online courses;Smart classroom
1 研究背景
現代高職學生是信息化的一代,對數字化的信息感興趣,但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卻興趣不濃。如果不改變傳統課堂教學中的“填鴨式”、“灌輸式”、“照本宣科式”的教學模式,再不與時俱進,結果就只能導致上課玩手機的“低頭族”越來越多,教學效果大大降低。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經說過:如果我們用昨天的方法教授今天的學生,我們就剝奪了他們的明天。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課堂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高速發展,MOOC(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應運而生,成為全球教育領域里最為炙手可熱的詞匯,甚至有人認為以MOOC為主的在線學習形式將取代傳統的課堂教學。然而,在實際運用中,教育研究者發現,MOOC在帶來便利、開放、豐富課程的同時,還存在一系列不可避免的問題,例如過度的自由化帶來的學生組織性的缺失、學習監管不力、課程認證體系不完善,以及缺少教師人格影響和學習方法的滲透等。于是,教育研究者們開始思考,MOOC能否與傳統課堂結合起來共同發生效用。由此,依托現代網絡技術的混合式教學形式應運而生。
2 研究現狀
混合式教學是基于移動通信設備、網絡學習環境與課堂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情境,是將網絡在線教學和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有機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形式,在線課程與教育教學從相互依附、支撐、促進,向著一體化方向發展。混合式教學具有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方法多樣、教學互動頻繁等特點,既能發揮教師引導、啟發和控制學生學習過程的作用,又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及學習效率,最終提升絕大部分學生學習的深度,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從2001年開始,混合式教學逐漸成為教育界研究熱點之一,也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熱點話題,其學術關注度持續增加。通過中國知網,以“混合式教學”為關鍵詞進行精確檢索可以發現,2009-2018年的10年間,相關研究成果數量達到了3778條,總體呈上升趨勢。以“高職”及“混合式教學”為關鍵詞精確檢索,相關研究成果數量雖然總體也呈上升趨勢,但在近10年間僅檢索到59條,且主要集中于近2年,說明目前高職混合式教學理論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加強。綜合來看,廣大教育研究者目前已經基本達成共識:混合式教學已逐漸成為現代教育教學主流趨勢,成為教學改革常態化手段。
3 混合式教學的特點
1)教學理念及設計。混合式教學是學習理念的一種提升,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習者為主體,以在線課程為支撐,由以前的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在教學設計上,強調共性知識習得基礎上,讓學生實行個性化知識和創造性能力的自我構建與生成,采用“逆向設計+整體性設計”的原則,將關注視角由“我要教什么”轉向“學生能學什么”,努力實現探索式、合作式、交互式的新的課程面貌。借助在線課程進行一體化教學設計,形成“課前預習、課中互動、課后測驗”的完整閉環。在教學評價上,依據線上線下所有學習痕跡及數據,可視化查看每個學生學習情況,形成科學、立體的教學評價體系。
2)教師角色轉變。教師作為教育教學的核心,其角色的轉變在混合式教學實施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傳統的知識占有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由課程的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使用者,由“教課本”轉變為“用資源教”,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研究者,由知識固守者轉變為終身學習者。當教師完成了角色轉變,課堂革命也就悄然發生了,變成了教師易于掌控、師生易于溝通的課堂。課堂變得更有活力和效率,對學生更具吸引力,學生有了更多積極的個性化學習體驗,愿意在課堂上把頭抬起來。當然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更新觀念、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才能適應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教學環境,才能成為合格的高職教師。|
3)學生學習方式。現在的高職學生作為“互聯網原住民”,對互聯網背景下知識學習的場景、技能等十分熟悉,需求并適應數字化的教育手段,專業學習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凸顯。所有的學習環境都依賴于技術,以使環境易于操作,計算機以及相關技術在混合式教學的實現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多媒體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建設的智慧教室是混合式教學的主要場所。網絡環境將教師的教學行為由課堂上擴展到了課堂外,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外,圖書館、寢室等能上網的地方均可發生,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4 混合式教學的實踐探索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校”)是國有公辦全日制高等職業院校,是國家優質高職院校、江蘇省示范性高職院校、江蘇省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單位、教育部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連續三次入選全國高職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師資力量強、辦學水平高,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近13000人。學校緊跟信息時代的發展,大力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對混合式教學進行了實踐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在線課程建設。學校為了適應信息社會發展,進一步推進“互聯網+教學”的深度融合,2015—2019年間依托超星泛雅平臺先后立項建設4期共215門精品課程資源,并進行了嚴格的考核、驗收。在此基礎上學校又在2017及2019年先后立項建設2批25門校級在線開放課程,將高質量的在線課程建設又大大推進了一步。2019年學校16門課程成功立項為江蘇省在線開放課程,2門課程被評為國家級在線開放課程。精品課程資源及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大大增加了在線資源的數量,并提升了質量,促進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為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制定管理制度。學校為了建設資源豐富、利用高效、能夠“導學輔教”的課程教學空間,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改革課程教學,先后出臺了《“十三五”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及應用實施方案》(〔2016〕32號)、《課程教學空間建設與使用考核辦法(試行)》(〔2017〕27號)、《教學建設與改革成果獎勵辦法》(〔2014〕34號)、《獎勵性績效工資改革方案》(〔2017〕12號)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旨在促進教師有效依托學校教學平臺,建設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構建數字化學習環境,更好的推進混合式教學的開展,激發教與學的興趣、提升數字化學習的效果。
3)智慧教室建設。智慧教室是一種典型的智慧學習環境,是混合式教學順利進行的保障條件。相對于普通的多媒體教室,智慧教室實現網絡全覆蓋,教學技術設備的數量更多,網絡教學資源更為豐富,所能實現的功能更加多樣,并且各類設備的操作更加的靈活多變。在學校大力度的建設之下,第一教學樓(27間)、第二教學樓(52間)、第三教學樓(90間)均改造升級為不同類型的智慧教室,實現了移動網絡及課程平臺全覆蓋,物理空間與數字空間建設均較為完備,并且“立足教學、以學生為本”,充分合理地運用新技術服務于教學,發揮出智慧教室的真正效能。
【參考文獻】
[1]楊春雪,岳莉然,楊青杰.MOOC的利弊探討及應對策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10):36.
[2]韓小燕,曹培培.高職教師智慧教室接受度調查分析—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5):40.